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4 00:00:00台鈴(李道雄)
[醫療保健]:夜型生活,最大極限三十歲
全世界健康意識高漲,正從夜型社會逐漸邁向晨型社會。
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表示,年輕人很容易晚睡晚起, 中年以後,主導睡眠的褪黑激素會愈來愈提早分泌,就這樣來看,「 早睡早起」的理論,對中年以上的人比較正確。
如果年屆中年仍過著「夜型生活」,那麼可能晚睡之後, 生理時鐘還是會讓人自然早起,反而造成「睡眠剝奪」, 影響自律神經、免疫系統的健康。
日本「早起心身醫學研究所」所長稅所弘,是在日本推動「晨型人」 觀念的先驅。
他的「晨型人」相關著作,例如《晨型人的成功哲學》、《 一百天內成為晨型人的方法》、《給晨型人的建議》、《 晨型人的生活革命》等,超過十本以上,甚至在韓國大賣, 造成韓國社會推動吃早飯運動。
根據稅所弘的定義,早上六、七點起床,只能算「早起」; 五點就起床,才是「晨型人」,也才能利用上班之前的時間, 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不同的可能性。
稅所弘特別強調早睡早起對人的身體健康與工作效率, 有絕對的關係。
如果是晚睡晚起、或是連續熬夜之後大睡一天, 都會對自律神經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判斷力變弱、意志力不集中。
稅所弘認為,「夜型社會」的生活形態,最大的極限是三十歲。 因為,包括過度加班、應酬猛吃宵夜與喝酒、 已經疲累卻硬撐著繼續玩樂等,都會一點一滴地損害自律神經、 循環系統與呼吸系統。像這樣的摧殘健康, 身體在年輕時還可以應付並進行修復;
然而,一旦超過三十歲, 新陳代謝功能逐漸趨緩,修復功能減弱,如果仍不知節制, 持續沈溺在「夜型社會」,那麼健康情況將每況愈下, 直到身體發出警報,到時候就為時已晚。例如肝病或猛暴型肝炎, 等到出現症狀時,通常都已經很嚴重了。
因此,一旦超過三十歲,就應該告別夜型社會, 向晨型人的生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