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銅鑼]:客屬大橋~整體造型代表『耕作之牛』~越夜越美麗
關於客屬大橋:
含引道全長1200公尺。
路幅寬16.5公尺。
西銜接苗119線(可到銅鑼工業區、三義)。
東銜接公館(沿山道可至台六線、苗26-2到獅潭鄉)。
橋面限速60公里。
客屬大橋由縣府於民國93年(2004年)籌編預算興建,民國95年(2006年)完工,這座橋連通了國72線道、台6線道、台13線道及苗119線道等主要道路,對公館、大湖與銅鑼地區之間的交通助益甚大。
客屬大橋為懸索系統設計的橋樑,造型相當特別,遠看東岸的兩側橋柱是兩個大三角形銜接而成,三角形的橋柱是代表「牛軛」(一般稱「牛擔」,放在牛脖子上的的橫桿)。
西岸的兩側各有兩支橋柱,象徵的是「耕田的犁」,東西岸橋柱之間的鋼纜象徵「控制牛隻的繩子」,整體造型代表「耕作之牛」,係呈現「客家人勤儉持家、努力耕作」的涵義。
苗栗縣府推動「橋梁夜間亮化」工程,繼苗栗市新東大橋、竹南鎮龍鳳景觀橋、頭份大橋和苗栗市南勢里新英陸橋之後,又投入2600萬元辦理台72線東西向快速道路旁的客屬大橋夜間LED燈光照明設施。
因為客屬大橋的LED燈採用最新型式,亮點較大,且樑距很長、使用為數甚多的LED燈,因此經費較高,目前已施作完成發光發亮,使苗栗縣又新添一處夜景。
客屬大橋點燈後,白天、夜晚各有風情,白天巍然矗立,顯現客家文化公共藝術之美,夜間綻放璀璨奪目的光芒,遠在數公里外就清晰可見。(以後有機會再來拍夜景)
客屬大橋對面(西邊苗119線道),有座以客家為主題的桐花樂活公園,公園內還有一座客家傳統三合院「客家大院」以及滿園的油桐花樹,喜愛賞花的遊客不妨趁著油桐花季前來賞花郊遊,欣賞美麗的油桐花雪。(旅遊日期:2011/12)
自行開車前往客屬大橋:
1.大雅(中清)交流道=>右轉三義交流道=>右轉尖豐公路=>中正路見大同路左轉=>銅鑼火車站=>沿著苗119線=>經過銅鑼工業區=>可見客屬大橋。
2.大雅(中清)交流道=>右轉苗栗交流道=>後汶公路直行=>右轉即達客屬大橋。
▼客屬大橋全景,您看這座橋,造型好美。
▼客屬大橋東邊橋頭書有『客家大院』四字。
▼由東邊看客屬大橋。
▼由西端側看客屬大橋。
▼由桐花樂活公園遠眺客屬大橋。
★ ★ ★ 公館沿山道與客屬大橋興建誌 ★ ★ ★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沿苗栗市東南方,是苗栗縣境的核心,當時大陸來台移民本線拓墾後龍溪流域的橋頭堡,原名公館街,昔日俗稱「隘寮下」或「隘寮腳」,型似蛤仔,也稱「蛤仔市」,公館乃是拓墾完成後,墾首地主等築租館於此,辦理墾務而得名。
台六線省道貫穿市區,造就市區兩旁屋舍、商店林立,繁榮一時,但由於苗栗縣極力發展觀光產業,台六線省道交通擁擠拓寬不易,乃建議於尖山村起沿市區東側開闢替代道路,以紓解交通,並帶動沿線區域發展,此即「公館沿山道」由來。
是民國八十七年辦理擴大建設方案,傅前縣長學鵬及各界民意代表爭取興建沿山道一、二期工程長約四公里,繼續於民國九十四年,九十五年兩年度生活圈計畫繼續編列興建三、四期工程長約三點五公里,由縣府九十三年度籌編預算興建客屬大橋工程繼續延伸銜接至119縣道。
本道路北起新東大橋與台13甲線銜接,經苗26-2線、苗24線、台6線、台72線相交南至119線止,全長約八點五公里,興建自八十七年起至九十五年竣工,耗時八年經費約15億元。
公館沿山道及客屬大橋完成後可帶動公館市區整體發展,尤可促進公館、銅鑼沿線觀光產業發展,感謝各界鼎力支持本工程方可順利完成,謹以此銘誌向各界誌謝。
縣長 劉政鴻 題
九十五年九月吉日
▼公館沿山道與客屬大橋興建誌。
▼客屬大橋東端左右各一個大三角形銜接而成,三角形的橋柱是代表「牛軛」。
▼橋柱之間的鋼纜象徵「控制牛隻的繩子」。
▼再仔細看一下「牛軛」及「控制牛隻的繩子」,代表客家人勤儉努力耕作的意涵。
▼李道雄在客屬大橋上留影。
▼客屬大橋西岸的兩側各有兩支橋柱,象徵的是「耕田的犁」。
▼由另一方向看「耕田的犁」。
▼客屬大橋西邊(對面),有一座以客家為主題的桐花樂活公園,公園內還有一座客家傳統三合院「客家大院」。
▼客屬大橋位置圖。
靜夜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