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旅遊第八天(一)~天心閣~是長沙的歷史見證,亦是古城長沙的縮影
天心閣~是長沙的歷史見證,亦是古城長沙的縮影
天心閣位於湖南長沙城南,緊鄰蔡鍔南路和城南路,閣樓與城牆、天心公園及其他建築融為一體,為長沙重要古建築之一。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誌,位於長沙市的天心公園內,是一座古香古色立於古城墻上的樓閣,天心閣古時就馳名三湘大地,被譽為古城長沙的標誌之一。
天心閣古城墻址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年曆史。天心閣既是長沙的歷史見證,又是古城長沙的縮影。今能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相媲美。
天心公園南端有一段長達220米的明代城牆,高13.4米,寬6米,看上去高大而堅固,建築材料底部是長條麻石,上部是大青磚,而此段城墻之最高、最闊處,便是矗立著天心閣。
天心閣其座落處因地勢險要,築有內外兩城,外城分為南北兩月城,月城內共設炮洞11個,為古時重要的軍事防禦要塞。天心閣飽經戰火,屢毀屢建。1852年太平軍西王蕭朝貴率部進攻長沙,與清軍鏖戰,不幸殉難於天心閣下。
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長沙一片焦土,閣樓更是蕩然無存,唯有那堅實的明清(窯印為證)古城墻在無聲地哭泣。1982年,長沙市府決定復修,1983年動工修建,1984年11月全面竣工,12月1日舉行落成儀式。重建的天心閣主體建築面積846平方米。
天心閣由主副三閣以及長廊組成。其中主閣高17.5米,居中,基臺由花崗石長成,其上樓閣有三層,三重檐歇山頂,檐角翹起,琉璃瓦覆頂。
天心閣頂檐之下,南懸“天心閣”三字匾,北懸“楚天一覽”四字匾。左右增建游廊連接二副閣。全閣系鋼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構成,氣勢恢宏,為長沙重要的人文景觀。
天心閣始建的時間今已無法考證,但至少不會晚于明末,有明代城墻已作了它的“基座”。天心公園佔地面積約3公頃,為古典園林袖珍公園。分為歷史文化區、休閒區二部分,主要包括古城牆、天心閣主建築、茶樓、涼亭、假山和遊樂設施構成。
根據2006年新的規劃,擴建後的天心公園東起建湘路,南臨城南路,北向人民路,西接蔡鍔路,總面積8.82公頃。天心公園也是戲迷聚集之地。早上、白天均有中年、老年人戲迷聚集於涼亭、小山一帶演唱、交流。
▼台鈴嫂在天心閣入口處留影
▼天心閣的售票處
▼天心閣的解說
▼園內堆砌有假山、涼亭、魚池,園內樹木繁茂,花草眾多
▼台鈴嫂在崇烈門牌樓處留影
▼崇烈門
▼崇烈門牌樓簡介
▼崇烈門牌樓的另一面,寫的是:義重於死
崇烈亭又名「入勝亭」,1946年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所建。曾有聯曰:「有亭冀然,覽風物睹江流之勝;是真勇者,執干戈為社稷而亡」。
該亭為十六柱斗拱狀,建八角歇山頂,石台階有護欄,為登天心閣必經之處,楹聯為「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到無私心自寬」,橫批「天心」。
▼台鈴嫂在崇烈亭前階梯處留影
▼李道雄在崇烈亭前留影
▼台鈴嫂在崇烈亭前留影
▼崇烈亭匾額
▼崇烈亭的解說
▼崇烈亭
長沙城的城牆在辛亥革命以後隨城區修築環城公路相繼拆除,僅存今之天心閣古城牆部分。1993年4月,被定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城牆長226.2米、高13.4米、頂部寬6.1米,佔地總面積5125平方米,1983年湖南省政府和長沙市政府撥款全面修復。
城牆原為土築。明朝洪武年間,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營建長沙城垣,將元朝土築城牆全部改為石基磚砌。
明朝末期,張獻忠攻打長沙時城牆遭到破壞。清朝順治十一年(1654年),洪承疇駐節長沙,拆運明藩王府磚石修復城牆。
咸豐十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軍攻打長沙以後,撫台駱秉章、劉坤等人先後重修,加固天心閣古城牆,並於此處設炮台9處,增建月城,城牆變為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
▼長沙城的天心閣古城牆部分
▼天心公園南端現存一段長達220米的明代古城牆
▼明代古城牆
▼明代古城牆
▼古城牆上的古砲
▼明代古城牆
▼明代古城牆
▼登上天心閣,長沙城全景一覽無遺
▼“居高明”門
▼天心閣上32個高啄鱉頭,32隻鳳馬銅鈴和10條吻龍,造型別致,古香古色
▼天心閣
▼天心閣閣樓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撐,主輔閣飾以用花崗和其他高級石料雕鑿的獅子、葫蘆頭、梅、竹、芙蓉、車、馬、龍等
▼“遠眺望”門
▼天心閣
▼副閣~"南屏"
▼李道雄在天心閣前留影
▼天心閣的解說
▼"楚天一覽"匾額
▼"荊楚名區"匾額
▼"涵江攬嶽"匾額
▼長沙百年古閣見證展
▼長沙百年古閣見證的解說
▼中國工農紅軍攻克長沙雕刻
▼中國工農紅軍攻克長沙之解說
▼登上天心閣,長沙城全景一覽無遺
▼台鈴嫂在天心閣二樓留影
▼李道雄在天心閣二樓留影
▼副閣~"北拱"
▼台鈴嫂在天心閣北側之"北拱"副閣前留影
▼台鈴嫂在天心公園留影
▼天心公園內之麓山泉茶館
▼天心公園內之炎帝石刻
▼炎帝的解說
▼天心公園內之虞舜石刻
▼虞舜的解說
▼古閣歷史陳列館/遊客服務中心
▼古閣歷史陳列館內也販賣一些紀念品
路要自己走(完整版)秀蘭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