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1 22:34:10迪克張
八支聖道的日常運用《二》
(四)正業:正業,又作正行、諦行。即離殺生、不與取等。即所作所為皆是正當、清
淨,乃至梵行清淨不銁三毒。亦謂人以無漏智慧修攝其身,住於清淨正業,斷除一切邪妄
之行,是謂正業。
「業」是種子,延續過去也造就未來,是一切作為所造的結果。「業」是一種驅動力的
因,遇緣會造就未來果。善的業能感善的果報,惡的業能感惡的果報,清淨業能趨向解
脫。因此我們要身不造殺生、偷盜、淫三種惡行。正業是關係到對生命的尊重,對他人財
產的尊重及對他人私權名節的尊重。生命對一切有情來說都是珍貴的,所有的生命都恐懼
死亡,我們要愛惜他們不可殺害他們。我們不應該藉由詐騙、偷盜或暴力強取他人財物,
這些都是違背道德的行為。人人都有私權名節,不應該犯通姦及避免不正當的性行為。斷
邪淫對家庭幸福、社會和諧是相當重要的。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起
貪、瞋、痴,一切行止,皆是清淨無邪,更要積極行清淨善業、自利利他。
(五)正命:正命,又作諦受。是從事正當的職業,即捨咒術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飲
食、床榻、湯藥等諸生活之具。另謂出家之人,當離五種邪命利養,常以乞食自活其命。
因為泷生為了活命,為了活命就有動作,有動作就會產生業。善業與惡業,無論是幸福或
是罪惡,都是由於泷生有生命的存在,才會造就這些善惡業。因此我們雖然為了要活命,
但為不造惡業而招致惡果,當行正當職業。就一般人而言,只要不違背法令、公共秩序、
善良風俗習慣、乃至合於道德標準的生計,就是正當職業。然而身為一個佛教徒,不僅如
此,而要從事清凈、不違背因果的職業,並遠離1.詐現異相2.自說功能3.占相吉凶4.高聲
現威5.說所得利以動人心,以求利養的邪命。
也就是不違犯道德及法律,以正當的手段去謀求衣、食、臥具、醫葯等生活上的需要,不
可使用如詐騙等不正當的手段去謀取。正命是一個人在不違背道德、法律原則的前提下謀
取生計。不從事殺生的事業,如屠宰業、漁業、畜牧業…,爲業如酒家、妓院….,令人
墮落的行業如酒廊、舞廳…,不從事酒肆業等不良因果的行業。
(六)正精進:正精進,又作正方便、正治、諦法、諦治。不雜名精,無間名進;謂人勤
修戒定慧之道,一心專精,無有間歇,是名精進。
正精進或正方便是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意思就是有持續積極的心,勤勉上進永恆不退
失。正勤世間八正道,增上善學使善根具足。何謂是善根?例如能分別善惡、慚愧、不放
逸等。有善根具足必須還要在向上正勤增上信學、增上戒學、增上意學﹝正定﹞、增上慧
學、增上正解脫學,完成解脫知見。也就是知見正確了,還要精純專一、勤修戒、定、
慧、六波羅蜜,志趨菩提、涅槃。
在我們日常生活及工作當中,當以正見為思惟,正念精進達成你的目標。在修行的道路
上,應發長遠心、精進心、專心於菩提道上,成就佛道。更要有魄力,在這一身中,修小
乘谂最少要證初果,修大乘者至少也要明心見性,念佛也要達事一心不亂。每天至少要花
部份時間於修行方法上,持之以恒,久必有功,則成就佛道必指日可待。
(七)正念:正念,又作諦意。即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即為正念。小乘以自共相觀身、
受、心、法等四者。大乘謂: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進止涅槃,是
名正念。
於修阿含行者「正念」,那就是隨觀身口意,行住坐臥悉明覺的念住在身、受、心、法四
種上面正念覺知。「正念覺知」的培養,是屬完成果智的不二門,正見、正志是屬道智,
先要有道智﹝正見、正志﹞然後依道智﹝方法﹞力行實踐完成果智。要具足有道智必須要
依正見、正志﹝正思惟﹞,要完成果智﹝證智﹞必須要力行實踐正念覺知。「道智」就是
具足八支正道的智見,果智就是證智,也就是成果的意思,已經具足體驗到四聖諦﹝苦、
集、滅、道﹞到達解脫知見了。
於大乘行法,乃為思惟繫念戒、定、慧,以五停心方法達成正念。即在事上,只起善念不
起惡念,常起十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死、念息、念身、
等。念一切善法,是為正念。於理上,修一切善,不執一切善,由有念歸於無念,無念即
是究竟正念。
因此我們在行住坐臥乃至工作,每個念頭、每個動作,都要能保持清清楚楚,少起妄想。
時時將念頭安住在泷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之上,也就是行十善、戒十惡、行無相
布施、放下執著、行住坐鎆能與(空)中道相應,放大心量行六度萬行,必能成就佛道。
(八)正定:正定,又作諦定。心達到寂滅境界,即是正定。小乘即謂離欲惡不善之法,
成就初禪乃至四禪。大乘謂人攝諸散亂,身心寂朖,正住真空之理,決定不移,是名正
定。
大多數人,心與念都無法統攝在一撺,這就是凡夫日常生活中所養成的習氣。定力,定是
修禪證心一境性的力量。若是無定就沒有定的定力,沒有定的力量就會隨習性反應遊走。
雖然知道這件事不能做,但做不了主還是做了,做了以後後悔,不斷的做、不斷的後悔,
這都是沒有定力所引生的。正定主要是著重於「持守覺知的心念」,這才是八正道中「正
定」所重視的。正定並非只是專注而已,是精神專注在「定相」保持「正念覺知」。不僅
心寂靜不動,還要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能夠寂照一如、定慧等持,當下這念心就是正
定,就是菩提、涅槃。
結語:
世尊說偈言:信戒為法軛 慚愧為長縻
正念善護持 以為善御者
捨三昧為轅 智慧精進輪
無著忽辱鎧 安穩如法行
智士乘戰車 摧伏無智怨
可見此分說為八個正道,但其實是相依相緣的,八正道要由「理」而「行」,由「行」而
徹「理」始能完成,兩者是相依不離的,因此八正道是屬事行,空性中道緣起法是理觀。
正語、正業、正命,這三支是屬戒的方面而言的。從八支聖道中就可看出,戒定慧是相依
相成的。雖然分為戒、定、慧三種,但它是相依而行,並非是偏修一種。也就是說,持戒
要先具備正見的智慧,修定也要具備戒清淨及正見的智慧,修慧也要戒、定具足。戒定慧
從文字看起來是三項分開的,其實是相依不離的互助互補,因此被稱為三無漏學。
在生活中保持正見,沒有訓練正念是不能完成正定,沒有正定就難力行實踐完成正見的生
活。正念、正定、正見都必須相依相緣才能破邪見;破邪見以後還要在行住坐臥生活中,
時時的保持正念覺知,並非破邪見以後就放逸了。要改習性不是那麼簡單,因此從正定中
直觀體驗到身心非我後,也要在行住坐臥的生活中,保持正念覺知的訓練,到達熟能生
巧,才不會再引生邪見。正定並不是一定只有在坐禪時才有正定,最好能在行、住、坐、
臥當中保持正念覺知,能保持正念覺知就是正定。名色分別智已經完成了,就如實的體驗
到身心的實相了。實相是指身心的自然真實狀態。完成此身心分別智之後,就會改變過去
無明妄執身心是「我」的邪見。妄執身心為「我」引生煩惱,這種狀況已經存在非常久的
時間了,所以要到達證悟身心無我的智慧,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說修證初果最難,
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
前面所說的正見,是修行人必須要有的正確觀念,雖然觀念已經具備了,要如何落實
正見才是重點。有正確的觀念﹝正見﹞了並不是就完成了,有正見可以說只是具有八支聖
道中第一支的完成而已。何況要實現正見就必須要實踐力行,要實踐力行這些正確的觀
念,必須要有正確的意志﹝正志﹞,時時提醒自己保持正確的觀念,這樣才能完成沒有
貪、瞋、沒有害人之心。
「正勤」要和「正念」保持密切的關係,否則就難有正勤的效果了。正勤是為了要實現理
想﹝正見﹞的正當努力,完成正定到達心解脫。
不論此身體處於何種的狀態,要按照狀態清楚的覺知,也就是身在那裏心在那裏,保持正
念,正知身、受、心、法。若失去了正念、正知時就失去了念力。沒有念力就隨著無明習
性顛倒妄想,引生種種憂悲惱苦。一切煩惱都出自於身心,若不向身、受、心、法如實正
觀,就不知身心是無常、苦、無我,因此染著身心為永恆的我,生起貪、瞋、痴引生憂悲
惱苦,因此就不知依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八正道中的正定保持正念覺知是重要的。正念覺知的所緣目標必須以身心現象為所緣,因
為如實正觀身心是直接覺知到的,不需要經過一般思惟、推理、判斷的粗糙思想過程。雖
然思惟法義到達對法義的知見是重要的,但只有法義的知見是不足的,必須去力行如實正
觀體驗完成果智,然後也要保持內心清明的覺知,使念念覺知在涅槃所緣上,完成厭、離
欲、滅盡貪、瞋、癡、憂悲惱苦。
因此要知緣起性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因緣和合能生萬法。身、口、意皆能造作善與
不善的業力,不可不慎。六道輪迴、十法界、解脫、西方凈土、成佛,全在這一有覺的
心,以此正見並起正思惟。將身、口、意安住在泷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之上,也
就是行十善、戒十惡,而行正業、正命。行、住、坐、鎆、作息、撺心動念,都要隨時訓
練保持這個覺性清清楚楚。常訓練定於此如如不動、歷歷分明的覺性,不起第二念。時時
注意不要隨妄心所轉,保持正念。解知要能行,發長遠精進心,才能成道。培養加強止、
觀的能力,才能止於淨念,不為妄念牽引而入輪穽。有敏銳的覺察力,才能了知心內微細
的無明,才能斷無明,永斷有漏煩惱。
行住坐臥守中道、知因緣果報無住而生心。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勤修三十七
道品可成就阿羅漢道。再加上求佛道,下化泷生,行六度萬行,可成就佛道。
2005.11.23
淨,乃至梵行清淨不銁三毒。亦謂人以無漏智慧修攝其身,住於清淨正業,斷除一切邪妄
之行,是謂正業。
「業」是種子,延續過去也造就未來,是一切作為所造的結果。「業」是一種驅動力的
因,遇緣會造就未來果。善的業能感善的果報,惡的業能感惡的果報,清淨業能趨向解
脫。因此我們要身不造殺生、偷盜、淫三種惡行。正業是關係到對生命的尊重,對他人財
產的尊重及對他人私權名節的尊重。生命對一切有情來說都是珍貴的,所有的生命都恐懼
死亡,我們要愛惜他們不可殺害他們。我們不應該藉由詐騙、偷盜或暴力強取他人財物,
這些都是違背道德的行為。人人都有私權名節,不應該犯通姦及避免不正當的性行為。斷
邪淫對家庭幸福、社會和諧是相當重要的。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起
貪、瞋、痴,一切行止,皆是清淨無邪,更要積極行清淨善業、自利利他。
(五)正命:正命,又作諦受。是從事正當的職業,即捨咒術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飲
食、床榻、湯藥等諸生活之具。另謂出家之人,當離五種邪命利養,常以乞食自活其命。
因為泷生為了活命,為了活命就有動作,有動作就會產生業。善業與惡業,無論是幸福或
是罪惡,都是由於泷生有生命的存在,才會造就這些善惡業。因此我們雖然為了要活命,
但為不造惡業而招致惡果,當行正當職業。就一般人而言,只要不違背法令、公共秩序、
善良風俗習慣、乃至合於道德標準的生計,就是正當職業。然而身為一個佛教徒,不僅如
此,而要從事清凈、不違背因果的職業,並遠離1.詐現異相2.自說功能3.占相吉凶4.高聲
現威5.說所得利以動人心,以求利養的邪命。
也就是不違犯道德及法律,以正當的手段去謀求衣、食、臥具、醫葯等生活上的需要,不
可使用如詐騙等不正當的手段去謀取。正命是一個人在不違背道德、法律原則的前提下謀
取生計。不從事殺生的事業,如屠宰業、漁業、畜牧業…,爲業如酒家、妓院….,令人
墮落的行業如酒廊、舞廳…,不從事酒肆業等不良因果的行業。
(六)正精進:正精進,又作正方便、正治、諦法、諦治。不雜名精,無間名進;謂人勤
修戒定慧之道,一心專精,無有間歇,是名精進。
正精進或正方便是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意思就是有持續積極的心,勤勉上進永恆不退
失。正勤世間八正道,增上善學使善根具足。何謂是善根?例如能分別善惡、慚愧、不放
逸等。有善根具足必須還要在向上正勤增上信學、增上戒學、增上意學﹝正定﹞、增上慧
學、增上正解脫學,完成解脫知見。也就是知見正確了,還要精純專一、勤修戒、定、
慧、六波羅蜜,志趨菩提、涅槃。
在我們日常生活及工作當中,當以正見為思惟,正念精進達成你的目標。在修行的道路
上,應發長遠心、精進心、專心於菩提道上,成就佛道。更要有魄力,在這一身中,修小
乘谂最少要證初果,修大乘者至少也要明心見性,念佛也要達事一心不亂。每天至少要花
部份時間於修行方法上,持之以恒,久必有功,則成就佛道必指日可待。
(七)正念:正念,又作諦意。即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即為正念。小乘以自共相觀身、
受、心、法等四者。大乘謂: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進止涅槃,是
名正念。
於修阿含行者「正念」,那就是隨觀身口意,行住坐臥悉明覺的念住在身、受、心、法四
種上面正念覺知。「正念覺知」的培養,是屬完成果智的不二門,正見、正志是屬道智,
先要有道智﹝正見、正志﹞然後依道智﹝方法﹞力行實踐完成果智。要具足有道智必須要
依正見、正志﹝正思惟﹞,要完成果智﹝證智﹞必須要力行實踐正念覺知。「道智」就是
具足八支正道的智見,果智就是證智,也就是成果的意思,已經具足體驗到四聖諦﹝苦、
集、滅、道﹞到達解脫知見了。
於大乘行法,乃為思惟繫念戒、定、慧,以五停心方法達成正念。即在事上,只起善念不
起惡念,常起十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死、念息、念身、
等。念一切善法,是為正念。於理上,修一切善,不執一切善,由有念歸於無念,無念即
是究竟正念。
因此我們在行住坐臥乃至工作,每個念頭、每個動作,都要能保持清清楚楚,少起妄想。
時時將念頭安住在泷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之上,也就是行十善、戒十惡、行無相
布施、放下執著、行住坐鎆能與(空)中道相應,放大心量行六度萬行,必能成就佛道。
(八)正定:正定,又作諦定。心達到寂滅境界,即是正定。小乘即謂離欲惡不善之法,
成就初禪乃至四禪。大乘謂人攝諸散亂,身心寂朖,正住真空之理,決定不移,是名正
定。
大多數人,心與念都無法統攝在一撺,這就是凡夫日常生活中所養成的習氣。定力,定是
修禪證心一境性的力量。若是無定就沒有定的定力,沒有定的力量就會隨習性反應遊走。
雖然知道這件事不能做,但做不了主還是做了,做了以後後悔,不斷的做、不斷的後悔,
這都是沒有定力所引生的。正定主要是著重於「持守覺知的心念」,這才是八正道中「正
定」所重視的。正定並非只是專注而已,是精神專注在「定相」保持「正念覺知」。不僅
心寂靜不動,還要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能夠寂照一如、定慧等持,當下這念心就是正
定,就是菩提、涅槃。
結語:
世尊說偈言:信戒為法軛 慚愧為長縻
正念善護持 以為善御者
捨三昧為轅 智慧精進輪
無著忽辱鎧 安穩如法行
智士乘戰車 摧伏無智怨
可見此分說為八個正道,但其實是相依相緣的,八正道要由「理」而「行」,由「行」而
徹「理」始能完成,兩者是相依不離的,因此八正道是屬事行,空性中道緣起法是理觀。
正語、正業、正命,這三支是屬戒的方面而言的。從八支聖道中就可看出,戒定慧是相依
相成的。雖然分為戒、定、慧三種,但它是相依而行,並非是偏修一種。也就是說,持戒
要先具備正見的智慧,修定也要具備戒清淨及正見的智慧,修慧也要戒、定具足。戒定慧
從文字看起來是三項分開的,其實是相依不離的互助互補,因此被稱為三無漏學。
在生活中保持正見,沒有訓練正念是不能完成正定,沒有正定就難力行實踐完成正見的生
活。正念、正定、正見都必須相依相緣才能破邪見;破邪見以後還要在行住坐臥生活中,
時時的保持正念覺知,並非破邪見以後就放逸了。要改習性不是那麼簡單,因此從正定中
直觀體驗到身心非我後,也要在行住坐臥的生活中,保持正念覺知的訓練,到達熟能生
巧,才不會再引生邪見。正定並不是一定只有在坐禪時才有正定,最好能在行、住、坐、
臥當中保持正念覺知,能保持正念覺知就是正定。名色分別智已經完成了,就如實的體驗
到身心的實相了。實相是指身心的自然真實狀態。完成此身心分別智之後,就會改變過去
無明妄執身心是「我」的邪見。妄執身心為「我」引生煩惱,這種狀況已經存在非常久的
時間了,所以要到達證悟身心無我的智慧,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說修證初果最難,
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
前面所說的正見,是修行人必須要有的正確觀念,雖然觀念已經具備了,要如何落實
正見才是重點。有正確的觀念﹝正見﹞了並不是就完成了,有正見可以說只是具有八支聖
道中第一支的完成而已。何況要實現正見就必須要實踐力行,要實踐力行這些正確的觀
念,必須要有正確的意志﹝正志﹞,時時提醒自己保持正確的觀念,這樣才能完成沒有
貪、瞋、沒有害人之心。
「正勤」要和「正念」保持密切的關係,否則就難有正勤的效果了。正勤是為了要實現理
想﹝正見﹞的正當努力,完成正定到達心解脫。
不論此身體處於何種的狀態,要按照狀態清楚的覺知,也就是身在那裏心在那裏,保持正
念,正知身、受、心、法。若失去了正念、正知時就失去了念力。沒有念力就隨著無明習
性顛倒妄想,引生種種憂悲惱苦。一切煩惱都出自於身心,若不向身、受、心、法如實正
觀,就不知身心是無常、苦、無我,因此染著身心為永恆的我,生起貪、瞋、痴引生憂悲
惱苦,因此就不知依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八正道中的正定保持正念覺知是重要的。正念覺知的所緣目標必須以身心現象為所緣,因
為如實正觀身心是直接覺知到的,不需要經過一般思惟、推理、判斷的粗糙思想過程。雖
然思惟法義到達對法義的知見是重要的,但只有法義的知見是不足的,必須去力行如實正
觀體驗完成果智,然後也要保持內心清明的覺知,使念念覺知在涅槃所緣上,完成厭、離
欲、滅盡貪、瞋、癡、憂悲惱苦。
因此要知緣起性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因緣和合能生萬法。身、口、意皆能造作善與
不善的業力,不可不慎。六道輪迴、十法界、解脫、西方凈土、成佛,全在這一有覺的
心,以此正見並起正思惟。將身、口、意安住在泷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之上,也
就是行十善、戒十惡,而行正業、正命。行、住、坐、鎆、作息、撺心動念,都要隨時訓
練保持這個覺性清清楚楚。常訓練定於此如如不動、歷歷分明的覺性,不起第二念。時時
注意不要隨妄心所轉,保持正念。解知要能行,發長遠精進心,才能成道。培養加強止、
觀的能力,才能止於淨念,不為妄念牽引而入輪穽。有敏銳的覺察力,才能了知心內微細
的無明,才能斷無明,永斷有漏煩惱。
行住坐臥守中道、知因緣果報無住而生心。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勤修三十七
道品可成就阿羅漢道。再加上求佛道,下化泷生,行六度萬行,可成就佛道。
2005.11.23
喜
2012-10-03 16:34:48
專注
人會有專注是有喜
不喜歡的東西連理都不理
專注的目標如果是不善是沒有喜處的
有喜有喜處時
心會自然就出現力量
才是真正的覺知喜(喜覺支)
五根會出現五力就是有喜有喜處的喜覺支
五根五力是什麼?
一、信根信力
(一)佛不壞淨:一切眾生之類以如來最為第一。見緣起即見如來。佛不教人崇拜他,反而教人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二)法不壞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以離欲法最為第一。現見法的滅苦之道今生今世就可以完成,不用等待無止期的來世。
(三)僧不壞淨:和合而生的團體以如來眾最為第一。七來一來不來如來的四雙八輩不只可以說法,還是自己成就的法次法向。
(四)聖戒成就:持戒的目的在完成四聖諦。
二、精進根精進力:當知四正勤。
三、念根念力:當知四念處。
四、定根定力:當知四禪。
五、慧根慧力:當知四聖諦。
~~~~
大家都以為修定要專注
專注只是為了修定
其實是不對的
學習任何一件事都是要專注的
專注在惡法會走向惡道
專注在善法會成就善道
專注在八正道就會把八正道運用在生活上
有正見的生活就是正命
自己的生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好
就是正確的八正道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