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心靈心得報告
以下這篇報告,我打了很久,請不要隨便抄襲,還有一點,裡面引用了一句高遠老師的話,在此特別註明!
《危險心靈》
ISBN 9573319632
ㄧ.相關書訊
侯文詠在《危險心靈》一書中,以男主角謝政傑因為上課偷看漫畫而遭老師處罰為開端,導出了看似天衣無縫又可以培育優秀人才的教育體制中,一個個被壓迫而無法替自己發聲的學生,如何靠自身的力量,表達他們對現階段教育的看法,說出了埋藏在內心多年的真心話,,從一開始的偷看漫畫而被處罰,到後來被趕出教室外上課,家長對嚴師管教方式的不諒解,讓戰火,由一個高三生,蔓延到一個家庭,擴散至整個學界,最後更推動要「改革教育」,也引起了媒體、教育界……一陣熱烈討論。《危險心靈》中的有些片段,也許還未在現實世界中發生,但侯文詠卻用一個國三生的口吻,以對話方式呈現出家長對學校體制的不諒解;老師對教學及管教尺度的拿捏;學校和媒體如何相互批判又自圓其說……等的種種問題。淺顯易懂的文字背後,是大家都需要用心去思考的教育問題。
二.內容摘錄
或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吧,這裡的老師對小孩真的很尊重──他們讓小孩像小孩,也讓小孩用小孩自己的方法活下去﹝P238﹞
因此,光是進行『教育改革』是不夠的,要把教育改革做到讓學生和孩子都滿意,這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政治,也才是民主的真諦。〈P242〉
可是我並不後悔,因為暴力並不一定完全不好,要看他的目的,國父推翻滿清政府,需要暴力,我們對日抗戰勝利,也需要暴力……這就像是《聖堂教父》裡面寫的,所有的光必伴隨著影,所以,如果謝政傑是光,我就願是影。〈P249〉
『教書時幾年來,我從來沒有一刻像現在這樣感到心力交瘁……』又是很長一段沉默,『我敢發誓,我這一生沒以對不起任何一個學生』他試圖托了托眼鏡,淚水卻從鏡片底下滑下來。〈P238〉
三.我的觀點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心中總為謝政傑抱不平,那年,我國一,看到謝政傑由看漫畫到被處罰,甚至還被同學母親發現他躲在廁所偷吃便當,多麼辛酸啊!到後來,還有一幕更令我震撼,班導師居然要求他當著全班的面大喊:因為我不知羞恥!對一個身心尚未發展完全的少年而言,這一喊不僅面子沒了,而且,其他人看待他的異樣眼光,也將使他在往後生活上,必須努力克服的痛苦磨難,「面子」被許多人視為第一生命,更何況,謝政傑還只是個國中生,這些懲處他的種種行為,看在當年的我的眼裡,根本是老師用他的權利在壓迫這些小心犯錯的學生
。此外,中華民國憲法賦予人們集會自由,因此,上教育部抗議,替自己發聲,在當年的我眼底,又是另一番天經地義,到最後,許多謝政傑的朋友、中輟生,也都因為他而敢站出來,說出他們對教育的不滿,我也覺得並無不妥,自己的權利,自己爭取,不就是這樣簡單的事情嗎?學生認為老師錯了,認為教育出了問題,當然有權力起身反抗,雙方再衝突中尋求一個最佳定位,師生滿意,皆大歡喜。這樣的想法,盤據在我國一時腦子哩,好久、好久……。
。
三年後,又重新閱讀這本書,我居然開始同情起三年前,還恨不得它可以被抓去審判、坐牢的班導師,仔細想想,如果不是有升學壓力,那他也不用成立升學班,飽受校長、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的各方壓力,沒有一個老師喜歡干涉學生自由,但龐大的壓力迫使它扮演嚴師的角色,目的只是單純的希望將學生推向理想高中,引導他們走向大家都期望的錦繡前程,可憐的是,對當下的學生而言,這是個吃力又不討好的角色,越是管的越嚴,學生的反彈聲浪越大,執教鞭輕輕點醒那些迷途的羔羊,竟被家長質疑是否體罰過當?情何以堪?我的數學老師曾經說過:『我常常在〝心疼學生〞和〝恨鐵不成鋼〞的兩種念頭中游移,一方面不希望給學生過多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希望學生能認真讀書,因為知道這個階段對同學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時期,因此對學生嚴苛,但同時又擔心對他們要求過多,會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排斥與恐懼……』和『只要同學稱呼我一聲〝老師〞,我就有義務要把學生們教好』,我想,這也就是那位班導師的心情寫照吧!甘願位學生犧牲時間、睡眠、健康……,只為求他們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好學校,然而,卻有學生在這緊要關頭,以鬆懈的心態,去看待他用心良苦的一切,恨鐵不成鋼的悲憤,轉化成了體罰中最不具殺傷力的──趕出教室外上課,用意原也只是希望學生可以知錯能改,沒想到學生不在乎的態度,帶給他更深的心寒,言語上的勸導、詈罵,依舊改不掉學生的惡習,到最後,師生發生衝突與拉扯,最後,事情還鬧上了新聞媒體,老師的管教尺度拿捏被搬上了大螢幕,用放大鏡仔細審查,我認為,事實也許是雙方皆有錯,但公眾的角度卻傾向學生一方,老師的所作所為,遭到了社會大眾的質疑,到最後,班導師選擇辭職,一顆原本對教學懷抱著熱忱的心,在一片譁然中,漸漸冷卻,托了托眼鏡,卻止不住淚水滑落。我認為,辭職也許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如果一個班導選擇用如此極端的方法向所謂的『教育抗爭』來『負責』,也許更意味著他對現在難以收拾的局勢最無奈的吶喊,最深沉的絕望。一件抗爭的結束,不會因為只是一個人的下台、一條政策的修改,在我的認知哩,它需要大家努力維護、遵守一切的共識。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絕不只是表面上藉由抗爭來表達訴求,也不是借用媒體來渲染事件,而是雙方應先學會「傾聽」和「思考」,接著做適度的爭吵,尋找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而不是一開始遇到問題、紛爭就以極端方法處理,那豈不是失去教育的意義?學習成了累積攻擊別人的實力,多可悲呀!我想,侯文詠在《危險心靈》裡,也想藉一行行的文字,來表達出現代人對一件事有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卻也採不負責任的態度吧!
四.討論議題
朝令夕改的政策,往往讓大家無所適從,曾經鬧的沸沸揚揚的12年國教,是否該通過立法並實施?不只是我們所看見的許多學校的學子們起身,發出憤怒的吶喊,「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國家大計」,豈容的下口口聲聲高喊改革教育的官員們,兒戲般的修改?如果大家沒有辦法適性學習,而是在應付考試應付學測,如果大家沒辦法投其所好,會不會有更多中輟生,或者,學生三不五時就上街遊行抗議,要求改變教育方針?填鴨式的教育和強迫性的學習,學生到底真正學到什麼?又有什麼是可將來真正可以用來爲學生鋪路?中輟生的產生和學生上街的原因,也許不只我們這些平民百姓,那些修訂法規的官員們是否更因該做更深一層的思考?而不只是把教育不當一回事?
恭喜啊
甲等
不錯了啦!!
水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