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7 17:20:58葉子

鉅亨看世界-網海暗流

鉅亨網
2008 / 11 / 26 星期三 18:00
夏日午後,一家位於休斯頓之科技公司的內部網站出現了一看似無害的訊息。幾個員工看到這訊息,不疑有他,便按照指示按下網路連接。這也不能怪員工無防備之心,因為這是公司內部網頁,且訊息看來可靠,內容更是一些關於企業慈善的新聞。

殊不知,連結按下去,竟是災難的開端…

連結開啟的同時,電腦就被病毒感染了。根據資安公司主管 Don Jackson表示,這種病毒會癱瘓電腦的防毒機制。病毒很快地被放置,悄悄的感染達 300台工作站電腦,竊取複製「我的文件」資料夾中的資料;爾後資料再被傳回到位於土耳其的網路幫派。

Jackson 表示:「駭客入侵後先將所有資訊一把抓,爾後再整理出重要的可用資料。」

據 《USA TODAY》報導,過去幾年間,電腦犯罪者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規模,大舉入侵企業電腦系統。他們知曉,企業及政府願付大把鈔票來換取機密不曝光。電腦駭客看到了這塊市場的商機,於是乎,開始盡可能地大量蒐集企業資訊。

電腦犯罪集團開始在竊取企業資訊,並將其轉化成為白花花銀子一事上,粹煉出商業模式。資安公司主管Marcus Sachs表示:「若他們更容易將竊取而來的資料出脫,則對企業電腦的攻擊將會越來越頻繁,且益發難偵測。」

資安專家表示,當然竊取商業機密不是什麼新聞,但這個在網路世界漸漸成形的隱憂,已開始露出惡魔的觸角。頂尖的電腦犯罪集團,已經不再靠竊取犯買個資來大幅獲利。

而許多小角色的進入,使個資市場氾濫,讓個資價格跌到跟大宗物資差不多。舉例來說,曾高達 100美元的信用卡資料,現在價格跌到10美元以下。

最前衛的駭客則從被盜取個資的茫茫大海中取得帳密,藉以入侵企業的電腦系統。駭客們鎖定那些愛用網路通信工具如 MSN的企業員工,或是那些網路社交網站的愛好者。

其中最易成為犯罪溫床的即為AOL、Yahoo或 MSN提供的即時通訊功能,及它們的電子郵件信箱;社交網站Facebook或 MySpace也是目標之一。此外,那些在工作站電腦上常見的程式也是。

最受駭客垂涎的為電子郵件通訊錄、即時通訊的好友名單、PowerPoint的簡報、工程圖、價目表、出價提議、供應合約等諸如此類的商業訊息。

一組被竊的資料,比方說主管的帳密,通常都只是一個用來進入主要資料庫的工具而已。而透過論壇,帳密交易的行為則更加方便快速。

那麼,到底是誰會想買竊取的商業機密?問問工業光源公司Super Vision International的創辦人 Brett Kingstone就知道。2000年,一位侵入者攻擊 Super Vision 的網站,損害程度深到觸及公司機密,其專利之光纖技術資料被盜走。

這項智慧財產權最後跑到中國企業家 Samson Wu手中。Wu利用竊取而來的寶貴資料,在中國大量製造廉價的仿冒燈具。 Kingstone說:「我們公司花上1000萬美元,耗時10年財研發出來的成果,他們用半年及 140萬就達成相同目標。」

忿忿不平的 Kingstone一狀告上法院,並在民事上獲得勝訴。雖然美國聯邦調查局幹員對Wu展開刑事調查,但Wu卻從未被定罪。

過去幾個月間,資料盜賊開始大舉攻擊那些網路防衛虛弱的企業,他們不管有無買家,先大量蒐集資料再說;如此的資料囤積,是為了日後銷售資料的可能。而現在的資料竊取過程,講究的是搶了就跑,在最短的時間內竊取最多的資料。

同時,企業也讓資料竊取顯得太輕鬆了。

許多軍隊及金融機構,都讓工作用電腦不能上 YouTube或其他熱門的網站。但事實上,很多公司都對員工如何使用網路不怎麼在意,只有少數企業會開發公司專用的即時通訊工具。

而許多給企業或政府使用的商用程式,其開發都只注意到功能性,對其安全性則著墨不多。美國聯邦調查局電腦犯罪部門副主管 Shawn Henry表示,資料竊賊也深深明白這點。

10月15日的一場記者會上, Henry稱,資料數位化增加了許多犯罪機會。他表示:「20年前,所有的資料都好好的放在檔案櫃中。時至今日,許多企業最敏感的機密,為了傳輸通訊方便都被置放在網路上,其後果可想而之。」

就在上個月,企業資料竊賊發現一個可以入侵數以百萬計工作電腦的大漏洞,逼使微軟不得不趕快展開補救措施,發表緊急修補程式。這項攻擊來頭可不小,目標極有可能是重大商業資訊或關乎國安之軍事機密。

然一時三刻間,漏洞也沒辦法馬上修補;通常企業為了內部系統運作的穩定度,時間到了才會定期更新軟體。資安機構ESET主管Randt Abrams表示:「現在企業資料簡直處於無政府狀態,駭客們對這點了然於心;最可怕的是,現在還沒有什麼有效方法能阻止他們。」

(陳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