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文化處2
登錄理由「光復後延續日治木造車站工法與空間形制之重要見證」改為「二戰後延續日治木造車站工法與空間形制之重要見證」
簡介
「光復後延續日治木造車站工法與空間形制之重要見證」改為「二戰後延續日治木造車站工法與空間形制之重要見證」
歷史沿革「建於民國四十二年台灣光復之初的壹樓水泥屋瓦建築」改為「建於民國四十二年二戰後之初的壹樓水泥屋瓦建築」
http://www.hach.gov.tw/ha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PA09602000217&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menuId=310&iscancel=true 指定理由 「本廟是台閩地區少數墓塚合一的古蹟」改為「本廟是國內少數墓塚合一的古蹟」 「目前台閩地區被指定為古蹟的義民廟計有三處」改為「目前國內被指定為古蹟的義民廟計有三處」 外觀特徵 「義民廟是本省少數墓塚與廟合一的古蹟」改為「義民廟是台灣少數墓塚與廟合一的古蹟」 外觀特徵 「義民廟是本省少數墓塚與廟合一的古蹟」改為「義民廟是台灣少數墓塚與廟合一的古蹟」 歷史沿革 「為廣東揭陽縣霖田(位於潮州西邊)境內巾山」改為「為中國廣東揭陽縣霖田(位於潮州西邊)境內巾山」 「臺灣光復後改稱「新街」清」改為「二戰後改稱「新街」」 簡介 「「太和街」是清代以來的舊地名,臺灣光復後改稱「新街」。清康熙甲寅年(西元1674年)三藩亂起」改為「「太和街」是清領時期以來的舊地名,二戰後改稱「新街」。清康熙13年(西元1674年)三藩亂起」 歷史沿革 「至台灣光復後由台灣電力公司接收」改為「至二戰後由台灣電力公司接收」 「至台灣光復後由台灣電力公司接收」改為「至二戰後由台灣電力公司接收」 歷史沿革 「大木作由大陸唐山泉州溪底派王樹發主持施作正殿」改為「大木作由中國泉州溪底派王樹發主持施作正殿」 「光復後」改為「二戰後」 簡介 「溯自前清康熙24年」改為「溯自清康熙24年」 簡介 「台灣光復初期仍維持大縣制行政區」改為「二戰後初期仍維持大縣制行政區」 「光復後設台西分局」改為「二戰後設台西分局」 歷史沿革 「迄今已有70年的歷史。民國34年(1945)起」改為「迄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1945年二戰後起」 歷史沿革 「來源為中國武夷山和台灣南投台北地區」改為「來源為台灣南投台北地區和中國武夷山」 「來源為中國武夷山和台灣南投台北地區」改為「來源為台灣南投台北地區和中國武夷山」 簡介 「日治至光復西螺地區產業歷史與延平歷史街區發展」改為「日治至二戰後西螺地區產業歷史與延平歷史街區發展」 歷史沿革「台灣光復後定名為斗六區警察所崁頭厝派出所」改為「二戰後定名為斗六區警察所崁頭厝派出所」 登錄理由「幫助理解日治時期至民國時期派出所空間型構的流變」改為「幫助理解日治時期至二戰後派出所空間型構的流變」 歷史沿革 「土庫鎮公所舊宿舍啟用於民國25年」改為「土庫鎮公所舊宿舍啟用於昭和11年」 「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管」改為「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管」 「在民國期間已將其中一棟拆除」改為「在二戰後期間已將其中一棟拆除」 簡介 「臺灣光復後陸續於民國50年代(1960年)多次改建」改為「二戰後陸續於民國50年代(1960年)多次改建」 外觀特徵 「雲旭樓前駐立蔣公塑像」改為「雲旭樓前駐立蔣介石塑像」 外觀特徵 「雲旭樓前駐立蔣公塑像」改為「雲旭樓前駐立蔣介石塑像」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光復後民國35年屬台南縣虎尾區土庫鎮」改為「二戰後民國35年屬台南縣虎尾區土庫鎮」 「光復後亦成鎮公所辦公所在直至民國91年移至新建土庫鎮公所辦公大樓」改為「二戰後亦成鎮公所辦公所在直至民國91年移至新建土庫鎮公所辦公大樓」 發現原因 「壓榨能力每日300噸」改為「壓榨能力每日300公噸」 「榨糖能力提升至850噸」改為「榨糖能力提升至850公噸」 「西元1974年擴建為日壓榨能力1600噸」改為「西元1974年擴建為日壓榨能力1600公噸」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後來因推行國語及妨礙工商作息的政令影響而停播」改為「後來因推行華語及妨礙工商作息的政令影響而停播」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故清代便將媽祖盛會納入方志記載」改為「故清領時期便將媽祖盛會納入方志記載」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相關文獻也記載這次水患式開台以來最大的風災水患」改為「相關文獻也記載這次水患是自明鄭時期以來最大的風災水患」 「受前清皇帝敕封為「萬善同歸」」改為「受清國皇帝敕封為「萬善同歸」」 指定或登錄理由「自清代盛行迄今」改為「自清領時期盛行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