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3 12:56:44W.

脆弱的記憶 易被「虛假」蒙蔽


自由時報 2008/11/03 04:09

〔記者林良哲/台中報導〕「記憶污染」是為心理學上的名詞,係指2個相近的記憶相疊時,前一記憶受到後一記憶影響,因而產生變形。因此,人類的記憶是脆弱的,甚至連我們堅持「確實無誤」的記憶,也可能夾雜許多虛假的成分。

2002年美國的華盛頓特區有一名狙擊手作案後逃亡,多位目擊證人在警局作證時,都宣稱嫌犯是駕駛白色卡車逃逸,但警方逮捕的嫌犯卻是駕駛藍色小汽車,警方追查後發現,媒體報導的槍殺畫面中,出現白色卡車影像,讓目擊者的記憶受到污染,下意識地記住了「白色卡車」。

一位美國心理學者也做過一個實驗,他將學生分為2組,讓他們觀看一段車禍影片,然後對第1組學生說:「你們認為這輛車碰撞(hit)時的時速是多少?」第2組學生則被問道:「你們認為這輛車在撞毀(smash)時的時速是多少?」後組的學生所寫下的平均時速,竟比前組學生多了10英里,顯見人類記憶受到詢問人員所使用的語句之不同,會產生認知差異。

在本案中,被害人原本無法確認搶奪其財物者,是否與警方所逮捕者為同一人,經過警方一再提示其他照片及影帶畫面,產生了暗示作用,讓被害人之記憶發生污染,進而「確認」嫌犯之身分。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