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1 06:59:49台鈴(李道雄)

[新北市]: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快樂行 (下)

影片欣賞: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快樂行

馬崗漁港位於台北縣貢寮鄉福連村內,是台灣最東邊的漁村,馬崗漁港是利用村前石灘炸挖闢建,水深僅約1m,該漁港開發時間較晚,直到民國 58 年方由縣府投資興建,至 68 年加速農村建設方案建設後,才逐步完成改內各項設施,回填新生地,以供漁業設施使用。
 
馬崗港漁船多至龜山島及三貂灣漁場作業,當地屬於沿近海漁業,當日往返。主要漁業型態為刺網、棒受網、延繩釣、一支釣等。主要漁獲物有鯛、鰹、小卷、軟絲、龍蝦、什魚等。 漁獲物一半在當地自售,另一半運往基隆市市場拍賣或加工廠加工。
 
馬崗港毗鄰北部濱海公路旁交通方便,附近有適合磯釣的萊萊磯釣場及馬崗磯釣場,後山上有三貂角燈塔,是一個地理位置相當好的漁港。
 
而由於馬崗附近海域是「黑潮暖流」和「大陸沿岸流」交會處,水溫與海流隨著四季變換而有所不同,因而造就多采多姿的海洋生物,特別以藻類及軟體動物最為豐富。
 
也因此附近的兩個磯釣場,時常吸引相當多的磯釣愛好者前往下竿試運氣!!馬崗港似乎缺少了觀光的包裝,因此無法吸引遊客駐足消費,也因此讓這個台灣最東邊的漁港逐漸被人遺忘。
 
馬崗附近海域因為是「黑潮暖流」和「大陸沿岸流」交會處,因此海洋生物特別豐富,水溫與海流也隨著四季變換而有所不同。在這個海域很適合作為海洋生物辨識、生態習性觀察的場所,是台灣北部海域生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馬崗在東北角海岸南端,是台灣本島最東邊的漁村。地質路線從馬崗村與三貂角燈塔之間的台階地形談起,接著到海邊一大片平緩安全的海蝕平台,以及水深五至十公尺的海中地形。
 
在海洋生態方面,分門別類解說海濱生物的特殊生存習性,以及外形特徵、族群習性、常出沒的位置、馬崗常見的種類、海濱生物遇到人的反應、食物鏈關係、應該在什麼季節觀察、在海濱的分布情形等。
 
馬崗村步道則可以發現馬崗漁港的多樣風貌,除了可深入了解各種捕魚作業方式,三代九孔養殖池,石雕家,信仰中心及安檢站等人文景點,更可登上與馬崗只有一路之隔的三貂角燈塔,參觀燈塔內部的裝備。
 
如果走趟馬崗港,可以在低潮時去逛海蝕平臺、潮間帶尋找海岸生物與藻類,亦可以浮潛。漲潮時,再驅車上三貂角燈塔欣賞海岸風光、逛漁村。週末假日來趟馬崗之旅,可以躲掉擁擠的人潮,享受屬於自己片刻的悠閒。
 
▼馬崗漁港

▼馬崗漁港

▼馬崗漁港

卯澳石頭古厝已有百年歷史,是卯澳村當地特殊的建築。在觀光局的評估中,卯澳的石頭厝、漁村、海岸及海鮮都是極具潛力的觀光資源。
 
卯澳百年石頭厝,其砌法真是亂中有序,變化萬千。使用來自海岸的砂岩、後山的竹材,以及野生茅草搭蓋的石頭厝,每間堆砌的方式都不盡相同。
 
諸如以亂石堆疊砌成的粗獷砌法、牆面簡潔有序的水平疊砌法,以及將石塊斜倚約45度疊砌而成的人字形砌法,相當有趣。
 
▼卯澳百年石頭厝

▼卯澳百年石頭厝

▼卯澳百年石頭厝

位於東北角的卯澳是個有一百多年的古老漁村,因為北迴鐵路不經過,濱海公路又繞過村外,所以卯澳幸運保存了傳統漁村的風貌,成為東北角最重要的文化資產。
 
卯澳漁村正好是大雪山脈的起點,若從台灣本島的位置來看,這裡剛好是台灣的最東邊,所以卯澳村民總認為他們是最早看到日出的村莊。
 
卯澳村前即是大海,後方有座狀若兔耳的山峰,三條山溪於村裡匯集入海,提供村民日常用水。從海上船上看灣澳,三條溪流形似-「卯」字,這正是卯澳得名由來。
 
早年在濱海公路未通車前,卯澳可是個很有名的地方,還有「小基隆」之稱呢!因為卯澳的漁獲量不錯,許多外地來的人,包括s上狩獵的、平地耕田的,都會聚集在此。
 
如今,台灣的經濟起飛了,濱海公路也通車了,卯澳的繁華卻沒落了。今日走進卯澳村,可以感受到村裡的寧靜和寂寥。
 
卯澳現在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坐落有致的石砌老屋,觀察石頭厝堆砌的方式,可以發現先民打造堅固家園的智慧,可惜的是許多石屋在颱風的摧殘下,已經殘破不堪。
 
村中的另一個吸引人的景象,就是百年老榕樹和飼養在溪溝中的鴨子,這種景象只有在極為淳樸的鄉間才易見到。
 
老榕樹下,通常是村民平時聚集聊天的最佳場所,而在濱海地區竟能如此枝葉茂盛,實屬不易。陰涼的樹下,溪水清澈激越於巨石間,村婦洗衣聊天、村童爬樹戲水,真是東北角海岸沿線的珍稀寶地。  
 
卯澳的自然條件良好,位於台灣東北三貂角的左側天然海灣內,如果可以全面規劃這個美麗的海灣,無論從事另配合觀光事業發展,並將成為觀光漁港。
 
卯澳漁民主要的漁撈有龍蝦、九孔、海膽、章魚、飛魚卵等等,由於附近海域有黑潮帶來的大量魚群,卯澳的漁產特別豐富,在春夏季,這兒有煙仔虎、飛魚、花飛、螃蟹、龍蝦,到了秋冬季節,則有軟翅、紅魽、黑毛、白毛。
 
而卯澳的養殖類的特產是外面看不到的,如:石花菜、蜈蚣菜、髮菜,其中蜈蚣菜最有看頭,它只能生長在水質輕的海岸岩礁,有一點咖啡色,用石灰清洗過後則呈現翠綠色,再用鹽醃漬,下鍋快炒一下,就是一道鮮美的佳餚啦!
 
在卯澳村的籃球場,常常可以看到村民於廣場上晒海菜,雖然腥味陣陣,但更顯出傳統漁村的風情。
 
卯澳在繁華褪盡後一無所有,居民在反璞歸真之後,卻發現了自己所擁有的傳統與特色,這些都可以作為未來卯澳發展觀光產業的有利條件。
 
海風涼涼,心情也飛揚。看到河邊人們養的小鴨、小鵝愉快的玩著水,令人羨慕不已!一旁的石頭老厝,石頭屋的砌法真是亂中有序,變化萬千。在觀光局的評估中,卯澳的石頭厝、漁村、海岸及海鮮都是極具潛力的觀光資源。
 
或許卯澳是一片曾經繁華之地,但今日的蕭條也是一種特色,未來如能配合觀光,發展觀光漁業,本區將更為繁榮。在發展觀光之餘,我們也應該保持這樣純樸的漁村面貌吧!
 
▼卯澳漁港

▼卯澳漁港

▼卯澳漁港

▼卯澳漁港

▼福連漁港

▼福連漁港

▼福連漁港

▼福連漁港

▼福連漁港

▼福連漁港

▼福連社區

▼廢棄的石頭屋

▼福連國小

▼福連國小

▼福連國小

▼福連國小

▼福連國小

▼由一處陡坡上來~~真累~~

▼海洋資源復育區

▼海洋資源復育區

▼海洋資源復育區

▼自行車道旁海岸線景色

▼自行車道旁海岸線景色

▼自行車道旁海岸線景色

▼自行車道旁海岸線景色

▼自行車道旁海岸線景色

▼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

▼香蘭坊

福隆漁港位於頁寮鄉福隆村,民國58年為應當地漁船靠泊需要,將石灘挖掘成澳,經有關單位撥款興建,迄民國69年共有碼頭 320.5m, 防波堤 169m, 泊地 0.32 公頃, 水深-1.0m。
 
福隆漁港由於天然形勢欠佳,港口防波堤短,漁船進出港困難且遇有風浪,漁船需駛他港避風,為提供漁船安全停泊需要,第一期漁港建設方案利用地形,闢建內泊地,至76年底福隆漁港已有 -1.5 公尺水深之泊地0.7 公頃。
 
福隆漁港有內外泊地之分,內泊地較穩靜,為避風泊地;而外泊地,因外廓設施不足,穩靜度不良,為改善穩靜度,港口易淤淺及漁船安全出入港需要,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于 82 年及 83 年分兩年編列預算1億4仟萬元新建外廓防波堤120 公尺、 突堤30 公尺,增建外泊地碼頭 130公尺,完成後,港口航道及泊地已獲得改善,漁船可安全停泊。
 
福隆漁港毗鄰北部濱海公路對外交通便利,未來宜繼續完成本港之建設,以早日促進本港之繁榮發展。未來如能配合觀光,發展觀光漁業,該區將更為繁榮。
 
▼福隆漁港內泊地

▼福隆漁港外泊地

▼福隆街景

福隆街上新舊式的建築並立,廣場旁頗具氣派的東興宮,是居民的信仰中心,供奉三府王爺及天上聖母,每年農歷6月18的三府王爺生以及3月23的媽祖生,皆為當地盛事。
 
東興宮於民國前10年歲次壬寅,為村民安寧福祉,由當地吳姓望族,專程自基隆社靈廟迎請林、溫、傅三府王爺香火於挖子奉祀,暫搭茅屋小廟膜拜,自此神蹟湧現、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士農工商、安居樂業,信徒與日俱增,香火鼎盛。
 
民國15年8月8日得日本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賜准,三府王爺、天上聖母(大媽)神尊恭奉,定廟名為東興宮。東興宮自民國39年起歷經數次增、修建,於民國89年歲次庚辰(龍年)完工落成。
 
福隆東興宮旁就是福隆海水浴場,宮前有大廣場方便來敬香的善男信女停車,常常有不少活動也會借用廟前廣場來舉辦。對喜歡衝浪的人來說,東興宮是最佳上廁所和沖水的好地方。
 
▼東興宮

▼喜歡衝浪的"浪人"

▼福隆海水浴場的拱橋

▼福隆街景

▼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終點

▼大夥回到了福隆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

影片欣賞: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快樂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zaxNUzM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