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0 10:57:26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愛在網路
【網路戀情】
網際網路的興起,為傳統的人際關係注入新活水。人們不再倚靠面對面交談、通電話、寫信等傳統方式來聯絡彼此感情,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郵件、MSN、Yahoo!Messenger、聊天室、BBS、交友網站,甚至網路都還有愛情公寓可供出租,以提供沒時間交男女朋友的族群找到芳心慰藉的對象。
人們對網路充滿好奇,期待碰到新鮮、好玩的同伴,讓自己平淡的生活添加不同趣味。從電影《電子情書》、《春天情書》都可以看到網路愛情的魅力,生活中平淡無奇的兩個人,藉由電子信件或網路論壇高談闊論,間接地成了彼此心靈的支柱。
修成正果的網路戀情固然讓人欣羨,但若遇到網路惡龍,那無疑是人生的悲慘歲月。95/09/03的《東森新聞報》刊出一則駭人聽聞的網路戀情故事(見http://www.ettoday.com/2006/09/03/122-1986025.htm),桃園某女大學生遭劉姓網友性侵之後,雙方進一步發展成為男女朋友。由於女學生連續兩次懷孕墮胎,身心俱疲的她決定與對方分手,但遭劉姓男子的拒絕,甚至將女學生囚禁在家一個月。期間劉姓男子以打火機和香煙燒女學生的手腳,甚至將她的肋骨打斷八根,並以毒品餵食女學生止痛,直到女學生在友人協助下,才得以脫困求醫治療。
這樣的故事讀來令人不勝唏噓,卻也突顯出網路戀情所潛藏的陷阱。透過網路相互談心的兩個人,若是其中一方不願坦誠以對、夾帶欺瞞、隱藏真實的自己,類似上述新聞的悲劇會一再地上演。儘管如此,網路所擁有的魔力仍讓許多人躍躍欲試。
【網路魔力】
在網路上只要不斷線,時間幾乎不是靜止的,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因此,只要外力不橫加干涉,控制權掌握在個人手中。甚至是網路無國界,一個人想到哪裡就到哪裡,並不受現實時空所限制。當夜闌人靜時,上網一逛,仍有許多寂寞芳心的人守候在電腦螢光幕前,等待下一段精彩而刺激的網路戀情。這樣的網路魔力,彷彿攝人心魄,個個趨之若鶩。就連青少年也難以抵抗網路的魔力,大街小巷林立的網咖,隨時可見這些孩子們沉浸於線上遊戲的世界,上演著一幕幕英雄保家衛國的故事。網路讓成人幻想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終有出現的一刻,而讓青少年從狗熊變英雄,個人的身分不再是默默無名的上班族或窮學生。
在《e世代心理學》一書中,李良哲專章探討建立網路友誼與愛情的機制有六種:(1)外表吸引魔力的消弱、(2)接近性、(3)相似性或互補性、(4)相互喜歡的循環、(5)幽默的情境、(6)自我揭露。當愛在網路時,人們不再依循傳統的「第一印象」打分數,因此外表美貌的重要性就不若面對面互動時來得重要。同時,網路打破地理的藩籬,使得人們建立友誼或形成愛情的機會也大為增加。在網路互動的過程中,可能因彼此價值觀相似或想法互補,將彼此的吸引力升溫,網路戀情也易於水到渠成。通常,網路上互動的人們在還未親身面對面時,都比較存著善意的態度與他人對話,容易形成互有好感的現象。在某些網路團體中充斥著幽默的氛圍,除增進生活品質外,也對人際友誼有加分作用。由於網路的特性,使得個人的自我揭露不再是件難事,友誼或戀情也會在無形中萌芽滋長。
【網路情人夢】
在網路魔力的催化下,一場天雷勾動地火的戀情如火如荼展開。在宇宙光所出《網路情人夢》一書,作者凱瑟琳‧塔巴斯(Katherine Tarbox)親身分享自己十三、十四歲時的網路戀情,她透過美國線上(America On Line)遇上一位住在加州、二十三歲的馬克。由於馬克的溫柔體貼,讓凱瑟琳感受到被愛與尊重,最後他們決定見面。在德州達拉斯哈斐旅館的938號房,凱瑟琳與馬克初次碰面,凱瑟琳相當震驚自己眼中所見到的馬克,並非預期中高高瘦瘦的男人,甚至對方的年齡與姓名皆是謊報。事實的真相一直到凱瑟琳被性侵在警局作筆錄時才恍然大悟,然而這一切都已太遲。然而,凱瑟琳的心中極其矛盾,一方面認為馬克是個心理變態,另一方面又希望馬克沒事,好能在滿十八歲時繼續這段戀情。
凱瑟琳在父母強烈要求下曾與幾位精神科醫生談過話,但成效有限。直到遇見薇薇麗,凱瑟琳才逐漸地暸解自己為何愛上馬克,是被極具天份的戀童癖患者法蘭克所虛構出來的假相所迷惑。擁有了這一層體悟,凱瑟琳終於在十六歲時,站在法庭裡說出自己過去兩年以來所遭受的痛苦、罪惡感與恥辱。同時,凱瑟琳也說出家庭、朋友和學校成了她很重要的支柱,否則是難以走過這段不堪的人生旅程。
在這故事背後所透露出來的不只是網路戀情這一個議題,更是凱瑟琳本身自我安全感的缺乏、與家人的疏離、以及少女所面臨的性壓力。這許多議題合起來,正是讓凱瑟琳涉入網路戀情的動機,期待在網路中獲得關愛、溫暖,甚至對性也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凱瑟琳在付出沉重代價之後,她對要幫助這樣的女孩提出誠懇的建議:(1)瞭解她周圍的世界、(2)聆聽她的肺腑之言、(3)讓她知道她不孤獨、(4)讓她看到她的價值。這四點除對女孩非常有用之外,對於協助男孩亦是同等重要。畢竟,在人心底深處都渴望被肯定與讚美,一旦欠缺這些重要元素,不管是孩子或是成人,都難以避免有心人利用網路來戕害需要安全感與溫暖的人。
【網路交友安全守則】
基於以上的討論,網路應可被視之為怪物及洪水猛獸,以避免有更多的人因此受害。然而,就正如俗諺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亦不必然是罪惡淵藪。《虛擬前戲》一書的作者伊芙‧霍根(Eve Eschner Hogan)則對網路交友抱持樂觀的態度,她的建議是如果要上網交友,首先要確立目標,然後勇往直前。此外,伊芙也提供七步驟的網路交友安全守則:(1)選擇有信譽的交友網站、(2)誠實地填寫註冊頁上的問題、(3)在線上演練智慧前戲、(4)到電話上去進一步溝通、(5)練習安全約會、(6)信任自己的直覺、(7)要見面時,選擇中間地帶會面。
選擇有信譽的交友網站可以避免收到不必要的成人電子郵件,當個人誠實面對自己時,也較有可能遇到相似價值觀的網友。同時,也要詢問自己是否有任何議題無法妥協,並以此為基礎與網路的交往對象進行討論,好進一步分辨對方的意圖。如果只有電子郵件的往返,可能無法像電話一樣聽出微小細節,因此進行電話的溝通也可增進自己的辨別力。由於網路可以虛構或偽造其個人身分,因此有必要查探一下對方底細以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自己有任何直覺告訴自己對方並非善類,那就得小心為上。最後,當見面的那一刻來臨時,會面之地最好是選在距離兩人居所的中間點,以安全、有趣、有後援為前提。
一個人若是欠缺以上的網路交友安全守則,則很可能用自己的想像來描繪對方可能的輪廓與性格,屆時所謂的網路戀情不過是個人自我的投射,理想的幻滅也就無可避免。當愛在網路,最好是能先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並且不急著見面,而是能有較長的時間去認識彼此。同時,彼此間也限定交友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生性關係。
【跨線之「愛」】
網路的虛擬與真實,看似涇渭分明,實則一線之隔,彼此之間可用「愛」字貫穿。當筆者在海外留學時,透過通訊軟體ICQ度過無數個寂靜無聊的夜晚,除了想要結識四面八方的新朋友,更重要的期待是能否在網路上一圓愛情夢。由於筆者是孤身一人踏上海外留學之路,難免思鄉情切,為了排遣孤寂感,網路上的友誼成了精神支柱。放假回台,因有之前網路長期的互動,到與網友親身見面時,彼此之間都有一定的信任感。有與網友一同觀賞職棒、或是上陽明山吃野菜、或一起用早餐分享彼此生活近況,頓時網路友誼成了觸手可得的真實。
因此,跨越虛擬與真實之間的「愛」是潛藏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需求。正如伊芙所說:「線上交友最迷人的發展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跨越界線、有了交集。」只要個人動機純正,真愛會拉近網友之間的距離,也無須擔心可能的網路陷阱。儘管網路上惡龍仍在,牢記之前所談論的網路交友安全守則,做好萬全準備,到時選擇權是握在自己手中而非不相識的網友身上!
網際網路的興起,為傳統的人際關係注入新活水。人們不再倚靠面對面交談、通電話、寫信等傳統方式來聯絡彼此感情,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郵件、MSN、Yahoo!Messenger、聊天室、BBS、交友網站,甚至網路都還有愛情公寓可供出租,以提供沒時間交男女朋友的族群找到芳心慰藉的對象。
人們對網路充滿好奇,期待碰到新鮮、好玩的同伴,讓自己平淡的生活添加不同趣味。從電影《電子情書》、《春天情書》都可以看到網路愛情的魅力,生活中平淡無奇的兩個人,藉由電子信件或網路論壇高談闊論,間接地成了彼此心靈的支柱。
修成正果的網路戀情固然讓人欣羨,但若遇到網路惡龍,那無疑是人生的悲慘歲月。95/09/03的《東森新聞報》刊出一則駭人聽聞的網路戀情故事(見http://www.ettoday.com/2006/09/03/122-1986025.htm),桃園某女大學生遭劉姓網友性侵之後,雙方進一步發展成為男女朋友。由於女學生連續兩次懷孕墮胎,身心俱疲的她決定與對方分手,但遭劉姓男子的拒絕,甚至將女學生囚禁在家一個月。期間劉姓男子以打火機和香煙燒女學生的手腳,甚至將她的肋骨打斷八根,並以毒品餵食女學生止痛,直到女學生在友人協助下,才得以脫困求醫治療。
這樣的故事讀來令人不勝唏噓,卻也突顯出網路戀情所潛藏的陷阱。透過網路相互談心的兩個人,若是其中一方不願坦誠以對、夾帶欺瞞、隱藏真實的自己,類似上述新聞的悲劇會一再地上演。儘管如此,網路所擁有的魔力仍讓許多人躍躍欲試。
【網路魔力】
在網路上只要不斷線,時間幾乎不是靜止的,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因此,只要外力不橫加干涉,控制權掌握在個人手中。甚至是網路無國界,一個人想到哪裡就到哪裡,並不受現實時空所限制。當夜闌人靜時,上網一逛,仍有許多寂寞芳心的人守候在電腦螢光幕前,等待下一段精彩而刺激的網路戀情。這樣的網路魔力,彷彿攝人心魄,個個趨之若鶩。就連青少年也難以抵抗網路的魔力,大街小巷林立的網咖,隨時可見這些孩子們沉浸於線上遊戲的世界,上演著一幕幕英雄保家衛國的故事。網路讓成人幻想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終有出現的一刻,而讓青少年從狗熊變英雄,個人的身分不再是默默無名的上班族或窮學生。
在《e世代心理學》一書中,李良哲專章探討建立網路友誼與愛情的機制有六種:(1)外表吸引魔力的消弱、(2)接近性、(3)相似性或互補性、(4)相互喜歡的循環、(5)幽默的情境、(6)自我揭露。當愛在網路時,人們不再依循傳統的「第一印象」打分數,因此外表美貌的重要性就不若面對面互動時來得重要。同時,網路打破地理的藩籬,使得人們建立友誼或形成愛情的機會也大為增加。在網路互動的過程中,可能因彼此價值觀相似或想法互補,將彼此的吸引力升溫,網路戀情也易於水到渠成。通常,網路上互動的人們在還未親身面對面時,都比較存著善意的態度與他人對話,容易形成互有好感的現象。在某些網路團體中充斥著幽默的氛圍,除增進生活品質外,也對人際友誼有加分作用。由於網路的特性,使得個人的自我揭露不再是件難事,友誼或戀情也會在無形中萌芽滋長。
【網路情人夢】
在網路魔力的催化下,一場天雷勾動地火的戀情如火如荼展開。在宇宙光所出《網路情人夢》一書,作者凱瑟琳‧塔巴斯(Katherine Tarbox)親身分享自己十三、十四歲時的網路戀情,她透過美國線上(America On Line)遇上一位住在加州、二十三歲的馬克。由於馬克的溫柔體貼,讓凱瑟琳感受到被愛與尊重,最後他們決定見面。在德州達拉斯哈斐旅館的938號房,凱瑟琳與馬克初次碰面,凱瑟琳相當震驚自己眼中所見到的馬克,並非預期中高高瘦瘦的男人,甚至對方的年齡與姓名皆是謊報。事實的真相一直到凱瑟琳被性侵在警局作筆錄時才恍然大悟,然而這一切都已太遲。然而,凱瑟琳的心中極其矛盾,一方面認為馬克是個心理變態,另一方面又希望馬克沒事,好能在滿十八歲時繼續這段戀情。
凱瑟琳在父母強烈要求下曾與幾位精神科醫生談過話,但成效有限。直到遇見薇薇麗,凱瑟琳才逐漸地暸解自己為何愛上馬克,是被極具天份的戀童癖患者法蘭克所虛構出來的假相所迷惑。擁有了這一層體悟,凱瑟琳終於在十六歲時,站在法庭裡說出自己過去兩年以來所遭受的痛苦、罪惡感與恥辱。同時,凱瑟琳也說出家庭、朋友和學校成了她很重要的支柱,否則是難以走過這段不堪的人生旅程。
在這故事背後所透露出來的不只是網路戀情這一個議題,更是凱瑟琳本身自我安全感的缺乏、與家人的疏離、以及少女所面臨的性壓力。這許多議題合起來,正是讓凱瑟琳涉入網路戀情的動機,期待在網路中獲得關愛、溫暖,甚至對性也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凱瑟琳在付出沉重代價之後,她對要幫助這樣的女孩提出誠懇的建議:(1)瞭解她周圍的世界、(2)聆聽她的肺腑之言、(3)讓她知道她不孤獨、(4)讓她看到她的價值。這四點除對女孩非常有用之外,對於協助男孩亦是同等重要。畢竟,在人心底深處都渴望被肯定與讚美,一旦欠缺這些重要元素,不管是孩子或是成人,都難以避免有心人利用網路來戕害需要安全感與溫暖的人。
【網路交友安全守則】
基於以上的討論,網路應可被視之為怪物及洪水猛獸,以避免有更多的人因此受害。然而,就正如俗諺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亦不必然是罪惡淵藪。《虛擬前戲》一書的作者伊芙‧霍根(Eve Eschner Hogan)則對網路交友抱持樂觀的態度,她的建議是如果要上網交友,首先要確立目標,然後勇往直前。此外,伊芙也提供七步驟的網路交友安全守則:(1)選擇有信譽的交友網站、(2)誠實地填寫註冊頁上的問題、(3)在線上演練智慧前戲、(4)到電話上去進一步溝通、(5)練習安全約會、(6)信任自己的直覺、(7)要見面時,選擇中間地帶會面。
選擇有信譽的交友網站可以避免收到不必要的成人電子郵件,當個人誠實面對自己時,也較有可能遇到相似價值觀的網友。同時,也要詢問自己是否有任何議題無法妥協,並以此為基礎與網路的交往對象進行討論,好進一步分辨對方的意圖。如果只有電子郵件的往返,可能無法像電話一樣聽出微小細節,因此進行電話的溝通也可增進自己的辨別力。由於網路可以虛構或偽造其個人身分,因此有必要查探一下對方底細以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自己有任何直覺告訴自己對方並非善類,那就得小心為上。最後,當見面的那一刻來臨時,會面之地最好是選在距離兩人居所的中間點,以安全、有趣、有後援為前提。
一個人若是欠缺以上的網路交友安全守則,則很可能用自己的想像來描繪對方可能的輪廓與性格,屆時所謂的網路戀情不過是個人自我的投射,理想的幻滅也就無可避免。當愛在網路,最好是能先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並且不急著見面,而是能有較長的時間去認識彼此。同時,彼此間也限定交友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生性關係。
【跨線之「愛」】
網路的虛擬與真實,看似涇渭分明,實則一線之隔,彼此之間可用「愛」字貫穿。當筆者在海外留學時,透過通訊軟體ICQ度過無數個寂靜無聊的夜晚,除了想要結識四面八方的新朋友,更重要的期待是能否在網路上一圓愛情夢。由於筆者是孤身一人踏上海外留學之路,難免思鄉情切,為了排遣孤寂感,網路上的友誼成了精神支柱。放假回台,因有之前網路長期的互動,到與網友親身見面時,彼此之間都有一定的信任感。有與網友一同觀賞職棒、或是上陽明山吃野菜、或一起用早餐分享彼此生活近況,頓時網路友誼成了觸手可得的真實。
因此,跨越虛擬與真實之間的「愛」是潛藏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需求。正如伊芙所說:「線上交友最迷人的發展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跨越界線、有了交集。」只要個人動機純正,真愛會拉近網友之間的距離,也無須擔心可能的網路陷阱。儘管網路上惡龍仍在,牢記之前所談論的網路交友安全守則,做好萬全準備,到時選擇權是握在自己手中而非不相識的網友身上!
上一篇:愛恨一線間
下一篇:【關於愛情】分是合的必要條件
狷影
2007-01-17 20:42:23
我自己也是網路一族,所以有些體會。 2007-01-18 17:11:45
大哥的這篇文章寫的真是太棒了,把網路上的問題人際上的對待心態及普遍存在的狀況表現的一覽無遺呀,真的是垓一看再看並且引以為誡,網路的世界‧‧‧太不可限量也太不可輕乎呢!
版主回應
感謝推薦!我自己也是網路一族,所以有些體會。 2007-01-18 17:11:45
小豬豬
2006-12-12 18:15:35
上了妳的網去看,與丈夫很甜蜜,在此祝福妳! 2006-12-13 13:51:53
最初上網的人,一般都層次較高,而現在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魚龍混珠,所以喜歡上網聊天交友的網友真的不得不提高警惕,因為這個虛擬的世界有多大,就有多大的受騙可能性。
當然豬豬是聰明的,約見網友要麽是網聚,要麽是在公共場所吃飯,當然這也都是過去式了。
豬豬的老公也是網友變來的,雖然不盡人意,卻也愛得死去活來,歸根結底是一種致命的愛冒險的性格。因為我不瞭解他,對他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不過現在也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大家的恭喜也收了一籮筐。
所以網戀關鍵還是要離開虛擬的網路,在現實生活中去瞭解對方,不要急於貢獻出自己的愛情,觀察再觀察。
版主回應
豬豬是新時代的女人,透過網戀而結婚肯定可以帶給很多人現身說法,讓其他人了解如何保護自己。上了妳的網去看,與丈夫很甜蜜,在此祝福妳! 2006-12-13 13:51:53
我剛從部落格搬至新聞台,我有篇網評<不合時宜的真善圖博網>,請好友多多指教。
<不合時宜的真善圖博網>
怎麼?連《真善圖博網》也不合時宜了?
我不是跟你說過<我有个網路夢>。
你的白日夢可多了,先是《真善圖博館》、再來《真善圖博網》,自己搞个不合時宜的實体館和虛擬網也就算了,現又想管起整个「網路」了,你算老幾,誰鳥你?
<我還有个電視夢><又有个廣播夢>。
很好,一起讓你夢碎,免得多費幾篇口舌。你的<最後一本雜誌已夢碎>,我可以跟你保証,如果你一定要堅持什麼「析判性──對所研究對象徹底分析過後,提出原創性的看法,並對此看法嚴格的論証。」不只雜誌,連學術著作、藝術小說,電影~全都會夢碎了,更何況大眾取向的電視、廣播和網路。
未必吧,電視中也還有「探索」「國家地理」,只可惜也達不到「一半以上節目有原創性」大概一成而已,其餘「公視」「電影台」「新聞台」「綜合台」~約百至千分之一不等。好懷念以前三台晚上九點的「公視及廣電基金」從各國引入有原創性的科技文化藝術節目,我十幾年來晚上八九點才結束一天工作進食看影像的習慣就從那時養成的。
懷舊起來了,那就交給我新聞局的公視廣播集團,必能滿足你對全世界各國精緻知識、藝術、電影、戲劇、舞蹈、文學、圖書、博物、音樂……等之需求。
別傻了,政客那會不求回報,一定會置入其政治宣伝的,就像現在的「公視、客家、原住民」電視台。
還是網路絕對自由!
是嗎?除了垃圾還是垃圾,要找到原創性的東西可能要以億兆分之一來計。
你不了解後現代的解構啦,還找啥原創性的東西。
看來解構掉現代主義之後帶來的不是「百花盛開」而是「毒草叢生」。
所以你就別搞什麼不合時宜的《真善圖博網》,要投網民喜新、愛炫、耍技、支離、破碎、言不及義、五顏六色、漫罵發洩……等之所好。
我偏不,我有反骨症,反一切流行的神話,我就要將《真善圖博網》架的很有原創性,替厭倦了網路垃圾者準備些有營養的食物。這是我對以下網路書的書評。《網路文學的自由境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網路情色報告》(探索,1999)。《虛擬性愛》(新新聞,1998)。《愛上電子情人》(商周,1999)。《網路自由與法律》(商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