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00:00:00台鈴(李道雄)

[山西旅遊]:平遙古城牆~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

影片欣賞:山西之旅~平遙古城牆~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平遙縣,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 
 
 
平遙古城牆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由原「九里十八步」擴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牆。 
 
明清兩代先後有二十五次維修,城牆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牆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內牆磚砌排水槽77個。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城牆繞古城一周,共有六座城門,南北各一座,東西各二座。目前遊客可以通過南門或者北門,登上城牆或者下城牆。城內的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
 
 牆頂外築2米高的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內砌女兒牆。四隅角樓四座,東城牆上有點將台,東南角城頂上築奎星樓和文昌閣。
 
 
 
 
 
 
 
 
 
 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 
 
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登上古城牆,伴隨著傍晚時的夕陽,俯瞰古城全景和城內居民的生活,那種美麗無以言表,震撼著每一位遊客的心靈。瓮城,指建在城門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 
 
平遙古城的瓮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夾角(南門和下東門除外),即便敵軍攻破了瓮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於翁城內地方狹窄不易於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瓮中捉鱉。
 
 
 
 
 
 
 
 
 
 修築於城池的城門頂,古代有時稱「譙樓」。平遙城牆的城樓共有六座,創修於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補修重築,城樓高16.14米,寬五間13.72米,進深四間10.04米。
 
造型古樸、典雅,結構端莊穩健。城樓是城牆頂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常登高瞭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
 
 
 
 
 
 
 
 
 
 「馬面」是城牆中向外突出的附著墩台,因為它形體修長,如同馬的臉面,故稱。「馬面」之設,既增強了牆體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衛戰中得以消除戰場的死角:一旦敵人兵臨城下,相鄰的馬面上的守夫可組織成交叉射擊網,讓來犯者左右受敵而一敗塗地。平遙城牆每隔60米-100米即有馬面一個,馬面上築有瞭望敵情的樓櫓,稱「敵樓」。 
 
 
 
 
 
 
 
 
 
 
 
門票:包含於古城通票內,通用平遙古城通票。 
開放時間:8:00-19:30 
交通資訊:在古城內步行到達城牆,也可以登上城牆步行遊覽。 
 
影片欣賞:山西之旅~平遙古城牆~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平遙縣,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
 https://youtu.be/GjRF7JTPh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