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三尺說釀皮子
垂涎三尺說釀皮子
主廚/郜瑩
釀皮子依地區不同,在材料、作法也有些許的相異,一併提供以供選擇參考。 材料:A.麵粉一斤、綠豆芽、紅蘿蔔、蒜頭、鹼(一小匙)。 B.馬齡薯六個、綠豆芽、紅蘿蔔、蒜頭。 佐料:辣油、鹽、醬油、芥末、醋、芝麻醬。 作法:A.(1)麵粉放入盆內,用兩斤水,分三次徐徐倒入,第一次加水將麵粉和成稠糊狀,再第二次加水調成稀糊,第三次續加水、加少許鹽、鹼(調好的麵漿要是用手杓揚起能拉出線條為宜)。 (2)蒸盤內鋪上蒸布、塗上一層油,將和好的漿汁倒入電鍋蒸盤內(厚度約為蒸盤的三分之一),置入電鍋內(或開水大鍋內)蒸三至四分鐘後取出,再置入冷水裡涼透,然後將麵皮從蒸盤內取出,逐次將麵漿蒸完(要注意每蒸完一張面皮,要給上面抹一層油),將麵皮切成手指寬條狀。 (3)綠豆芽燙熟。蒜磨成泥,與芥末、醋、醬油、辣油、芝麻醬、鹽等調好。 (4)漿皮條放盤底,綠豆芽鋪於其上,再澆上調味料。 作法B(1)將麵粉以溫水調成麵團,揉搓至麵團呈光滑狀。放入一裝有冷水的盆中連續搓洗,洗至麵團呈蜂窩狀的軟膠樣為止。 (2)將洗麵團的水靜一下,待渾水靜澱成上清下稠狀時,將上面的清水倒掉,留下盆底的沉澱麵糊。 (3)蒸盤內鋪上蒸布、塗上一層油,將和好的漿汁倒入電鍋蒸盤內(厚度約為蒸盤的三分之一),置入電鍋內(或開水大鍋內)蒸三至四分鐘後取出,再置入冷水裡涼透,然後將漿皮從蒸盤內取出,逐次將漿汁蒸完(要注意每蒸完一張面皮,要給上面抹一層油),將漿皮切成手指寬條狀;先前洗出來的麵筋也用水煮熟,切成塊片狀。 (4)綠豆芽燙熟。蒜磨成泥,與芥末、醋、醬油、辣油、芝麻醬、鹽等調好。(5)漿皮條放盤底,再放麵筋塊,綠豆芽鋪於其上,再澆上調味料。 作法C.(1)馬齡薯去皮刨成絲,用盆盛之,以涼水沖洗到馬齡薯摸起來已無黏性。 (2)將沖洗馬齡薯的水靜一下,待渾水靜澱成上清下稠狀時,將上面的清水倒掉,留下盆底的沉澱漿糊,加一碗的麵粉、約一臉盆的水,調製成稀稠狀。 (3)蒸盤內鋪上蒸布、塗上一層油,將和好的漿汁倒入電鍋蒸盤內(厚度約為蒸盤的三分之一),置入電鍋內(或開水大鍋內)蒸三至四分鐘後取出,再置入冷水裡涼透,然後將漿皮從蒸盤內取出,逐次將漿汁蒸完(要注意每蒸完一張面皮,要給上面抹一層油), 將漿皮切成手指寬條狀。 (4)綠豆芽燙熟。蒜磨成泥,與芥末、醋、醬油、辣油、芝麻醬、鹽等調好。 (5)漿皮條放盤底,綠豆芽鋪於其上,再澆上調味料。 特色:這三種作法中,以C作法最繁複,但釀皮的「勁道」口感最好,軔而不僵。在夏天一盤清涼的釀皮下肚,爽口開味暑氣全消;冬天也可熱吃;可以作點心、可以作主食、葷素者皆宜,還可以作下酒小菜呢! 在中國大陸西北、陜西、山西地區,「釀皮」是十分家常的地方小吃,而它受當地民眾喜愛的程度,就似我們台灣的「蚵仔米線」。西北的那些老鄉們曾嘲戲圍觀賣釀皮攤的小孩們說:「站看釀皮兒攤,口水流不乾!」他們在說「釀皮」時,後面還都一定會加上個輕揚的「兒」音,以顯示對這「釀皮」的呢愛程度,也因為釀皮如此的受歡迎,所以賣釀皮的小吃攤,在這些地區處處可見。 初至西北旅行時,看到四處林立的釀皮小攤布招時十分好奇,好吃的我忍不住在食攤前探首探腦的張望一番,發現不論是頭戴小花帽的維吾爾族商人、頂著捲邊氈帽的塔吉克人、穿著馬靴的哈薩克馬夫,或漢人國營單位的幹部們,在吃釀皮子時的那股貪饞、痛快淋漓勁兒都同出一轍。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的情景,使我肚中的饞虫不由被勾引得蠢蠢欲動,也就顧不得旅行時不得吃生冷食物的禁忌,大咧咧的坐下來,仿著當地人的口音,向店主大呼一聲:「師傅,來個釀皮兒!」。 而經此大膽一嘗,我也似那些西北老鄉們般,愛上了這個「俗擱大碗」,但滋味卻別緻悠長的鄉土食物。後來有朋友要去西北或黃土高原時,我都會向他們極力推薦這道經濟實惠的釀皮子,每個品嘗過的人,在回憶起這道食物時,都會現出垂涎三尺的相思模樣。據美食家好友朱振蕃說,在前一兩年,台北也曾開有一家專賣釀皮子的店,但現今卻已收店不做了,所以想一嘗釀皮子之美味,只有自己動手來做。 (轉載自『吾愛吾家』十月號,262期)
|
上一篇:美容聖品-雞絲豌豆苗
下一篇:腐乳綠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