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6 22:34:09Riderflame

Google-人工智慧辨識系統DeepDream的介紹

 

Google最新開發出來的人工智慧辨識系統DeepDream的介紹及實作
大約在六約初,Google發表了人工智慧AI的最新進展。
不過利用這系統所畫出來的作品,一般而言,都慣之以媚俗的字眼(kitsch),
而根據維基的解釋,Kitsch的字義為:
媚俗(德語:Kitsch)是一種被視為次等的視覺藝術形式,對現存藝術風格欠缺品味地作複製,又或是對已獲廣泛認同的藝術作毫無價值的模仿。這個概念亦有關於任何刻意地在作品中使用被公認為文化象徵的元素[1]然後廉價地大量生產這些非原創的東西。 「媚俗」亦是指那些在美學上有所不足(不論是否傷感、迷人、具戲劇性或創意),在創意上只是通過重覆慣例和公式,流於表面地模仿藝術作品的某些藝術種類。傷感的氾濫亦與媚俗有關。
當代對媚俗的定義是帶貶意的,用以描述那些並非創作出來表達自我,而僅是為了迎合商業目的和大眾需求的作品[2]。媚俗一般用作形容那些無重要性而又俗氣、精心計算來討好大眾、被視為造作和空洞,而非真正的藝術的作品[3]。
媚俗這個概念最初所描述的一類藝術作品,是對19世紀在美學上傳達誇張的傷悲和情緒的藝術手法(例如通俗劇)的一種回應,所以,「媚俗藝術」和「傷感藝術」有密切關係。
真的如此嗎?
以前也修過電腦程式繪圖,是利用C程式語言,加上繪圖程式集,就可以做出很複雜的電腦程式繪圖。(Computer Graphics Programing).
也因如此,我對這項技術的新發展當然有興趣。
也有的專欄作家,持相反的意見,認為這項技術的新發展,能將一張普通的照片,轉換成有如Hieronymus Bosch的作品,充滿許多想像空間。
更有的專欄作家,認為DeepDream不單只是一項科技,而是一項明確的視覺風格,就如同印象派,超寫實派一樣。或抽象的幾何圖案,有如:Piet Mondrian 的作品般。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
好了,由於這是由電腦程式所畫出來的圖案,所以電腦要安裝些開發程式,以便能夠執行繪圖程式,創造出電腦的深層認知的圖案出來。
早期這類的開發程式都是在Unix作業系統上執行的,而電腦的等級都是使用工作站。那是最夯的工作站是Silicon Graphics,也就是SGI的工作站,這是硬體方面。軟體則是如AutoCAD, Maya,是最夯的3D建模及動畫製作軟體。
而製作出來的影像,通稱為: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 這都是90年代初期的一些開發這類動畫所需的軟硬體設備。後來,也由於好萊塢的D動畫影片一般而言都大買,加速了電腦繪圖相關產業的發展。
也因為如此,AI的電影也相繼的問世,相關的報導,請參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簡單的敘述關於AI人工智慧發展的軌跡。到了21世紀,Google不愧為科技的龍頭。
這AI的網路開發系統的基礎建設開放讓大家參與,他提供平台,建立規範,以後發展出來的人工智慧相關產業,Google都不會缺席,這就如在2007年,Google開發出Android的手機作業系統的開發平台一般。如今能夠跟蘋果作業系統抗衡的陣營,也就是Android,連微軟的起步較晚,就無法進入這個市場,所以科技競爭是劇烈,但也現實,若未能先洞察先機,可能會錯失良機,也就私去了市場的佔有率的機會。
Google 最新開發出來的人工智慧辨識系統:Deep Dream

六月初,Google發表了人工智慧AI的最新進展:Deep Dream,我也非常的好奇,試玩了一下,結果也蠻有趣的,將藝術潛艇堡的封面之作,經過了Deep Dream的人工智慧的辨識之後,出現了許多狗夠的辨識圖案,顯然的這樣的人工智慧辨識還在學習當中!

這是目前這個系統的辨識特徵之一,因為上一代的人工辨識系統,主要是用來辨識人類的臉部系統。利用數量資料的分析,能夠很準確的辨識出不同人的個人特徵,失誤率非常低。同樣的原理,也將這類系統運用在不僅是辨識人類臉部的特徵,也能夠辨識出其他動物的特徵,目前在辨識學習階段,學習如何辨識狗狗,鳥類,或貓之類的動物型態,當然,這是現階段人工辨識系統在實用面能夠作的事情。

我的Kiosk的作品,加上Google, DeepDream人工智慧辯識系統,出來的結果,示範作品

Kiosk作品的原貌

另一方面,視覺藝術家,也對這類科技的發展非常有興趣,這類的科技是否能夠運用在藝術創作上?

由於這類的運用,才正開始,還無法下定論。不過是非常有意思的議題。提供藝術家許多思考的空間。網路上有許多類似的結果,從利用照片不管是人物臉部照,或是風景照。都能創造出不錯的效果出來。然而這類的作品,能夠很容易的被複製,能否能被歸成是藝術?

What Google's Hallucinating Computers See (Photos)

下面的分析,提供些思考的方向。各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用關鍵字Deep Dream搜尋,就會有類似的圖案可以被搜尋出來。這可算是目前使用Deep Dream系統辨識的一大特徵。


從藝術的角度,衡量這類型利用這系統所畫出來的作品,一般而言,都慣之以媚俗的字眼(kitsch)。

而根據維基的解釋,Kitsch的字義為:媚俗(德語:Kitsch)是一種被視為次等的視覺藝術形式,對現存藝術風格欠缺品味地作複製,又或是對已獲廣泛認同的藝術作品毫無價值的模仿。這個概念亦有關於任何刻意地在作品中使用被公認為文化象徵的元素,然後廉價地大量生產這些非原創的東西。

而對
某些藝術種類,「媚俗」亦是指那些在美學上有所不足(不論是否傷感、迷人、具戲劇性或創意),在創意上只是通過重覆慣例和公式,流於表面地模仿藝術作品,而傷感的氾濫亦與媚俗有關。

(下列圖片網路下載,著作權歸原著所有,特此聲明)

當代對媚俗的定義是帶貶意的,用以描述那些並非創作出來表達自我,而僅是為了迎合商業目的和大眾需求的作品。媚俗一般用作形容那些無重要性而又俗氣、精心計算來討好大眾、被視為造作和空洞,而非真正的藝術的作品。
(下列圖片網路下載,著作權歸原著所有,特此聲明)



媚俗這個概念最初所描述的這一類藝術作品,是對19世紀在美學上傳達誇張的傷悲和情緒的藝術手法(例如通俗劇)的一種回應,所以,「媚俗藝術」和「傷感藝術」有密切關係,真的如此嗎?

而由DeepDream解析出來的圖案作品,可以被冠上媚俗嗎,算是媚俗藝術的一環嗎? 當然,電腦藝術的特徵之一,是很容易的被複製,而這特質源自於,一般電腦繪圖,是利用C程式語言,加上繪圖資料庫,就可以做出很複雜的電腦程式繪圖。(Computer Graphics Programing)。

此類作品,也有些專欄作家,持相反的意見,認為這項技術的新發展,能將一張普通的照片,轉換成有如Hieronymus Bosch的作品,充滿許多想像空間。

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英語發音:/ˌhaɪ.əˈrɒnɨməs ˈbɒʃ/;荷蘭語:Jheronimus Bosch));西元1450年-西元1516年八月)是一位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多產荷蘭畫家。他多數的畫作多在描繪罪惡與人類道德的沉淪。博斯以惡魔、半人半獸甚至是機械的形象來表現人的邪惡。

他的圖畫複雜,有高度的原創性、想像力,並大量使用各式的象徵與符號,其中有些甚至在他的時代中也非常晦澀難解。博斯被認為是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之一。
(下列圖片網路下載,著作權歸原著所有,特此聲明) 






 
更明確的描述這類作品的特色,我找了一幅利用Deep Dream的相關技術,將達利的名畫:1933年的創作,時間的堅持,加上人工智慧的判讀與辨識,出來的結果,各位認為這是藝術嗎? 

(下列圖片網路下載,著作權歸原著所有,特此聲明)


 
另有專欄作家,認為Deep Dream不單只是一項科技,而是一項明確的視覺風格,就如同印象派,超寫實派一樣。或可視為抽象的幾何圖案,有如:Piet Mondrian 的作品般。
(下列圖片網路下載,著作權歸原著所有,特此聲明)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


我的作品:Kiosk,利用Google, Deep Dream人工智慧辯識系統的判讀出來的結果,也有幾分幾何形體派的特色,示範作品


由於這類作品,是由電腦程式所畫出來的圖案,它的製作,電腦需要安裝些開發程式,以便能夠執行這類人工辨識的繪圖程式,才能創造出電腦如夢境般的深層認知的圖案出來。

80,90年代,這類開發程式都是在Unix作業系統上執行的,而電腦的等級都是使用工作站。那時最夯的工作站是使用Silicon Graphics,也就是SGI的工作站,這是硬體方面。軟體則是如AutoCAD, Maya等類的視覺創作軟體,這些都是當時最夯的3D建模及動畫製作軟體。

而製作出來的影像,通稱為: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也拜科技進展之賜,電影或遊戲產業也能利用這些工具,加上好的故事題材,發展出一系列,好萊塢3D動畫影片,也由於這類型的電影,一般而言都有不錯的票房,如此環環相扣,而電腦科技的進步,也加速了電腦繪圖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也就是目前人工智慧辨識系統的呈現。

也因為如此,許多AI(人工智慧)的相關議題,都被電影產業當作題材,拍成電影,相關的報導,請參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連結如下:人工智慧能夠談戀愛嗎? 這篇文章,簡單的敘述關於AI人工智慧發展的軌跡與可能對於人類所造成的影響。

到了21世紀,Google不愧為科技的龍頭。
Google的AI人工智慧辨識系統,率先在網路開放。建立網路開發平台的首要目的,是要鼓勵大家的參與,一方面,由於辨識系統需要大量的經驗累積,這也是集眾人的智慧結晶,可預期會越來越準確,越來越精密。另一方面,也由於它提供了開發平台,建立了標準規範。

以後發展出來的人工智慧相關產業,Google都不會缺席,這就如在2007年,Google當初開發出Android的手機作業系統,也提供SDK套件,制訂了Android系統的開發平台標準。

如今Google也才能夠成為跟蘋果作業系統相抗衡的陣營,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Android系統,另一方面,電腦系統的龍頭,在行動裝置的開發,微軟的起步較晚,也就尚失了先機,無法提前進入這個市場,先佔市場,所以科技競爭是劇烈,但也現實,若未能先洞察先機,可能會錯失良機,也就失去了市場的佔有率的機會。

下面的這則Deep Learning就是由Google所開發出來的Deep Dream辨識系統,以人類神經元為基本元件的概念,將不同的巨量資料利用雲端串連起來,送進超級電腦分析,在動態的將分析出來的資料丟到末端(運用端)。

如此,許多如神經元解讀夢境般─不同層面的動態分析資料才能及時的被解讀,非常的有意思。如前所言,現階段的人工辨識系統還在學習辨認的階段,根據最新的訊息,這階段完成後,下個階段就是訓練人工智慧學習閱讀文章。
Hallucinate with a Computer - Google Deep Dream




PS.參考資料:
http://www.teepr.com/254458/killianhuang/%E9%9B%BB%E8%85%A6%E4%B9%9F%E6%9C%83%E5%81%9A%E5%A4%A2%EF%BC%9Fgoogle%E7%99%BC%E4%BD%88%E4%B8%80%E5%BC%B5%E9%9B%BB%E8%85%A6%E5%A4%A2%E5%87%BA%E7%9A%84%E5%A4%A2%E5%B9%BB%E7%95%AB%E9%9D%A2%EF%BC%8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A%AE%E7%89%B9%C2%B7%E8%92%99%E5%BE%B7%E9%87%8C%E5%AE%8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A%9A%E4%BF%9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0%B6%E7%BD%97%E5%B0%BC%E7%B1%B3%E6%96%AF%C2%B7%E5%8D%9A%E6%96%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