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2 22:58:56睿媽

拙政園(一)

  打2008年開始出差蘇州,總覺得拙政園就在公司附近,有機會再去看看就好,結果去年離開公司,才懊悔怎麼這麼重要的的景點竟然沒去過?2011年再來蘇州,決定不論如何,只要有放假,非得要先去一趟不可。週日早晨十點多,在溫暖的暖氣房中慢吞吞的起床,走到客廳拉開窗簾,外頭陽光普照,氣溫依然低於零度,原本期待拍雪景的希望看來是落空了,吃過午餐,叫了出租車從公司宿舍出發,一點半左右到拙政園售票處。

    

    依照網路上找來的資料指出:明代弘治進士「王獻臣」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回鄉後,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閒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時,特聘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說文徵明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就是唐伯虎的好朋友啦!),建成以水為主,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 http://forestlife.info/slide/s146.htm

 

    過了門口牌坊,入口處有怪石鮮花裝飾。

    出門前查了資料,拙政園自明代建成之後,歷經轉手改建,今「拙政園管理處」轄地面積約83.5畝(5.6公頃,含蘇州園林博物館及新館,不包括原為拙政園住宅的蘇州博物館及新館),扣除花圃9.8畝及售票辦公處約1畝,開放面積約73畝。73畝開放面積中,僅38畝為晚清建築園林遺產(今園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即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而歷史上作為拙政園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園南兩處建築群,自1950年代開始便與園林割裂分治,其一為晚清八旗奉直會館住宅部分(面積約12畝),今以「忠王府」名義倖存,1960年起屬蘇州博物館,其二為晚清張履謙補園住宅部分(面積約9-10畝),在遭到長期蠶食破壞後於200311月被蘇州市當局剷平,闢為由貝聿銘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B%99%E6%94%BF%E5%9B%AD

    維基百科紀錄了拙政園五百年來拙政園轉手的歷程,看到當年拙政園佔地這麼廣闊,想王獻臣雖宦途不順,辭官返鄉,身家卻很厚實,且不論園成之後,維持這偌大園子的花匠奴僕門房馬夫…要請多少人,光是買了這麼大的地,請當時有名的畫家文徵明設計,還有建築材料、工資、花草園藝……等費用,這位監察御史的財富,到了今天,恐怕是住帝寶的大戶們也望塵莫及的吧?

 

    冬天非旺季,門票RMB$50元,注意到了嗎?用的是四維條碼,很先進吧?門口有導遊攬客,幾位西方遊客、幾位日本遊客分別請了英語、日語導遊,初來此處,原應請個導遊,但恐導遊趕時間多做生意,得跟著快步遊園,出門前既已做了功課,便打消此念,寧可悠悠哉哉獨自漫步。

 

       進了入口,便是蘭雪堂,堂名取自李白詩句:『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句,拙政園明朝的某任園主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為五楹草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后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臨僧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而今建築應是清代改建的,猜想若清朝時拙政園的動線也是像今天一樣的話,蘭雪堂可能是作為訪客下轎下馬下車之後,等待門房通報稍坐休息的地方吧?

    逛園林值得玩味的地方,就是從門上的牌匾、對聯、家具擺設、字畫裝飾……等處去體會整個空間的氛圍,蘭雪堂不大,進門之後,一堵雕刻屏風矗立眼前,雕的是拙政園全景圖,用一方玻璃保護著,不禁想:『這匾額、對聯不知是何時所寫?應該已不是清朝遺墨,玻璃隔著木雕,難以觀察細微之處!』仔細看了下聯落款,丙寅年(1926, 1986),想經過文革,不太可能是1926年之作,雖屬佳聯妙對,書法也行雲流水,頗為應景,但心中依然悵若所失。

 

 

       轉過屏風,眼前豁然開朗,眼前怪石一座,玲瓏妖嬌,名綴云峰,自入口徐行至此,也不過五分鐘,在蘭雪堂先是屏風遮擋,讓人對屏風後的情景抱著期待,繞過之後,說是開門見山,舉目四望,綴云峰旁隱約見綠水一塘,峰後景色卻也無法一眼望盡,稍稍領略園林幽微細緻、引人入勝之處,值得玩味。

    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蘭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綴樹杪,名之曰綴云峰。池左兩峰并峙,如掌如帆,謂之聯壁峰。』

 

        冬日酷寒,唯松柏長青爾,行經此樹,仰望樹端,耳旁似乎響起國樂大家鄭思森先生所譜寫歲寒三友~『松』的曲段,胡琴低鳴,笙漸次而起,且行且哼唱,自得其樂。

    冬日林木蕭瑟,碧水枯枝、草廬楹舍幾相對照,另有意趣。

 

       當日氣溫攝氏-3~3度,遊人極少,坐在池邊,看著對岸的亭子,一會兒空、一會兒有人閒閒走過,亭子裡的擺石,一會兒顯露,一會兒被遊人身影遮蔽,一時恍惚,看著倒像是快轉的動畫片似的,忘了天寒。

上一篇:蘇州寒山寺跨年

下一篇:拙政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