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7 18:05:30網友的最愛

4部會集思為龍寶寶找未來

大部會首長破天荒同台,因應2030年人口、國土、科技、大陸等環境質變和結構性變化,為台灣文化、產業政策找未來!

由文化部主導的「2012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壓軸場「2030文化政策前瞻」昨(16)日登場,文化部長龍應台邀來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內政部長李鴻源與談。龍年向來是台灣生育高峰期,從今年出生的龍寶寶長大到18歲時可能面臨的文化環境回推,將是龍應台現在擬定文化政策的重要參考。

龍應台指出,兒童、老人、大陸和雲端,是台灣未來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議題。台灣正邁向少子化、高齡化,人口紅利時期即將結束,未來需活用65歲以上的「黃金人口」與移民/新住民,好比建立一個機制,將老人的智慧經驗導入產業,成為文化大隊。

兩岸情勢大翻盤,大陸是機會也是威脅,台灣透過ECFA談判取得優勢是未來著力點;因應雲端將變成必需品,若能建構藝文整合行動化服務、文化資料庫,可有效落實文化公民權。

也對2030年做過研究的李鴻源表示,全球化、全球暖化、兩岸關係,以及在其他華人城市急起直追下,保有台灣的識別度,都是台灣正面臨的廣義文化議題,核心關鍵就在價值觀,反映在政策上。例如,台灣主要城市可以借鏡威尼斯和佛羅倫斯,從貿易和體制做突破,找到自己在華人世界的動力並提供解決方案,創新和改變文明。

尹啟銘則從文化產業發展提建議,關鍵不在資源分配,而是發展區域產業特色,有內涵才能讓人感動,文化底蘊結合產業優勢,可以一面保存文化、一面把文創價值產值化。由於文化產業業態多、規模小,成功關鍵各異,接下來可組織各行業專才為輔導團隊,協助台灣文化產業行銷出去,兩岸也可以進行產業合作,將大陸文化資產結合台灣產業優勢,共同打贏這場仗。

朱敬一指出,前瞻未來有4個關鍵:人口是一個機會,科技是一個輔助,大陸是一個構思,規劃是一個行動,需要非常多的實驗、體驗和文化回饋。擺在台灣眼前有一個大商機,就是台灣比大陸更早老化,但大陸老化速度會比台灣嚴重,兩者中間產生一個時間差,台灣先行10年的老化經驗,若可有效轉化、整合為醫療、科技、文化服務業輸出,日後將可應用在大陸十億以上人口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