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黃氏節孝坊~三級古蹟
黃氏節孝坊現位於台北市市中心的228和平紀念公園內,是中華民國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落成於1882年,是台北市內難得一見的百年歷史以上的古蹟。(旅遊日期:2008/08)
黃氏節孝坊背景:
黃氏節孝坊黃氏,原名嘂娘,諡端懿。生於1820年9月9日,卒於1893年2月23日,享年74歲。黃氏家居福建舖錦,16歲遠嫁泉州晉江17歲的王家霖。
王家霖父親是王宗河,任五品官,後來因故辭官從商,往返福建泉州與台灣艋舺兩地作生意。王家霖考功名,考了很多次都沒上。於是就丟下書本幫助父親王宗河做生意。王宗霖體弱多病,1847年因病去世,年29。當時28歲的王妻黃氏不但跟隨公婆從泉州遠渡來台灣艋舺定居,並獨自撫養三子兩女且皆有其功名。
1870年,淡水地方官員陳培桂與高臚璟奏報朝廷黃氏節孝事蹟,並求旌表。當時清朝的同治皇帝賜金三十兩,准其建坊及節孝祠。之後,黃氏次子王天錫積極募款興建節孝坊。
1882年建於台北府城東門內的黃氏節孝坊落成,石材工匠皆來自泉州。
黃氏節孝坊遷移拆建:
1893年黃氏去世,按例可建祠,不料乙未戰爭爆發,日人侵占台灣。遲至1904年黃氏節孝祠才在台灣總督府允許下,於台北圓山附近搭建。
1901年日本總督府以「市街改正」為由,連同東城牆一起拆掉黃氏節孝坊,將其遷至現今228和平紀念公園內。
1990年,因台北捷運施工,該坊第二度被拆,直到1997年台北市政府才重新組立於同樣公園的現址上。
黃氏節孝坊特色:
旌表牌坊是中國社會中特有的表揚性建築,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所以多建在熱鬧的大街或受表揚者的住宅前。黃氏節孝坊亦為其中之一。
黃氏節孝坊有四根柱子,三個開口以及兩邊兩層,中間三層樓段的石造牌坊,現在該坊橫跨在228和平紀念公園裡面的左方步道上。正面頂層護椽上安放有直立「節孝」匾,匾下橫額題上「清旌表故儒士王家霖妻黃氏坊」。正面大額坊呈現鼓形的截面,有其龍首箍頭,「雙龍搶珠」,「雙鳳戲珠」等雕刻。另外四邊則書寫「棋」「琴」「書」「畫」等字。
除此雕刻外該坊還有兩蚩尾(龍首魚身的造形物,用來防祝融火災)不過已經遺失。該坊四根柱子前後均刻有楹聯,由當時進士陳季芳等題聯刻石。
楹聯內容為「清節厲冰霜辛檗半生幸有遺徽型海上,湛恩深雨露貞珉一片長流明德在人間。」及「黃鵠譜悲歌涙灑素惟冰霜節苦,紫鳶隆寵誥輝流彤菅雨露恩深。」落款人為:賞戴花翎補用府正堂前署淡水分府何恩綺。
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的解說
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的正面(Iris與Doris在牌坊前留影)
關於牌坊的形制與功能
牌坊的形制
牌坊的形制會受到興建年代、地緣、匠師風格以及經濟能力的影響,台閩地區的牌坊形制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二柱單間二樓式
形式最為簡單,以二根柱子形成一開間,只有一個可穿越的門洞,「樓」指的是屋頂簷樓,又稱「滴水」,所以也可稱為「二
柱單間二滴水」,台灣僅台南府前路的蕭氏節孝坊一例。
四柱三間三樓式
以四根柱子形成三開間,也就是有三個可穿越的門洞,中間最寬;屋頂分上下兩層,具有三個簷樓,台灣地區的牌坊以這種形式最多。
四柱三間五樓式
同樣是四根柱子形成三開間,但屋頂分上下三層,共有五個簷樓,外觀顯得特別高聳華麗。
牌坊的功能類型
牌坊大致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強調入口意向的牌坊,另一類就是令人發思古幽情的旌表牌坊。
入口牌坊
類似古代里坊制度的坊門,但強調的只是空間入口的界定,並無防禦功能。
旌表牌坊
旌表類牌坊是傳統社會中特有的表揚性建築,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所以多建在熱鬧的大街或受表揚者的住宅前。凡有優良事蹟
者,由社會上具有公信力的人推薦,經過官家查證確認,即可奉旨設立牌坊。按《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能夠受到旌表而建
坊者有下列三種:
1.熱心公益者
如表彰貢生林朝英獨資整修台灣縣學文廟而立的「重道崇文」坊,以及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裡的急公好義坊。例如「洪騰雲急
公好義坊」即是一例,其創建於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是一國家級的三級古蹟,位於襄陽路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2.節烈孝順者
即一般人常說的貞節牌坊或孝子孝女坊,台灣以此類牌坊居多。如北投的周氏節孝坊和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的黃氏節孝坊。
黃端懿黃氏節孝坊創建於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為國家三級古蹟,與洪騰雲急功好義坊同位於襄陽路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3.得享耆壽者
傳統觀念以長命百歲為好福氣,值得旌表,但台灣沒有這一類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