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1 20:40:3633

羅馬遺跡

【我們好像在與時間競爭,
深怕城市記憶逐漸消失,
影像就一塊一塊的溶掉。
甚至旅行總得帶回一些紀念品,
例如用完的車票或門票、紀念吸鐵、小模型,
或者將沙、小石頭或水裝在小瓶子中帶回,
嘗試將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特感覺凍結起來……】

前年夏天,在市圖借了一本極有意思的書,是兩個台灣人一個努力拍照,一個全程都在畫素描,合力把自己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經驗寫成的《都市形影與對話:義大利》。書裡不但有這段很有意思的記述,也讓我對義大利的印象不再只停留在世足賽的Totti、Vieri,而有機會重新認識那個出過凱撒大帝與奧古斯都、達文西和米開蘭基羅,孕育過但丁的《神曲》與伽利略開啟的科學與宗教之爭,曾經創下過輝煌文明光芒的國度。

只是在我還沒有機會真正踏上這個國度之前,倒先在法國遇見了古羅馬遺跡。

查了一下手邊的資料,無論是否為國力極盛時期,所謂的「羅馬帝國」,疆域都涵括現今的西班牙、法國、義大利,乃至埃及等地區。里昂的羅馬劇場(Theatres Romains)是法國最古老的羅馬劇院,雖然大部分都已損毀只餘遺跡供人憑弔思古幽情,但仍不失為值得一遊的著名景點,也難怪在抵達里昂的第一天,就被列為遊憩安排的重要行程。

回頭檢視自己的數位相機記錄,才發現那時為了小小的虛榮,怎麼也不肯讓自己生病疲憊的神情,與未施胭脂又戴眼鏡的拙樣子曝光太多!幸好我記下了自己與羅馬劇場的初次相遇,但是那些被我以「今天太累,反正在里昂還有好幾天,下次一定還有機會」為藉口而錯過的畫面,就真的只能在時間的競爭之中,從記憶中消失,而無法再藉由另一種形式將屬於自己的獨特感覺凍結起來了!

就像Fiona在第一天晚餐精心款待我們的盛宴,烤蝸牛還應「食客」要求出現在最後一天的道別午餐裡,然那瑞士起司小火鍋就真的只能存留在我和Nica的味蕾裡,無法與你們分享啦~


PS 1. 《都市形影與對話:義大利》,作者為邱茂林&郭英釗,創興出版。
PS 2. 圖片攝於2004/5/7, 里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