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蘭陽博物館~得到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傑出獎
蘭陽博物館~得到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傑出獎
配合國際博物館日,2010年5月18日蘭陽博物館開始第一階段試營運,僅受理團體預約參觀。6月25日「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特展」特展開幕,蘭陽博物館開始第二階段試營運,全面對外開放。(參觀日期:2010/10)
蘭陽博物館大宗典藏文物於7月9日運送入館。年8月30日蘭陽博物館建築榮獲台灣建築界最高榮譽~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傑出獎。年10月16日 蘭陽博物館正式開館。
※蘭陽博物館館徽的故事
蘭陽博物館的館徽欲傳達的意涵為:「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及「人與歷史的聯想」。
在設計之初,經過一群宜蘭的博物館學專家、文史學者、自然生態老師、在地畫家、CIS設計師、以及縣內長官等眾人的討論決議下,選取了最能表達上述意涵的噶瑪蘭族人傳統木刻人型圖騰而成。
除此之外,蘭陽博物館館徽也蘊含著另一個意義:蘭陽博物館建館過程中,有數不清地各界「人士予竭盡心力的付出,這座博物館才得以為民眾敞開大門。
▼蘭陽博物館館徽~這一枚小小的人型圖騰裡,也蘊藏對這些人一份深深的敬意
▼整排有蘭陽博物館館徽的旗幟飄揚在入口處
1999年蘭博進行第一期的CIS色彩規劃,採用了油綠色為基調,原始動機在表達宜蘭平原上的地景印象,水稻田以長方塊拼貼布置著蘭陽平原,代表著宜蘭博物館群如水稻般生生不息的意象。
▼蘭陽博物館館徽
蘭陽博物館館建築景觀-從土地長出的單面山
蘭陽博物館是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依據,傳達一種由土地中成長茁壯的感覺。
藉由建築量體材料的變化來展現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同時因錯位而產生之縫隙亦可提供採光與視覺的穿透效果,與水域中的烏石相呼應。
為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蘭陽博物館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以爭取最大的腹地範圍。
蘭陽博物館建築量體的形式與意象始終緊扣著單面山與烏石的轉譯層次,材料與色彩也不例外。
建築外牆以石材為主,其質感反映出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同時搭配玻璃、金屬等較科技現代的材料,希望在擬真的情境中取得平衡的美感。
▼得到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傑出獎的蘭陽博物館,其建築景觀~從土地長出的單面山
▼以單面山為設計依據的蘭陽博物館,是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蘭陽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依據
▼以單面山為設計依據的蘭陽博物館
▼以單面山為設計依據的蘭陽博物館建築外牆以石材為主,同時搭配玻璃、金屬等較科技現代的材料
▼以單面山為設計依據的蘭陽博物館
▼要參觀蘭陽博物館,由此地開始排隊
▼驚見蘭陽博物館的清洗外牆工人,身繫繩索在外牆上,賺的是賣命錢
▼排隊的長龍
▼下階梯後進入室內
▼進入參觀前必須把傘具鎖在門外
▼一走進大門寬敞挑高的大廳,你會發現牆面跟樓梯都是傾斜的,看著看著,因為不是習慣的垂直與水平線條, 竟然突然有點小頭暈
蘭陽博物館主要的展覽是四個樓層的常設展,介紹宜蘭的生態、地理、人文、歷史等等,入口在三樓,因此互相連接的空橋、電梯,又在挑高的大廳形成線條穿越的趣味,另外還有特展空間、影片劇場等等。
常設展
只要進入蘭陽平原就感覺得到山、海交融的經驗,因此在展場提供一個類比宜蘭特有的地理空間經驗,一個蘭陽大地山平原海結構的隱喻,傳達當代宜蘭人認同的價值觀,呈現宜蘭人的經驗特別是與環境互動的經驗。
蘭陽博物館的常設展結合建築樓層主要分為四層樓設計~「山層」、「平原層」、「海」,以展現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人文軌跡,延伸民眾廣大的想像空間。
序展~《宜蘭的誕生》互動劇場
《宜蘭的誕生》互動劇場以6台投影機做牆面及地面90度的拼接投影,以有趣的多媒體互動方式,帶領您認識百萬年來蘭陽平原的成因、了解宜蘭自然環境的特色。您可以留意地上的怪方蟹、草地小花、水波紋,及衛星景點等4種互動遊戲,互動之間,讓您與宜蘭大地親密對話!
山之層常設展
宜蘭的多雨氣候和山勢,形成「迷霧森林」,濕潤的思源啞口河谷以物種歧異度高見稱;巨大的檜木林,以及稜線上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山毛櫸。加上台灣?樹、寬尾鳳蝶,還有山地湖泊,讓你瞭解宜蘭的生物多樣性。
平原層常設展
水/河川形塑了宜蘭平原生活方式,平原層的展示焦點在於曾經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動脈河川,以及充滿農家智慧的生活與水的聯繫。宜蘭人為了適應環境所提出的解決之道,從當中,找到他們與環境共處的態度。
海之層常設展
蘭陽溪匯合平原上的河流走向海洋,連結從赤道北上的黑潮,讓我們順著潮流,沈潛,湧升,在鰻魚苗群的迴游及珊瑚的搖曳之間,領略海底火山的震動。
▼蘭陽博物館簡介
▼美麗的蘭陽平原
▼美麗的蘭陽平原
▼各類岩石
▼台灣最古老的岩層之解說
▼由三樓下望一、二樓部分展廳
▼漁船船頭的射標手
▼巨大的枯木
▼樹枯倒了可還管用哩
▼這根枯木可貯存多少的二氧化碳
▼檜木的冰河歷險記
▼從冰河時期一直留在台灣的植物
▼年輪怎麼產生
▼為什麼扁柏叉開腳站著
▼潮濕環境的植物
▼空中的居民
▼展示的樹木模型
▼獼猴標本
▼檜木林面積知多少
▼林業與羅東的發展
▼營林所帶動地方繁榮
▼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
▼俯瞰樓下的展廳
▼樟腦的製作
▼太平山的流籠
▼太平山的流籠之解說
▼仁澤索道之解說
▼台鈴嫂在蘭陽博物館內留影
▼小貨船
▼乞丐
▼碗中真的有錢
▼乞丐的解說
▼賣什細
▼賣什細的解說
▼挑夫(苦力)
▼挑夫(苦力)的解說
▼賣粉圓
▼賣粉圓的解說
▼漁船
▼孤棧
▼頭城搶孤的解說
▼認識孤棧
▼水車
▼稻作筆記
▼插秧
▼鴨母船割稻
▼鴨母船割稻
▼鴨母船割稻的解說
▼竹圍家園
▼竹圍家園的解說
▼三星鄉陳茂山先生竹圍
▼竹圍的功用
▼古井
▼水缸
▼洗衣
▼竹製家具
▼鴨賞
▼鴨賞的原鄉
▼鴨賞料理秘訣
▼小貨船
▼珊瑚
▼珊瑚的生長條件
▼吊掛在天花板的飛魚
▼釣?仔
▼釣?仔的解說
▼燒玉式內燃機
▼漁船的心臟
▼這個是用壓克力磚與透光照片堆砌起來的宜蘭縣地圖,非常有特色,既有科技感又具人文氣質
▼宜蘭縣地圖之裝置會隨著時間變換顏色,很漂亮
▼視聽室正在播放影片
▼台鈴嫂在蘭陽博物館內留影
▼李道雄在蘭陽博物館內留影
▼台鈴嫂在蘭陽博物館內留影
▼紙的藝術
▼紙的藝術
▼銅心同心
▼豆腐杯
▼紙的藝術
▼紙的藝術
▼蘭陽博物館購票資訊
▼蘭陽博物館宏偉的大廳概念取自宜蘭北關常見的單面山,相當具有現代感,又能與四周的地理環境融為一體,石頭紋理的金屬、還有玻璃帷幕組成,讓人感受巨大與壯觀
▼蘭陽博物館位置圖
▼參觀蘭陽博物館時入園需知及園區規定
蘭陽博物館地址:26144 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網址:http://www.lym.gov.tw/ch/Index/index.asp
台北方向南下前往蘭陽博物館:
1.國道5號高速公路(經雪山隧道)下頭城交流道→右轉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頭城方向→續行5公里→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
2.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宜蘭方向→經大里、北關→梗枋漁港→續行5公里→蘭陽博物館。
宜蘭、花蓮方向北上前往蘭陽博物館:
1.國道5號高速公路(經雪山隧道)下頭城交流道→右轉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頭城方向→續行5公里→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
2.省道台9線往北上方向→礁溪→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
3.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北上方向→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
台北方向南下前往蘭陽博物館:
1.搭乘【首都客運】或【葛瑪蘭客運】於「礁溪站」下車→轉乘【國光客運】頭城-南方澳路線(每日 06:00~21:00,班距30~40分鐘)於「頭城總站」下車→往北步行約10分鐘→蘭陽博物館。
2.搭乘【首都客運】或【葛瑪蘭客運】於「礁溪站」下車→搭計程車至本館(約15分鐘)。
宜蘭、花蓮方向北上前往蘭陽博物館:
1.宜蘭地區搭乘【國光客運】頭城-南方澳路線(每日 06:00~21:00,班距30~40分鐘)於「頭城總站」下車→往北步行約10分鐘→蘭陽博物館。
台北方向南下前往蘭陽博物館:
1.搭乘【東部幹線】至「頭城火車站」下車→往北步行約20分鐘→蘭陽博物館。
2.搭乘【東部幹線】至「頭城火車站」下車→搭計程車至蘭陽博物館(約3分鐘)。
宜蘭、花蓮方向北上前往蘭陽博物館:
1.搭乘【東部幹線】至「頭城火車站」下車→往北步行約20分鐘→蘭陽博物館。
2.搭乘【東部幹線】至「頭城火車站」下車→搭計程車至蘭陽博物館(約3分鐘)。
資料來源:蘭陽博物館
王力宏-依然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