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4 01:00:00台鈴(李道雄)
[高雄市]:瀰濃庄敬字亭~倡導敬惜字紙,體現傳統生活和信仰的淳厚與質樸
瀰濃庄敬字亭~倡導敬惜字紙,體現傳統生活和信仰的淳厚與質樸
瀰濃庄敬字亭相傳創建於乾隆中葉(1779年左右),是由瀰濃庄子弟梁啟旺集資建造,以倡導敬惜字紙的文化,充分體現傳統常民生活和信仰的淳厚與質樸。後曾於嘉慶與光緒年間重修過。
日本治臺初期(1895)毀於六堆義民軍與日軍交戰的炮火中。隔年(1896),時任右堆總理的曾榮祥發起重建,整體造型是以紅磚疊砌的六邊立面撐起盔形的亭頂,式樣特殊更是滿滿的古樸優雅。
所在地周邊原本是田連阡陌的水田,不遠處就是蒼翠的雙峰山。山、水田和敬字亭彩繪出一幅客家人晴耕雨讀的詩意。只是,隨著時代變遷,敬字亭及其周圍土地被前高雄縣政府畫為都市計畫道路預定地,在開闢永安路與中山路的過程險遭拆除。
所幸,歷經二年多的爭執、討論,民國80年(1991)5月獲內政部指定為古蹟,民國86年(1997)加以整修而成為今日的樣貌。民國100年(2011)並進行彩繪及剪粘等修補。
敬字亭為承重構造,創建時所用磚塊係自福州渡海運來。目前所見為外清水磚內卵石所砌造,三層六角造型,有基座,盝頂以葫蘆收頭,自下而上有清潔口、投紙口和通風口及葫蘆煙囪等四處開口。以灰泥仿作瓦當、滴水;坡面有如意紋飾,垂脊作卷草裝飾,線條柔和。
除開口外,第三層各面均作剪黏花草裝飾,第一、二層則僅作白灰壁堵;各層間皆以磚作多層出挑疊澀為界定,其下方均彩繪蓮花卷草。頂部葫蘆煙囪開口過小,排煙不順暢,投紙口和通風口附近外牆已遭煙薰黑。
昔時有地方人士負責平日之祭祀與環境整理,近年來耆老逐漸凋零之後乃愈顯淒涼,目前多依靠高雄市文化局定期派遣永續工程人員進行環境維護工作,偶有附近熱心居民主動協助打掃清理。
敬字亭建築為磚造六邊形三層式規模。其構造可分為外牆墩與主體建築物二部份。外牆墩以新制磚材疊砌外以砂漿粉刷,圍繞亭身成六邊形;敬字亭平面為六角形,依磚疊澀收分而分成三層,由下而上為亭座、亭身、亭頂三部份。
亭座內部中空,每面作裝飾性之壁堵,作雕刻或彩繪表現,中間以尺磚封砌,僅背面保留一進風口;亭身又分上下二層,下層正面有一拱形爐口,爐口上方及兩側有門額及對聯之風化痕跡。其餘各面亦做裝飾性壁堵,以尺磚封砌,轉角則以石條收邊。
另下層亭身上方疊澀收分處有彩繪作法。上層亭身正面設有矩形爐口,爐口上方及左右有書卷形門額及對聯亦已風化不明,其它各面作法與下層亭身類似,唯因磚砌收分之效,亭身愈往上層愈內縮。
另此層亭身原設有倉頡、至聖先師及文昌帝君神位供人膜拜,現已佚失。(資料引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