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
黃舉人宅原係宜蘭鄉賢黃纘緒舉人的宅第,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是典型三合院形式-一正身、兩護龍之組合。原址位於宜蘭市新民路100巷7號,在民國八十年初的都市計畫中遷移至此組建。整座建築屬於民宅性質,較具親和性,雕飾樸拙雅緻。
前有門樓,左右矮牆開立直櫺窗,牆的外觀以卵石牆基及斗砌磚牆組合而成,屋頂鋪紅瓦,中庭開闊,內埕之中軸步道鋪設紅磚。護龍檻牆砌紅磚,柱身及窗框皆為木造,室內屋架亦採穿斗式。
目前黃舉人宅的正身室內多典藏薪傳獎得主、傳藝師生所製作的家具器物等作品,做為擺設兼具推廣展示傳統工藝之效能。左右護龍則闢為親子區,期以「請大家來做一天的宜蘭人」做為推廣訴求。(旅遊日期2008.0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李道雄在黃舉人宅前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台鈴嫂在正廳前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這是右護龍,其實也稱右廂房,客家人則稱為橫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古宅之正面照,(耐心的等到遊客空空才拍攝的照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宅原本是宜蘭賢黃纘緒舉人的宅第,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是典型三合院形式-一正身、兩護龍之組合。原址位於宜蘭市新民路100巷7號,在民國八十年初的都市計畫中遷移至此組建。整座建築屬於民宅性質,較具親和性,雕飾樸拙雅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宅的簡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文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宅廳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宅廳堂的解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宅廳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宅廳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宅廳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大夫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民間記帳所使用數字號碼,可分為簡易碼和蘇州碼兩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量測重量用的"秤",橫桿上是有刻度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秤錘放在秤上,在取得平衡後,有的人是看刻度上的重量指標,有的有經驗的老闆只要看石塊的大小份量就知道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以容積計量時,就用這一種斗或升來計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武秀才與武舉人的考試解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黃舉人當年耍的關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武藝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弓.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執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鄉飲酒禮的社會教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進士匾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進士匾的解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捷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清代秀才與舉人的考試解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儒學清代的學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拜師入學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拜師入學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拜師入學禮的解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入學禮的解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民間的飲食文化特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石磨,這個大家應該還不陌生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飲食器物的解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土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飲食諺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民間的烹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廚房及器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飲食之中的美與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餐桌與菜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宴客禮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黃舉人宅]:搭在角落邊邊的古井,不過只是作個樣子,這裡並沒有井
名詞解釋:
A.三合院:台灣俗稱「正身帶護龍」,即擁有正身三間或五間,左右各出護室二間或三間。有的前方建圍牆或設門樓,以別內外。三合院是台灣民居數量最多的類型,多出現於農村,前院可兼作曬穀場。其室內靠近院子的牆內常設廊道,亦即晚上閉戶之後,各房間及正堂仍可相通。
B.正身:建築之中央主體部分,相對於兩翼之護龍而言。一般多為三開間或五開間,用為祖廳及臥房,廟宇則為正殿。此為一種以人體部位象徵建築格局之名詞,正身兩邊有耳房或朵殿,兩側出伸手,即護室。
C.護龍:住宅中位於正身左右,與正身呈垂直之長條房屋,常常左右各一,互相對稱,多用於廚房或低輩族員臥房。近正身者稱為「內護龍」,簡稱「內護」;依次擴展的稱為「外護」或「外外護」,也稱「廂房」,客家人則稱為「橫屋」。
D.檻牆:在窗子底下的牆,多用於內院的牆,大多以磚砌或編竹夾泥作法。
E.穿斗式:用較多但斷面較細的柱子作為支架,再以扁形斷面的橫樑穿過柱子的榫洞,編成格子狀的屋架,有時可用竹材。
上一篇:[宜蘭三星]:長埤湖風景區
下一篇:[宜蘭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