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竹山永濟義渡碑(南)~77.2.26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
位置: 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大公街40號 (紫南宮左前方)
景點名稱: 永濟義渡碑(竹山)
旅遊日期: 2008.10.11
昔日竹山與名間濁水分居濁水溪兩岸,在春夏之至,每逢大雨,溪湍流急,居民往來兩地受阻。清光緒年間乃由名間舉人簡化成及社寮貢生董榮華等人倡建義渡,以連繫社寮庄與當時的彰化縣(今名間鄉濁水村),並且得到當時鎮臺吳光亮捐俸置義渡祖粟,共募得二千餘元,設舟置渡,免費供公眾使用,以協助南來北往的旅人、百姓,橫渡濁水溪。
至光緒五年,由董榮華其子繼志成事。並邀人協力勸捐,集資置義,顧船伕,協助往來兩地的民眾,並樹立「永濟義渡碑」來記錄此事。
根據雲林縣采訪冊的『津渡橋樑』章節記載,永濟義渡『在縣東南四十餘里濁水庄,為沙連適臺、彰二邑要津,岸東屬彰化,岸西屬沙連堡,光緒己卯年,裡生董榮華倡建義渡,鎮軍吳光亮捐俸,置義渡租粟。』,說明了倡建經過。
渡船頭位於今大公街紫南宮至「名竹大橋」之間,視溪水之多寡、寬窄、平穩度而遷移地點。雨季水位高漲時以渡船過溪,旱季則以竹架拱橋供人行。
濁水溪河床寬度差異很大,在雨季期間最寬處超過五百公尺,平常約一百公尺,在乾季期間則只剩一、二十公尺,所以在永濟義渡的管理規則中,明白訂定在小水期,只要坐滿五人就開船,在大水期則要湊足十個人才開船,不過在每天的末班船時,即使只有一人也要『撐他過去』。
「永濟義渡碑」為長方形立體石碑,高一八五公分,寬八八公分,厚六公分。從右至左橫寫「永濟義渡碑記」六個大字,以下則略記史實,再詳記捐輸者姓名,所捐數目及所置的田產,以昭示後人。
在清朝時期,濁水溪沿岸設有多處渡口,包括溪洲仔渡、清水渡筏、永濟義渡、濁水溪渡等,其中交通功能最大的首推位於竹山鎮與名間鄉之間的永濟義渡,而記載這個渡口設立原委、捐款者與營運規則的『永濟義渡碑記』,是草屯鎮籍舉人簡化成所撰的,豎立於光緒五年,此碑已於民七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由行政院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
開車前往永濟義渡碑:
國道1號(中山高)→中清交流道→中彰快速道路→台14→國道3號→竹山交流道→台3→竹山→台16甲→社寮→永濟義渡碑
國道3號→竹山交流道→台3→竹山→台16甲→社寮→永濟義渡碑
搭車前往永濟義渡碑:
客 運:水里→竹山→社寮國中 →永濟義渡碑
路程導引:經名竹大橋後左轉往社寮
另一永濟義渡碑(北)位於名間鄉濁水村福興巷15號(福興宮管委會辦公室內)
▼古蹟涼亭~整排的立碑
永濟義渡碑小檔案
永濟義渡碑古蹟核定:77.2.26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
永濟義渡碑建造者:沙連保、董郁文、子董榮華倡建
永濟義渡碑創建時間:清光緒五年(1879)
永濟義渡碑位置:福興宮廟左外側
永濟義渡碑材質:花崗岩
永濟義渡碑形式:額刻碑題
永濟義渡碑尺寸:緃182公分,橫88公分
永濟義渡碑碑文:時代久遠加上觀光客觸摸,碑之表面已模糊不清。
▼永濟義渡碑古蹟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