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二)~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1951年~1965年)
1950年代初期,台灣各地監獄的「政治犯」已經人滿為患,在牢房中必須輪流相疊側睡。為安置這些「政治犯」,除了部份移監到新店安坑軍人監獄軍法處分所,大部分則送往綠島,因而新生訓導處成為最大的勞改集中營。
新生訓導處人數最多時達到2000人,分為12中隊,每一中隊約120至160人。1951年至54年間,有近百人的女生分隊(第八中隊)和來自中國南日島的俘虜。
新生(政治犯)加上管理人員總數近3000人,與當時綠島人口數相當。幾千人在綠島只有牢房、營舍遮身,缺乏一切現代勞動改造設施,因此,上山砍材、海邊打石,建設克難房成為初期重要的工作。
15年期間,好幾批政治受難者進出綠島,初期管理方式嚴厲。韓戰結束後,當局在新生訓導處發起「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強迫政治受難者「自願」在身上刺「反共抗俄」政治標語。但這項運動最後並不成功。
管理單位送回幾批「政治犯」,1953年7月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的驚人案件,共槍決了14人。管理單位認為考核成績不及格,刑期屆滿「思想未改正」者,轉送小琉球職訓總隊服勞役。
15年期間,探親的家屬多數從高雄搭車前往台東,住宿一晚,等待漁船或貨船轉往綠島。一趟探親之旅,舟車勞頓,費時超過一週。
冷戰時代,地處偏遠離島的新生訓導處,是亞洲代表性的反共思想改造集中營。(旅遊日期:2013/02)
▼新生到訓導處受訓,進入的大門名為「新生之家」,而服刑完畢,要走另一扇門為「革命之門」,要每位完成訓練的新生都會成為反共抗俄革命大業的一份子。
▼新生之家右側是衛兵的碉堡
這棟2008年重建的第三大隊房舍,是根據文獻並請受難者陳孟和指導重建,包括四個中隊的寢室(囚房),和連通這四棟囚房的思想改造教室形成。目前復原最南端的中隊寢室內部空間,包括官兵斡部房間新生上下鋪木造結構,其他中隊寢室只復建房舍結構,做為展示室。
▼新生訓導處展示室
▼新生訓導處展示室
▼新生訓導處上課區,上級單位視察新生訓導處,留下新生集體上課之照片。
▼思想改造~「共匪」變「新生」
▼思想改造~政治的真面目。虛應故事,苦中作樂。
勞動。改造
「勞動、改造」是新生訓導處對「政治犯」實施「懲罰」與「感訓」的主要手段。管理者透過緊湊的作息,毫無止境的繁重勞動、填鴨式的政治課程,讓被監禁者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體力去思考,而達到「改造」的目的。
新生的勞役,主要有:到海邊打硓咕石、建造圍牆與克難房、搬運補給品、砍茅草和月桃、種植蔬菜、飼養豬、雞、鴨。而「上課」,其實就是政治洗腦,強迫讀八股的政治宣傳教本,舉行小組討論,定期考試驗收。
政治受難者對政治洗腦,大多虛應故事。但他們的勞動,卻留下具體的建設成果。「勞動、改造」的展示,一方面呼應「教室區」南端所展示的新生上政治誤的情形,也呈現政治受難者繁重的勞役,以及被監禁期間「改造」物質環境的克難精神。
▼新生的樂園~綠島農業先鋒‧廣大的耕地‧生產班的故事
▼生產班的工作之一~養豬
▼生產班的工作之一~養豬
▼豬仔
▼生產班的工作之一~養雞
▼生產班的工作之一~養雞、養鴨
▼生產班的工作之一~養雞、養鴨
▼火雞
▼生產班的收成~蔬果
▼生產班的生產工具
▼打石的克難成果解說
▼打石的克難成果解說
▼打石、搬運石塊是新生長年的重勞動
▼新生在做打石工作
▼新生在搬運石塊
▼新生在海邊打硓咕石,建造圍牆與克難房
另一展區以檔案為依據,展出受難者在戒嚴不正常體制下,以各種罪名判處刑期受難者檔案照片,觀眾可從影片區的影片,更深入了解受難者思念親人的回憶。
▼依據檔案整理而成的受難者部分資料展示
▼受難者檔案照片
▼受難者檔案照片
▼受難者檔案照片
▼受難者檔案照片
▼已知無照片受難者名單
▼關不住的心靈
▼園區設立歷程
▼園區設立歷程
▼三峰岩的故事
▼三峰岩的故事
▼新生訓導處位置
●前往新生訓導處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由花蓮沿台9號向南行駛,轉台11線到達台東市區接富岡街,至富岡漁港轉乘新蘭嶼、長安輪或山91號氣墊船前往綠島,到達綠島後轉乘島上交通工具即可抵達新生訓導處。
★搭乘大眾運輸:自台東機場搭乘往綠島的班機即可到達綠島,到達綠島後轉乘島上交通工具即可抵達新生訓導處。
※島上交通:綠島的環島交通有公車(以南寮為起點)、計程車(在機場、港口附近)以及各家飯店民宿業者合作之機車租賃等三種。
●台東~綠島,於富岡碼頭搭船
金星客輪 (TEL:281477)
綠島之星2號客輪 (TEL:280226)
天王星客輪 (TEL:280290)
凱旋1號客輪 (TEL:281047)
●線上購船票:
船遊網~綠島船班查詢及網路訂票系統 http://www.ezboat.com.tw/
票價(NT$) 單 程 來 回
全票 460 920
半票(3~12歲) 230 460
保險票(0~3歲) 70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