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最後的演講】無悔的人生




【最後的演講】

    在閱讀《最後的演講》一書中,會不由自主聯想到電影《一路玩到掛》,內容都是暢談人生的意義與方向,而且感人肺腑。所不同的是,《最後的演講》主人翁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在人生正當黃金壯年的時候,卻罹患了致死率極高的胰臟癌,而他的三個幼年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註定無法有父親的陪伴,這點讓讀者無不聞之動容。

    鮑許為了讓子女們日後仍能認識自己的父親,透過在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演講以及出書,侃侃而談他認為人生珍貴的資產。他原始的目的不在激勵與鼓舞大眾,而是在留下遺產給三個幼年的孩子。一如他在序言中說道:「雖然表面上我是發表了一場學術演說,但我實際上的用意是要製作一份瓶中信,希望這個瓶子日後能夠沖刷到我子女的人生沙灘上。」(頁14)

    做為父親的鮑許,的確用心良苦,他也沒有因為人生步入終局,而自怨自哀,反倒積極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為可能的未來做最佳的安排。這樣的特質充份反映出鮑許身為工程師的性格:「我們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白,這一切都不足以取代一個活生生的爸爸。不過,工程的重點本來就不在於找出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是如何以有限的資源盡力達到最佳的成果。那場演講還有這本書,都是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做的努力。」(頁15)

【內、外兼具的人】

    鮑許在他的書中細數他兒時的夢想、求學、工作的歷程,也談及他如何追求自己的太太潔伊(Jai)。此外,他也談到自己教學的過程中,對現今學生的期許。很顯然地,在他人生最後的路程中,有很多意猶未盡的話想要一吐為快。

    書裡有這麼一段話攫取我的目光:「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頁245)鮑許的智慧在此展露無疑,有不少的人,其生命渾渾噩噩,忘記了存活於世的重點在於無悔過人生。

    最近翻閱另一本書《人本教練模式》時,心中引起不少感觸,恰巧呼應鮑許所談的觀點。書中在解讀甲骨文字的人時,將「人」的意義進一步推演、引申。人可分為「內在面」與「外在面」,內在面意指心性、價值、態度,而外在面是指人的知識與技巧。當人徒具外在的技巧與知識,欠缺內在的心性修養,就會走上歧途與偏鋒。惟有人的內、外兼具,讓正確的態度引領一個人的專業知識,人生才會過得有價值。以這個角度來看許多高級知識份子的貪污、索賄案,無一不是徒具外在知識,而欠缺內在良好的價值引導,終至不可收拾之態。甚至有的人還必須流亡海外,有家歸不得,真是徒呼奈何。

    以正確的方式過人生,就必須問自己「為何」(Why) 、「如何」(How) 、「用何」(What)這三大議題。我為何活在世上,是個生命存在的意義。我該抱持怎樣的信念,來面對我人生的不歸路。既知根由、信念,我該用什麼工具來達成我人生的使命,進而無悔地活出生命價值。能夠問自己這三大議題,並擁有答案,就能過像鮑許所說的「上天自然會眷顧你」,而夢想的實踐亦不遠矣。

【我的夢想】

    我喜歡鮑許在談他小時候隨家人去迪士尼樂園的經驗,這引發他日後想到迪士尼當夢想師。雖然在他博士班畢業後,並未獲得迪士尼錄取,但他後來仍有機會短暫地在迪士尼工作,一嚐宿願。這也讓我憶起小時候,我曾想過當武林高手、科學家、殺手等,儘管這些夢想隨著現實環境,日益破滅,但在時間逝去的洪流中,我逐漸開始體會屬於我自己的人生夢想。

    多年前,當我還在某個公司上班時,希望工作時間能夠彈性調配,所以另一個夢想開始崛起:「從此再也不要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想法崛起後,若欠缺實際的行動,那就是空談與白日夢。於是,我就開始走向自由業,儘管一開始經濟上的收入不盡如人意,我的演講也未臻成熟。我心念一動,開始在網路尚未泡沫化的明日報台,進行我個人的寫作與反思。希望藉由此修煉出屬於我自己的道路,也期待有那麼一天,或許寫出屬於自己的一本書。

    隨著當初許下的夢想,這幾年自由工作的經驗累積下,著實讓我眼界大開,我所見識的人生遠超出我所求所想。雖然,我未來的路還不是那麼清楚,但我已從鮑許的人生經驗中體會到一件事,過一個無悔的人生,並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喜悅,同時並讓我週遭的人感受到喜悅,這就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使命與夢想!

雀飛筆 2008-11-17 21:45:50

很遺憾,鮑許教授今年七月過世了。

最近,JET日本台播出「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紀錄片,也是記錄長島千惠罹患乳癌奮鬥的過程,也讓人好感動。這部紀錄片也剛推出書上市,電影也剛開拍,預計明年五月上映。

版主回應
沒錯,鮑許教授已經過世了,是一大損失。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紀錄片我母親看的時候,一直掉眼淚,真的很感人。
2008-11-19 14: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