【電影筆記:快樂頌】音樂是上帝的語言
【快樂頌】
有一次我母親和弟弟來家裡作客,隨手帶了兩片光碟,每片光碟各有上千張照片,我們預備在晚餐飯後觀賞母親到各地遊歷的照片。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光碟片經過照相館特別處理,依照母親的要求將背景音樂輸入,透過DVD放映機播出時,不至於太過無聊。畢竟上千張照片播個一輪,需時20分鐘,兩張光碟片看下來就要40分鐘,據我母親說,沒有背景音樂的襯托,看著看著就會昏昏欲睡。但說也神奇,照片搭著背景音樂,看上千張照片都變得容易,也不會想睡覺。
或許母親這個經歷,印證《快樂頌》裡樂聖貝多芬(Ed Harris飾)所說的:「音樂是上帝的語言。」透過音樂,我們的心情獲得平撫、激勵、安頓、有所依歸,總之音樂帶來某種魔力,使我們對時間的感知產生某種錯亂。儘管《快樂頌》一片,外界評論不甚突出,但在我看的同一時間,心靈卻是特別愉悅,尤其當樂聖的《第九號交響曲》樂音響起,再加上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的詩《快樂頌》大合唱一出,近來友人對我的錯誤觀感,頓時一掃而空。我腦海裡不停迴盪著《快樂頌》樂音,數日來的鬱結,透過音樂獲得昇華。
【樂譜抄寫員安娜】
何以音樂有如此魔力?就如同貝多芬在片中所說的,音樂是空氣的共鳴,但更是上帝的語言,因此音樂家比起一般世人更接近上帝,而當我們聆聽音樂時,或許也從音樂家所創作的音樂中一瞥上帝的容顏。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受,更是臨近神聖中,幾近渾然忘我的境界。
然而,創作舉世聞名的九大交響曲,樂聖貝多芬,他卻是個耳聾、脾氣又非常暴躁之人。前一刻還說出動人的話,後一刻他那惡毒的口絕對足以使人退避三舍。世人難以瞭解他,所以貝多芬只能如此特立獨行地活著。做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樂譜抄寫員安娜(Diane Kruger飾),比起我們更能體會箇中滋味。
在那個仍舊傳統與保守的年代,女性樂譜抄寫員比起男性還來得不如。原本貝多芬還想把安娜給遣退,但安娜卻勇敢地爭取這份工作。甚至在貝多芬首演《第九號交響曲》時,安娜扮演打拍子的助理,好讓貝多芬能夠完美無缺地指揮樂團,那動聽的樂音,彷如天籟之聲,深深地打動在場的每位觀眾,連我看了都不免心有所感,似乎剎那即永恆,永恆即剎那!
【人間天堂的極致】
就如同最近一個長輩,在其新文章寫到他對《海角七號》的觀感,指出魏導片子的成功元素就在動人的音樂,並且搭配那綿長、細膩的愛情故事,音樂觸動人內心對愛、夢想的渴求,故事引發我們的共鳴。如果《海角七號》沒有了音樂,肯定不好看,但加入音樂後,動人的愛情故事、對夢想的執著,彷彿天籟之音下凡塵,是上天對我們的鼓舞,促使我們從心有所感,化為具體的行動,將愛與夢想實踐出來。
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是其在世時,最後的鉅作,我們已無機會再有他的《第十號交響曲》。真的很難想像集脾氣暴躁、音樂天份於一身的人,竟然創作出如此天籟之音,他似乎離上帝很近,但也抱怨上帝讓他耳聾,擁有一個酗酒且殘暴的父親。貝多芬的天份並未被先天不好的環境所困住,反倒是藉由創作,向世人述說一個偉大天才的內心世界。儘管歷經失戀,但音樂愈創作愈磅礡,甚至也有浪漫細膩的一面。
這也足見世人能夠了解貝多芬是少之又少,唯獨透過音樂,我們有機會一窺偉大天才的內心,有其孤獨、有其理想、有其渴望。藉由他的音樂,我們獲得救贖、充滿愛、得見上帝,音樂是上帝的語言,透過手指的起起落落、眾人協力同心的合奏、合唱,一場氣勢磅礡,卻又合諧地樂音,述說人對愛與和平的企盼,在當中親見神的臨在,這大體就是人間天堂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