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0 17:09:13葉子

鉅亨看世界-網路義工

鉅亨網
2009 / 01 / 09 星期五 18:00
  
破曉,40歲出頭的廣告創意經理 Laura Sweet已經起床,她在洛杉磯自家公寓裡緊盯著電腦,開始在網路上閒逛。她心無旁鶩尋找自己要找的東西,挑揀掛在聖誕樹上的掛飾、紋上刺青圖案的小豬…各種打折的奇妙商品。而一如往常,她把這些東西張貼在名叫《ThisNext.com》的社交購物網站。

問她為什麼每週花這麼多時間在免費工作?她說:「這是愛的勞動。」

ThisNext合夥創辦人、同時也是現任執行長Gordon Gould步入位在Santa Monica的辦公室,他是個成功的創業家,他順利引誘義工網友大軍對《ThisNext.com》傾注熱情和智慧,網友們對網站的貢獻完全不支薪。而《ThisNext.com》的流量短時間內迅速暴增,一年內急速竄升 3倍,現在每個月有 350萬人次造訪。

到底義工網友來這裡圖的是什麼呢?Gordon Gould說:「網友來建立自己的品牌。各憑本事,人人都有可能變成引領生活風尚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

這就是網站營運的秘密。像Gordon Gould這樣的企業家創設一個給網友聚集的地方,提供各種工具給大家表現自己、與朋友和陌生人聯絡感情,甚至建立屬於網友個人的「品牌」。當每個環節成功運作的結果,就是創意源源不絕,除了《ThisNext.com》打響知名度,更可能出現 YouTube名人或甚至美國國民偶像。

有人或許認為,隨著經濟墜入谷底,這類活用免費勞動的商業模式也會觸礁。當時局不好的時候,網友會繼續投資在自己的個人品牌上嗎?Gordon Gould認為會。他表示,裁員潮磨損了企業原本擁有的忠誠員工,而經濟下滑迫使民眾尋求自我滿足。「唯一不會虧待自己的只有自己。」Gordon Gould說。他的企業名言就是「購物品質好,生活水準更好」。

與某些渴望設立品牌的人不同,多數免費勞動的網友始終沒領一分錢,他們辛勤地「瞎忙」,甚至根本沒有人開口要薪水;但大家在以物易物中獲得慰藉,一如市場經濟年代之前,人們交換物品時可以獲得同儕的讚美,可以擁有社群裡特別的地位,可以因換得的物品而感動,可以因幫助到別人而充分滿足。

這些自願的免費勞動力要怎麼衡量呢?電腦實驗室機構的研究員試圖解析人的動機,尋找觸動網友集體智力的秘方。Yahoo Research的首席研究者Prahbakar Raghavan 估計, Yahoo有4-6%的使用者因為被吸引進而貢獻自己的免費勞動力─從賺寫電影評論到回答其他人詢問的知識問題,如果他的研究團隊可以找出誘因,讓網友的創意和能力再發揮5%,那麼網站能獲得驚人提昇。

誘因花樣很多,從競爭積分到寄出感謝函都有,Prahbakar Raghavan表示:「個性不同的人會對不一樣的計分方式產生興趣。」他手下有來自哈佛及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的個體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希望創造不同回饋和獎賞來配合個性迥異的網友。

Prahbakar Raghavan指出,至今大多數類似的動機研究都集中在很單純的範圍:可獲得優惠或里程累積的飛航常客、利用行動電話進行勸募的社會團體等等。但事實上,「義工行銷」(volunteer marketing)變數複雜得多;怎麼判斷網友是不是熱心而且學識淵博呢?如何證實誰有資訊領袖的魅力?新手能替網路社群帶來自己的「達人」朋友嗎?

透過分析巨量的使用者網路行為資料,研究員梳理出網友的行為模式,其中一份進行中的計畫是探討「在某些領域天賦優異的人,其他方面的表現通常也相當傑出。」

市場研究公司Communispace得利於「義工行銷」諮詢顧問的幫助,也在進行類似研究,他們邀請目標對象加入幾百個社交網絡,這些網絡其實是虛擬的焦點團體(Virtual Focus Group),有組織地圍繞幾種產品或服務,例如航空公司或減肥藥,而網友免費對廣告行銷或新產品設計提出建議。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心理學家Manila Austin表示, 86%的參與者都加入討論, 1/3的人每週都至少發表一則新的意見。但當她和研究團隊將金錢誘因放進來,網友雖然表示感謝,卻不接受報酬。無論義務網友接到的是10美元禮物提貨券或一份感謝函,參與率都會上升,但增加禮券的金額價值並不會造成更大的參與。

Manila Austin 說:「網友想要確認的是,有人在聽他們的意見。」

事實上,金錢報酬反而可能製造緊張。數百年來人們早就知道怎麼區辨兩種經濟模式:社會心理經濟和市場經濟。受邀到朋友家作客享用晚餐,大家都會履行作客人的義務─送主人禮物,例如一瓶紅酒。但《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作者、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Dan Ariely表示,如果客人遞給主人一張等額支票,就入侵了市場經濟的範疇。

Dan Ariely說:「兩者中間有一條敏感的界線,而現代工作場合正巧位在中央。」

早期聯播網站《Tripod》的創辦人、現參與紐約創投公司Village Ventures的企業家Bo Peabody指出,利用免費勞動力的企業家與網友之間,存在著不墜的緊張關係。「使用者的動機在表現自我,但他們免費工作也是有限度的。同樣的道理,企業家必須思考怎麼和網友分享勝利的果實。」

網站 《Kluster》就標榜集眾人之智腦力激盪,網友可以對新發明或企業標語提出最好的創意,如果提出的點子中選並且問世獲利,網友也可以分得部分利潤。但Bo Peabody表示:「想出酬謝這些免費員工的方法相當不容易,也是大家長久探討的議題。」

2006年夏天,《ThisNext.com》的創辦者Gordon Gould倒沒有煩惱很久,他比較困擾該如何吸引更多免費義工網友造訪網站。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在此出現:想吸引大批愛秀的網友前來大展身手,但舞台下的觀眾席尚空無一人。Gordon Gould和網站工作人員決定自己創造觀眾,他們四處招募百餘名網友,其中包括流行造型師、運動員和各類達人,由這些網友率先在《ThisNext.com》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推薦。

Gordon Gould表示:「只要有第一批人造訪,接下來就源源不絕。但網站本身必須很棒,否則即使吸引網友點進來,內容也無法增色。」

那位住在洛杉磯的廣告創意經理 Laura Sweet就是模範網友。 2年前,她發現了這個網站,接著一直免費貢獻所長到現在。朋友常常在她的家裡流連忘返,指著她家的擺設說「妳在哪裡買的?」 Laura Sweet擁有加州柏克萊大學藝術以及藝術史雙學位,她慧眼找到的小物經常能讓其他網友眼睛一亮。

她開始在網路上尋覓特殊可愛的商品,她購買後將網址連結放在自己的分享清單,然後用電子郵件傳送出去。不管要花多少時間, Laura Sweet就是喜歡分享自己的新發現,她寫在部落格上的座右銘是「全世界的錢都買不了品味」。

她第一次分享的東西是德國紅點設計(Red Dot Design)出品的 400美元魚缸,當她公布在網路上以後,迅速變成最熱門的商品。於是她開始尋找更多可以分享的好東西。其他網友看到她收集的寶貝給予很高的評價,這讓她躍升上網站排行榜,成了網路名人。最近某天她點進網站,很得意的宣布:「我是舊金山地區的人氣第一名、華盛頓區的第一名、丹佛市的第二名。」

這種不成文的報償,幾乎是多數免費勞動經濟的翻版。執行長Gordon Gould提供 Laura Sweet一個伸展台讓她走台步,這裡可以接觸到百萬名全球購物同好,而這也是他的商業關鍵─劇增的購物狂網友把廣告商吸引過來,網友點閱,ThisNext網站就可以賺錢。

而這位執行長很樂意將 Laura Sweet放在媒體面前,他的工作團隊還將各種贈品寄給這些網路名人,例如肌膚乳霜或 200美元的太陽眼鏡。雖然這些利用網友免費勞動的企業家獲得利潤,但要不要賺錢則是看網友自己。 Laura Sweet的職業是設計師,當然她大可從部落格、出版、上電視、甚至換工作而賺錢。

但她在Gordon Gould口中真算是個怪胎。Gordon Gould鑽研網絡理論,他相信如果只倚賴普通尋常的網友,大多數免費勞動的經濟模式最終會瓦解,他在尋找的是所謂黑天鵝(Black Swan)─也就是不可預測、衝擊力強大的統計例外。他認為,只有極少數結合聰明才智、適當時機和努力的人能夠攀上巔峰。

由於大量的網絡推薦,這種精英闖入明星排行榜,而他們就更有機會和動力提供自己的免費勞動,因此,百萬造訪者中不到1000位重要人士為網站貢獻了絕大多數的成果。這也是網路的「冪次現象」(Power Law)─應用長尾理論,唯有少數網友吸引眾人注意他們的創意和品味,其餘多數則終究沒沒無聞,但因為大家對這些精英網友的興趣濃厚,因此點閱率讓他們成為明星,這也解釋了為何這種網路商業模式能夠成功。

一如大多數利用免費勞動力的企業,ThisNext有一群支薪員工專責「取悅」這些明星網友,比方管理、鼓勵和哄騙,當然員工也必須負責維持網站的營運,另外支薪員工也會釋出一些管理權給網友。

最近,模範生 Laura Sweet開始想要分享真實利潤,因為執行長Gordon Gould不斷要求她給予意見,詢問她各種只有一天時間可以思考的問題,而她說:「我想他欠我不少東西。」

不過,Gordon Gould看待這些免費勞工倒很冷靜,他認為自家網站一手培育出的明星無法永遠站在鎂光燈下,明星可能感到疲憊,可能失去群眾魅力,而幾乎所有明星網友都有回歸平凡的時候。

那麼 Laura Sweet終會摔下排行榜,她不可能永遠在網路世界稱后。殘酷的是,運用義工的經濟模式很少努力避免大明星過氣─企業家忙著吸引夠多熱情的網友,隨時取而代之。

(林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