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2 19:20:10迪克張

十結分別是:

十結分別是:身見結、疑結、戒禁取見結、欲愛結、瞋結、色愛結、無色愛結、慢結、掉舉結及無明結。結就是束縛的意思,要解開全部十結,必須到達四果聖人「阿羅漢」才能完全將十結解開的。初果聖人只有解開三結,還有七種結未解開,所以說初果聖人還有七次輪迴,七次的生死;而二果聖人「斯陀含」也還有七結未解開,但是二果聖人已經進一步地減輕了貪與瞋,三果聖人「阿那含」已經解開了身見結、疑結、戒禁取見結、欲愛結、瞋結,還有剩下五結未解開;到了四果「阿羅漢」的圓滿境界,十結就已經完全的解脫了,阿羅漢的意思就是遠離煩惱,息滅煩惱。但是初果、二果、三果聖人都已經隨著次第而減少煩惱了,也就是說聖人有四個階段,不同的層次息滅不同層次的煩惱苦的束縛
2012-10-16 13:03:43

初果
一、過去生已證初果二果的人在來世門,隨著時間當因緣成熟時會來到毗婆舍那之巔,道之出起,重新站在解脫道上,也會隨著世間因緣不同而述說真理,但使用不同的名相。手指都會指向同一個地方。
二、於止觀多修習多修習,心念之流會漸漸的來到毗婆舍那之巔,道之出起。當須洹陀以一剎那而證入般涅槃時,生命之流呈現出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轉,此時將一無所知而非一無所知,為何一無所知?因為強而有力的心會牢牢的釘住稱為究竟法的名色。為何非一無所知?強而有力的五根五力伴隨著極喜象現象就是推動逆流的源頭。此為如來逆流之始,所有的身口意行將重新學習著。心念之流的改變,五取蘊所依的心臟也會變化,身心也會接著變化,緊接於果智後的淨化之才會出現,自然會到達於果位相當層次的淨化。
三、這只是給你們參考用的,甜美的果實,如果沒有親身的嚐過,光憑想像也無法了解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真正的親自品嚐過,才不會有任何的疑惑。

拜拜~~~~

2012-10-16 11:16:44

三結(法住智:最初的三結和知見的轉變有關)
一、身見結:完美而不完整的自我,完美的精神物質欲望的世界。
色身見:四大身為常、樂、我。心沒有放在四大身上,不知道四大身。只是建立一個四大的生命觀,死後斷滅。
名身見:受想行識為常、樂、我。不清楚自己的念頭,不知道自己的心念。只是自己建立一個精神的生命觀,靈魂不滅的常見。
二戒禁取見結:取其一半的知見,心向外求,本來中性的名相也分出善惡,不斷的罪惡化、醜化、合理化、美化。例如:孝道沒想過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聽到孝道就很高興。感恩愛也是中性的。嫉妒心也有所緣善惡的不同,聲到嫉妒心就不高興了,貪欲心瞋恚心也一樣,其實只是苦。
三、疑結:迷惑時心就不會牢牢的訂住所緣的觀察。
(一)身見和戒禁取見開時會自然的自到習氣,被稱為業的習氣不知是怎麼回事?過去現在未來的業習氣種種的困惑。思惟緣起法可以發現業只有苦集滅道的現象。
(二)開三結時,那一剎那心會牢牢的訂住名色究境法的所緣,當時一無所知是強大的定力,其是四聖諦的智慧已經生起。
(三)極喜現象的生起。其法喜的善法欲可以用五根五力來示,緊接於果智後的淨化道智也會自然的生起,此時的法喜有大力,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法喜也會傷人要注意一下,比欲惡法好太多太多了。強大的法喜可能會讓你一直想把善法告訴別人,這時侯要注意自己的不足之處,把習氣淨化之後會看的更深。更有系統才能利他。也不會很快被砍死,成為夭折的初果就後可惜。

四、愛是中性的:愛的是善法走向善道;愛的是惡法向惡道,愛的是解脫起向解脫道,解脫道在雜阿含經中又稱大愛道。佛法是講愛的教育,愛是中性的,十一緣起法無明...取有....。都可以如此的理解。
五、四無量心:佛法不只講愛,還講慈悲喜捨。
(一)慈無量心以淨入處最勝:在淨入處由有量轉為無量,不是慈心只到三禪,是三禪以上都變成無量心的慈心,解脫者是具有四無量心的。悲、喜、捨亦如是。
(二)悲無量心以空入處最勝:四空定是心靈的境界,不是死的定。其他如上。
(三)喜無量心以識入處最勝
(四)捨無量心以無所有入處最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