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鹿港]:文開書院~鹿港文化的搖籃
從彰鹿路左轉青雲路即可見到文開書院,於清道光四年(1824)由鹿港同之鄧傳安率日茂行林文之子林廷璋等士紳捐建而成,文開書院為中部地區最早的學府,造就進士、舉人、秀才甚眾,為鹿港文化的搖籃,
2008.3.1到鹿港文開書院一遊
文開書院:位踞鹿港咽喉,佔地二甲有餘,與龍山寺,天后宮並譽為鹿港三大古蹟.書院規模宏大,不但為鹿港文化搖籃,對於台灣文化亦有深遠影響。
山川門雄偉壯麗採燕尾脊式建築,正上方有似太陽火炬,是鎮災、避邪之物,兩旁「鰲龍」相對意義非凡,前方有四仙人指路,有加官進碌之意。
文開書院:第一進:三川門,為門廳
文開書院:鹿港近代名家施文炳書法作品
文開書院:鹿港近代名家施國華書法作品
文開書院:第二進:前堂
文開書院:左右兩旁共設十四間學舍。此書院造就鹿港地區八位進士、十六位舉人、百餘位秀才(清佔領台灣213年間有進士29位舉人535位)
文開書院:後堂兩側花瓶狀的門
文開書院:第三進:為後堂,書院院長居住之所
文開書院:前堂,為書院的祭祀空間,中祀徽國公朱子(朱熹),為閩派理學之代表,旁祀海外寓賢八人(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佺期、辜朝荐、郭貞一、藍鼎元)
文開書院:前堂屋頂一景
文開書院:抱鼓石
文開書院:文開書院的解說
文開書院:文開書院的解說
關於文開書院
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同「八郊」建立書院,其中尤以八郊首富林振嵩之子林文濬出力最多。名為「文開書院」,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沈光文,字「文開」,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被譽為「台灣開台文化之父」。 (八郊又稱行郊,類似今日的公會.嘉慶時,鹿港有八郊,即泉郊金長順.廈郊金振順.敢郊金長鎰.油郊金洪福.糖郊金永興.布郊金振萬.染郊金合順.南郊金進益。)
書院建成,購書三十餘萬冊,以供生員研讀,並延聘進士蔡文芳等當代名儒執掌教席。文開書院共孕育多位舉人、進士。道光至光緒年間,鹿港共出了六位進士、九位舉人以及一百多名的秀才,是鹿港文化的搖籃,開啟鹿港文風之輝煌時期。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鹿港設立公立學校,且擔慮儒生聚會容易引發事端,乃禁止書院的一切活動。其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率均駐?書院。昭和18年(1943年)日人將文開書院改稱為「北白川宮紀念堂」。龍邊廂房內有兩塊碑記,分別為台灣總督長谷川所書「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鹿港軍情御視察之所」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視察鹿港遺跡紀念」。
民國64年12月9日書院遭到回祿之災,正殿及後殿受損,並波及文昌祠,使書院一度荒廢。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由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修復,恢復文開書院的建築風貌。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再度受損,歷經數年的重修,於民國94年完成修復。
文開書院有祭祀.講學.居住的供用.包括入口的山門,及祭祀講學用的正堂,東西兩旁的廂房,還有後方的後堂。正殿前方為祭祀的空間,後方是老師授課的講堂。文開書院正殿主祀朱子,配祀海內外八寓賢,分別是「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全期、辜朝薦、郭貞一、藍鼎元」等八位對台灣文化有貢獻的先賢,陪祀於文開書院,後堂則是昔時書院山長(院長)起居的空間。 (資料來源:彰化縣政府文化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