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是藝術的“通行證”
當藝術的問題搞不清楚時,應該去翻翻其他領域的書。曾經看到一本關於武術的書,一位形意拳大師口述畢生學武經歷與心得,書中靈機妙悟俯拾皆是,且處處可與藝術原理相印證。
比如,他提到練形意步法,要想像踏著荷葉過池塘,“荷葉桿輕、脆,腳下要很細膩,輕也不是,重也不是,用腳的肉感,去找這一絲僅有的韌勁,在一根絲上借勁。”他說,“腳底板是練形意人的臉面,嬌嫩著呢,什麼時候感到腳底板會'臉紅',才算上道了。”“練拳不是練拳頭,而是練全身敏感。”台灣YOOZ 電子煙官網 電子煙危害 電子煙油 yooz zero 電子煙成分 電子菸
從廣義看,武術也是一門藝術——身體的藝術。任何藝術到了高級微妙的階段,都依託於敏感。沒有敏感,就沒有真藝術。
克羅地亞的足球名宿蘇克,人們形容他的左腳“可以拉小提琴”。
古代書畫鑑定泰斗徐邦達,號稱“徐半尺”,常於畫軸展開半尺之際,已辨出真偽。
一位老茶師,在一盅茶入口後,就可以告訴你有關這泡茶“前世今生”的許多信息,甚至可以具體到茶樹長在哪一座山頭上。
一位好畫家,在拈起一支筆後,對這支筆當下的狀況,筆頭的含水量,落筆後將要產生的濃淡變化,都會了然於心。
我母親是個老農民,她能夠通過看看雲色,傾聽十幾里外海浪的聲音,來判斷天氣的變化,比中央氣象台的預報要準。但這種“近山知鳥音,近海識魚信”,“礎潤而雨、月暈而風”的洞察力,也並非人人皆然,需要的仍然是敏感與細心。
敏感從何而來?自然有先天的因素。按照柏拉圖的觀點,藝術家的靈魂是上天賜予的精神,他們對事物的敏感都源於聖靈的旨意,他們是聖靈派遣人間的使者。中國人有個說法,叫“根性”,這個說法的來源是佛學。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性”各有所偏,用對了“根性”,才會有成績。美術家的“眼根”,音樂家的“耳根”,廚師、美食家的“舌根”一定是超出於眾人之表的,而哲學家的抽象思維能力或許來自“意根”。說得更簡單些,你對什麼事物敏感,就反映出你的根性所在。佛學對於修行實踐的種種提示,也可以一言以蔽之:把“粗心粗身”修成“細心細身”,再進一步修成“微細心微細身”、“極微細心極微細身”。
毫無疑問,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不勞而獲。有句名言記不清是誰說的,大體意思是:天才就是把精力集中於一點的人。“專業定向注意”,是一個心理學詞語,這種“定向注意”,能夠深入發現和識別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有助於培養職業敏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在哪裡,敏感就在哪裡。台灣YOOZ 電子煙官網 電子煙危害 電子煙油 yooz zero 電子煙成分 電子菸
裴儆向張旭請教筆法,張旭告訴他:“倍加工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裡引用這個故事時,加了句評語:“可見昔人亦無奇特秘訣也”。這與“賣油翁”之語如出一轍——“無他,但手熟耳”。
文章寫到這裡,一定有人要問,你說的不就是“經驗”嗎?的確,藝術與經驗有關。美國哲學家杜威也曾說過,“藝術是經驗高度集中與經過加工提煉的形式”。但他還有一句話,“行動”和“知覺”相互滲透,“知覺”控制了“行動”的製作才是藝術。這裡的“知覺”,應該與敏感有關。
在藝術的經驗之上,還得有個“悟”。否則,趙孟頫的“日書萬字”,與帳房先生的日書萬字有何區別?讀書人行萬里路,販夫走卒也行萬里路,所差者,讀書人對天地事物有一顆敏感的心。
一部《莊子》,大可當作藝術理論專著來讀。庖丁解牛、輪扁斫輪、匠石運斤、宜僚弄丸、痀僂承蜩,莊子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打了這麼多比方,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中“用志”二字,大可玩味。“用志”而“不分”則誠。誠則能“悟”,誠則能“化”。
“痀僂承蜩”講的是一個駝背老人用竿子粘知了,就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容易。他是怎麼做到的呢?“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我們不妨聽聽他的感言:“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麼不能成功呢!”台灣YOOZ 電子煙官網 電子煙危害 電子煙油 yooz zero 電子煙成分 電子菸
敏感,乃技進乎道之前提,是藝術邁入自由境界的一張“通行證”。有了高度的敏感性,在創作中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目無全牛,“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這種敏感直達性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父不能喻之於子,子不能得之於父”,它的發現與養成,是一個艱辛求索的過程。試圖逾越這個過程,則往往以彎路為捷徑,最終落了個原地踏步,徒有羨魚之情。
對於今天的藝術家來說,天分與“根性”一定是不缺乏的,所缺乏的,是“用志不分”,是“唯蜩翼之知”那份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