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00:00:00台鈴(李道雄)

[新北市]:滬尾砲台~建立於清光緒12年,目前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影片欣賞:滬尾砲台~建立於清光緒12年,目前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關於滬尾砲台: 位置: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 6巷34-1號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至週日 09:30~18:00 (每月第一個週一、農曆除夕、初一休館及其他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時間)
 
 
 
 
 
 
 
 
 
 
 
 
 
 
淡水舊名為滬尾,由淡水沿台乙線往漁人碼頭方向,於忠烈祠前方右轉就是滬尾砲台,或從忠烈祠前的停車場旁穿走往淡水高爾夫球場,沿著柏油路上行,在淡水高爾夫球場旁,隱身於樹林裡的就是滬尾砲台。
 
砲台正位於忠烈祠與球場之間的樹林裡,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 滬尾砲台入口處豎立古蹟解說牌,其文如下: 滬尾砲台是1884-5年中法戰爭後,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門額。砲台坐北朝南,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
 
 
 
 
 
 
 
 
 
 
 
 
 
 
形狀為矩形,由外而內有: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砲安裝完峻。 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現皆已不存。
 
往前走,四方形的砲台堡壘就矗立在眼前了。舊樸的水泥土垣透露出歲月的滄桑味,卻搭配著一新穎潔素的拱型木門,有些不搭調,不知道古蹟是委由何種專家維修的?
 
 
 
 
 
 
 
 
 
 
 
 
 
 
正門門額上的石匾有劉銘傳「北門鎖鑰」題字,歷史已超過百年,這塊劉銘傳親題的石匾是砲台區彌足珍貴的史蹟。 穿過厚重的拱門,彷若穿過時光隧道。砲台營區內,四周城牆圍繞,泛黃的壁壘磚牆,引人懷想,彷彿回到百年前的歷史場景。
 
抬頭,卻望見內城門額上,鑲嵌著新的石匾額,尤清親題「堅守台灣」四字,正與劉銘傳的「北門鎖鑰」四字裡外互相輝映。我無法想像,後代子孫參觀滬尾砲台時,會不會誤以為尤清是劉銘傳的副將呢?
 
 
 
 
 
 
 
 
 
 
 
 
 
 
當代主政者維修歷史古蹟,是責任,也是義務。但維修古蹟時,卻將自己的題字鑲入古蹟建物裡,我認為是失格的做法,更是不良的示範。政治人物熱衷於「匾額文化」,由來已久,不足為怪,用之於當代的機關團體學校寺廟等普通建物尚可容忍,但以破壞古蹟原貌,使自己的名字成為古蹟的一部份,則是匪夷所思,令人驚愕不已。
 
滬尾砲台,在淡水紅毛城之西約半公里處。清光緒初年原建有舊式砲台,以防守淡水港口。光緒10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發生,清廷詔以台灣為東南海疆重地,命令加強海防,於是重修滬尾砲台,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並率領部隊駐守。
 
 
 
 
 
 
 
 
 
 
 
 
 
 
是年8月,法軍自基隆轉攻淡水,戰事頗烈,砲臺被毀。嗣後,台灣巡撫劉銘傳聘德國工程師重建砲台,為二重方形城堡,面積約1.5公頃,外圍城牆以泥土堆積三丈餘高,圍繞四周成方型;內牆係以三合土築成,並有甬道相通為營房,砲台地基敷有鐵水泥。
 
此砲台工程浩大,為清代現代化台灣之重要海防設施,不但富有歷史意義,且具有學術研究之價值。
 
城門門額有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重建完成時劉銘傳所題「北門鎖鑰」,彌足珍貴。位在台灣高爾夫球場入口處左側的滬尾砲台為清代重要的海防設施,現在已被台北縣政府收回並列為二級古蹟,已開放參觀。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前往滬尾砲台:
1、自淡水捷運站往淡海方向行約1.5公里,循指標往淡水高爾夫球場方向即抵滬尾砲台。
 
★搭捷運前往滬尾砲台: 搭乘淡水線(紅色),於捷運淡水站下車,再轉搭乘聯營紅26路(淡水捷運站-漁人碼頭)或從捷運淡水站對街搭乘指南客運10路(樹林-淡海),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即可抵達滬尾砲台。
 
★搭乘客運前往滬尾砲台:
1.於中和搭往淡海的指南客運5路,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即可抵達即可抵達滬尾砲台。
2.於樹林搭往淡海的指南客運10路,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即可抵達滬尾砲台。
3.於板橋搭乘開往淡海的三重客運板橋往淡海或聯營板橋往萬里班車,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即可抵達滬尾砲台。
4.搭乘往指南、新店客運淡海線,於淡水高爾夫球場站下車即可抵達滬尾砲台。
 
影片欣賞:滬尾砲台~建立於清光緒12年,目前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https://youtu.be/Bih1SyBLh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