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7 21:40:50 春秋玉閣

{古玉教學篇 學玉教玉的經歷 分享}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還是山}要看你是不是沉醉在玉山中???


學玉教玉的經歷,

自己也是從錯誤經驗中,在偶然的機緣接觸到古玉,這下子可就引起對古玉的興趣。

,但對於本身具有文化意涵的玉來說,分辨古玉,,一塊玉材對不對,用儀器鑑定往往只能測定他是不是「玉?」,或是不是「閃玉?」,無法分辨軟玉的產地.

//(鑑定書更無法真正鑑定出土古玉的年代).

但實際上和闐玉. 崑崙新礦.青海料俄羅斯玉.韓國白玉的差別很大,

{長眼:目測比對訴諸經驗}仍然是最實用的方式。

 

至於沁色原生色提油作色辨識那再進一步學經驗。

{多看.多上手}文化期至漢的殘片,以及唐、宋、遼、金、元、明、清的各式玉雕,

{多聽.多問.再有能力分析.去蕪存菁.要知道.玉攤販.所說.不一定全對.也不是一無是處.//要能把對的當作經驗.}}

並與資深收藏家切磋、討論,︰「剛開始跟人討論,當然自己也知道聽到的許多資訊其實都沒有100%對與錯的,因為市面上的仿品很多,但針對這些仿品所作的研究分析還是對鑑定很有幫助,因為收集正、負面的教材來作比對分析,確立分析的基礎與分析的條件,才能真正整理規劃出一套自己的鑑定方式。」

 

舉玉材為例,市面上的玉作品鑑定,首先確定那是一塊「玉」而不是石頭,唐代以下的玉材以和闐為主漢以上的玉材以地方玉(尤其是文化期以當地玉材如 岫玉.漢白玉 .陽起石.水晶.透石瓍. 石英.角閃石.....玉也美石者)為主.

和闐玉料材當然也是有 如敬天禮地之禮器(六器).如以青蔥色和闐玉璧.玉琮.玉珪.(漢代玉常見),還有墓葬器也用和闐玉.

(若是和闐白玉.那可能是帝王.王侯之尊 玉用器.玉印...相當難得).

當時百姓是禁止配戴玉器的..

所以出土玉器.之紋飾.大小.用色都相當嚴謹.

也造就第一次玉器文化的高峰.

 

換言之,如果說 唐以下的作品,尤其是明清兩代玉器是和闐玉 .新手較容易收藏到真品,只要你(多看和闐玉器的真品

皮殼.包漿.皮沁.沁色.沁紋).眼力夠好.多比較.少衝動買.

現在逛(建國玉市.光華玉市)看500~800件有可能找到1~3件宋明清的出土和闐古玉.大部份50~100件是現代民國玉器.

那剩下的是...蘇聯玉.新礦材.....合成玉...或是硬性更低的玉.

 

若是漢以上至文化期高古玉,則必須先有標準樣本加以比對,不然連老手都容易被高仿古玉.騙(學費)//

老玉新雕.新玉老雕.老件改.老玉工坊料件......你都能一一分辨嗎????

作仿古玉的都比我們更了解出土古玉的特徵.比我們更用功的研究出土玉器.

 

所以,研究古玉.分辨真假古玉必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收集大量的實物殘片來作比對(上手),參考出土的資料與博物館的出版品,大陸研究考古發掘品。

不僅是收集 出土正面的資料,(google仿品)負面的資料也不可少,然後用排除法累積資料庫,列出各項條件來經營範圍。\

分析、歸納、一步步排除,最終目的便是 找出真、仿品的區別在哪裡?,但透過實物的比對經驗,在真、仿品的比對條件下漸進地縮小範圍,累積比對的資料越多,準確度就越高。

彼此切磋,了解最新的仿品。

對於初學者的入門方法.{不是花大錢.就能速成},自學除了付出許多「學費」外,就如同瞎子摸象 摸到腳足甚至尾巴無法學到整體,對鑑定收藏而言一知半解,漏洞百出。:「古玉自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僅分析形制、紋飾而已。古玉的鑑定必須有許多其他的條件,各個環節都要講清楚,因此,學玉絕對沒有速成法,有許多古玉界人士皆不談玉的材質、沁色與雕工,只講形制和紋飾,這些對古玉的鑑定都是偏頗的做法。」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還是山}

{見玉是玉// 見玉不是玉// 見玉還是玉}

要看你是不是沉醉在玉山中???

或是清醒在玉山外???

 

一句話.大家都還在學習中.共勉之.

/////////////////////////////////////////////////

問問看官.這玉璧是真品.還是仿品.

年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