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慈母橋~是一座形狀美麗大跨徑的紅色斜張鋼橋
慈母橋是一座形狀美麗的紅色大橋,位於天祥以東三公里處的中橫公路上,台8線172.79公里處,為立霧溪與其支流荖西溪的匯流處。
慈母橋名稱的來由,據說曾經有位少年,在此地遭洪水無情沖走,後來,少年的母親每日在此痴等,望兒早歸,深受傳說感動的後人,遂把此橋取名為「慈母橋」。
慈母橋為單塔柱斜張鋼構箱型樑橋,于54年3月完工啟用,為立霧溪與其支流荖西溪的匯流處,79年因颱風來襲損毀,於84年6月重新建置通車。
新慈母橋橋長136公尺,寬9.9公尺,為斜張鋼橋,採用大跨徑的橋身設計,護欄則採用白色大理石構築舖成,橋頭橋尾各設有一對白色大理岩所精雕而成的石獅坐鎮。
慈母橋跨於荖西溪之上,紅色斜張鋼橋配上白色大理岩護欄,一眼望去,磅礡山勢配上險峻河道,氣勢襲人,身上不禁有一股巧匠與神工的抗衡之美!
立霧溪在此有幾近九十度的轉彎,而荖西溪在此注入立霧溪,是兩溪的匯流口,因此這裡稱為「合流」,從慈母橋向東望去,仍是大理岩峽谷,以西的峽谷則變得開闊。
慈母橋東側橋頭建有「慈母亭」,是先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而橋中段旁的青蛙石上有「蘭亭」,看似青蛙頭上戴著皇冠,這是經國先生為紀念其母所建。
蘭亭建於名為青蛙石的巨石之上,青蛙石盤踞在慈母橋南側下方,巨石底部是白色大理岩,上層則是灰綠色的綠色片岩,造型奇特,會讓人聯想成綠背白腹的青蛙。
開車前往慈母橋交通資訊:
沿台9線南下方向行駛,過太魯閣大橋後右轉台8線(173公里處),經太魯閣牌樓後約行15.5公里,過九曲洞即可到達慈母橋。
▼慈母橋是一座形狀美麗大跨徑的紅色斜張鋼橋
▼慈母橋跨於荖西溪之上,為立霧溪與其支流荖西溪的匯流處,峽谷景色極為優美
▼慈母橋之左側的青蛙石上有「蘭亭」,是經國先生為紀念其母所建
▼慈母橋東側橋頭建有「慈母亭」,是先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
關於「錐麓古道」
1914年,日人因太魯閣戰役闢築了由太魯閣到霧社的軍用道路,就是「合歡越嶺古道」。戰役後,日人為加強治理太魯閣族,遂整修為理蕃道路。
1933年,為發展觀光將部分路線改道修築為「合歡聯絡道路」,1935年改名為「合歡越」,全長約145.3km,步行至少約需4天,是當時台灣熱門的登山健行步道。
「錐麓古道」位於三角錐山的山腹間,是合歡越嶺古道主線保存最完整的路段,於1915年完工。
「錐麓」意即三角錐山山麓之意,斷崖路段路寬約90公分,地處海拔750公尺,昔日行經該路段「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驚險之情,由此可知。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有鑒於錐麓古道深具歷史意義,因此劃設為史蹟保存區加以保護。
為讓中外人士可以領略錐麓古道獨特的自然、人文之美,經多年的規劃及整修,現以承載量方式管理,對外開放申請進入。
從燕子口至慈母橋全程約10.3km,步行單程約需7小時。
▼慈母亭後側的小徑可通往燕子口,即所謂「錐麓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