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2 21:02:08Riderflame

延伸閱讀:「凝視瑪莉娜」行為藝術展?是表演?還是藝術?還是兩者都是?

 

行為藝術是表演? 還是藝術?還是兩者都是?
要舉辦一場如「凝視瑪莉娜」的藝術,並不如想像中的單純,但當人們要排上幾個小時以上,才能跟行為藝術家碰面,這一切的一切,跟排隊去看歌手開演唱會有何不同呢?
我們排隊去國家歌劇院欣賞一場表演,不管是歌劇,舞台劇,或其他類型的表演,也都是這場表演的某項特質所吸引,才會前去觀賞。
這場「凝視瑪莉娜」的行為藝術也不例外,先欣賞一段,幕後花絮(這用詞與其他形式的藝術表演幾乎一樣),看看參與著的感想或回饋。
【凝視瑪莉娜】幕後花絮-紐約MoMA展場直擊!
行為藝術是表演? 還是藝術?還是兩者都是?或兩者都不是?

要舉辦一場如「凝視瑪莉娜」的藝術,並不如想像中的單純,但當人們要排上幾個小時以上,才能跟行為藝術家碰面,這一切的一切,跟排隊去看歌手開演唱會有何不同呢?

排隊去國家歌劇院欣賞一場表演,不管是歌劇,舞台劇,或其他類型的表演,也都是這場表演的某項特質所吸引,或者是觀察者本身的好奇心使然,才會前去觀賞表演。

這場「凝視瑪莉娜」的行為藝術也不例外,先觀賞一段,幕後花絮(這用詞與其他形式的藝術表演幾乎一樣),看看參與著的感想或回饋。

【凝視瑪莉娜】幕後花絮-紐約MoMA展場直擊!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榮獲柏林影展觀眾票選大獎、美國獨立精神電影大獎,最佳紀錄片當代最知名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連女神卡卡也為她瘋狂!

首次大銀幕公開,回顧影片記錄紐約當代藝術館為瑪莉娜舉辦的作品精華回顧特展突破開館以來超過85萬的觀展人次的最高紀錄,深入解析瑪莉娜行為藝術所暗藏的哲理。 
 
回顧影片除了記錄二十世紀偉大行為藝術家瑪莉娜的作品精華,更橫越無界限藝術的國度,透過凝視的力量,揭開這位行為藝術教母的神秘面紗。 

【凝視瑪莉娜】正式電影預告 1.11 看透你的心 

作品向來驚世駭俗且具高度爭議性的「時尚行為藝術教主」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擅以裸體與自殘等創舉呈現議題,在挑戰精神與肉體存活邊緣之中渾灑自如,曾與骷髏同睡,並將鞭子、手槍交給觀眾對她任意處置等,更多次差點因表演喪命,另類大膽的作風使得不懂藝術的人也會愛上她,更讓女神卡卡、詹姆斯法蘭科、奧蘭多布魯、碧玉等多位名流為她瘋狂著迷。 

她與Ulay可以說是藝術創作上的合作伙伴,也曾經是戀人,所以非常值得期待這場面對面的【凝視瑪莉娜】會有什麼火花產生?先看一段整理他們一起合作過的藝術創作。

Marina & Ulay Archival 他們一起合作過的藝術創作
 
Lady GaGa 回答記者及討論關於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ć 時,認為這位行為(身體)藝術家太棒了!在回答觀眾的提問,是誰限制了藝術創作?她回答是我們。

她覺得她的藝術創作泉源是無限的,連女神卡卡在流行音樂領域都以搞怪自居,但光是在創造力,都覺得她的表演與之相比,根本不算什麼,她也可以說是瑪莉娜的粉絲。

她認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她用她的身體在改寫藝術品的定義,與
瑪莉娜在一起的三個月,合作:"似曾相識"計畫時,基本上就是什麼也不做,放空自我,也因為放空自我,所以才會沒有限制的存在。
她也提到了,將自己的身體完全任憑觀展者處置的這項藝術創作,這項在德國舉行的行為藝術展,讓觀展者可以用任何放式對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一排放在桌子上的工具,不管是用保險套,繩子,刀,鞭子,或是槍(內有裝子彈)都可以使用。

她對於她的行為藝術之瞭解充滿了自信,也有絕對的信心,當觀展者拿著槍要射殺她的時候,另一位觀展著制止了這個舉動,這樣的互動模式,也是行為藝術之珍貴所在,因為無法預期會有什麼結果發生,若她真的被槍殺了,她也願意為她的藝術犧牲自我的生命,是我們群眾的思維無法跟上她的想像與創造力,而劃地自限的定義了何謂行為藝術的範疇。


新聞報導BBC又是以什麼眼光來看她的行為藝術呢?記者現場面對面的凝視了瑪莉娜,但什麼也沒發生,記者問她對於這場創作期待會發生什麼嗎?她說不知道,也因為如此,才會另她擔心。

記者也討論她過去的作品,也提及了與女神卡卡體驗對高度(抽象概念)的體認,更多的與知名的表演工作者共事的體驗,也討論了當行為藝術家的痛苦體認,也現場體認她的藝術創作。


總之,整段訪問,也算是一場有趣,也深入的報導,但同時這項報導本身,難道不是行為藝術的市場行銷的一環嗎?這是我的質疑?
The shocking Marina Abramovich - Newsnight
The Time的藝術創作,大致的執行就是兩人從長城的兩端各自行走,體認不同的人生體驗,然後在中點站相碰,結束這項藝術。這是瑪莉娜與Ulay的共同藝術創作,當時他們還是情侶的關係,誰知在這場藝術結束的時候,他們拆夥了。
當然,真正的原因沒人知道,但在八年的時間藝術創作過程,都無法忍受寂寞的煎熬,或者說是藝術家本身就多情?

Ulay與全程陪伴的翻譯有了小孩。而瑪莉娜在創作過程中,也承認與他們都認識的朋友有偷吃的經驗。藝術家也體認到這是他們倆為情侶關係的結束,但同時也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

所以對於時間的這項行為創作藝術,兩位藝術工作者,應該有很深的體認吧?

The time Marina Abramoviæ and Ulay descargaryoutube com)

Ulay在紐約現代美術藝術館與瑪莉娜面對面之前,參觀、回顧藝術展的實錄:
Marina Abramovic Meet Ulay. The artist is present  
除了Ulay外,還有那些知名的表演工作者,參加了「凝視瑪莉娜」的行為藝術展,其中有Bjork,也有知名的演員詹姆士法藍柯(James Franco)等。(如圖)
 


「凝視瑪莉娜」的行為藝術展之後,2014年在瑞士舉辦的行為藝術展:"藝術開創體認"之旅,比較沒有這麼的激情的舉動,但也夠創新的,其中的一幕,藝術工作者穿著磁鐵裝,任由觀賞者丟鐵條在藝術工作者的身上,這難道不就是鋼鐵人的翻版嗎?
The Artist is an ExplorerThe Artist is an Explorer. Curated by Marina Abramovic  
拉雜的整理報導了
「凝視瑪莉娜」的行為藝術展的前後。對於行為藝術,我的觀察,擁有三項特質:
1.在思維上的創新
2.行為藝術本身在創作的過程中是無法複製
3.行為藝術的結果為不可預期的 

整理這篇報導,是很棒的體認,希望耐心讀完全文的讀者,對於行為藝術有全新的體認,也希望若在台灣有舉辦行為藝術表演的一天之時,不要先預設立場去觀賞或體認這項藝術。

因為行為藝術本身就是一場表演,但每場都不一樣的表演,在不一樣的創作過程中,藝術的範疇就重新被定義、質疑、執行、體認及回饋等多項元素幾乎是多面像的同時完成。這就是藝術,不可否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