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7 13:42:49Desmon
《品三國》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三聯(香港)
出版日期:2006 年 09 月 26 日
作者簡介: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
於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均有涉獵。主要作品有
《帝國的惆悵》、《讀城記》、《品人錄》等。因在電視臺開講三國歷史而迅
速走紅,成為全國人氣最旺的「親民學者」。
內容簡介:
易中天是近期於內地最具爭議性,亦最受廣泛討論的人物之一。
他是內地著名的「麻辣教授」,因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論
《三國》而成為學術名星,甚受普羅大眾歡迎。普羅大眾稱讚他將文學名著
普及化(節目數視便是證明),也有評論人說他“只是說書不是做學術”
、缺乏深度等。這些評論令他更加火紅起來,他的新作《品三國》創下內地
最高版稅紀錄,在今年上海書展推出首日,便吸引了數以千計讀者索取簽名,
成為書展最大的焦點。此書甫出版,即穩踞內地各大暢銷書榜之首,
首月銷售達65萬本。《品三國》是易中天教授將他在中央電視台的熱播節目
《百家講壇》中演講的內容修改、完善而成的。作者運用輕鬆詼諧的語言、
獨樹一幟的思維方式及平易近人的大眾視角品讀三國歷史,還原真實曹操、
為周瑜辯解、正說諸葛亮、重評魯肅。「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
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為讀者撥開迷雲,重構三國歷史的多重
形象,縱論天下,閒話三分,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我說:
其實我看書算是很快的,不過這本書卻花了我好幾天的時間閱讀,
不是因為作者書寫得很艱澀,而是他的很多切入點有別於以往,
因此,我必須花心思去比對,去思索,我向來對沉重的歷史巨擘有些排斥,
尤其是如果花太多文字著墨在史料分析,或是全篇充滿批判文字,
這類的書籍我會覺得十分吃力,因為,一來我不具備審核的能力,
二來我無法從中吸收到對自己有幫助的養分,但是,這本書卻有些不同,
我覺得它蠻適合一般人閱讀,尤其是對古文覺得閱讀困難的現代學生,
因為作者花了很多心思"翻譯",而且他書寫成白話文的方式一來直接對照,
再者口調輕鬆,很有現代化的風格,此外,雖然,立論觀點也正史或其他學者
有差異,但是,自成一派,也不無道理,即便我並不全然認同,但是,我十分
肯定他的用心以及努力,就像,我覺得張曼娟用她獨特的方式改寫古典文學,
是可以吸引更多人貼近中國文學的,這是一種貢獻,至於,那些接觸的人,
是不是被誤導或是誤解了原來的真義,我想,這恐怕還是個人消化能力的
問題,對這些創新的作者來說,都應該是給予鼓勵的!
出版社:三聯(香港)
出版日期:2006 年 09 月 26 日
作者簡介: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
於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均有涉獵。主要作品有
《帝國的惆悵》、《讀城記》、《品人錄》等。因在電視臺開講三國歷史而迅
速走紅,成為全國人氣最旺的「親民學者」。
內容簡介:
易中天是近期於內地最具爭議性,亦最受廣泛討論的人物之一。
他是內地著名的「麻辣教授」,因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論
《三國》而成為學術名星,甚受普羅大眾歡迎。普羅大眾稱讚他將文學名著
普及化(節目數視便是證明),也有評論人說他“只是說書不是做學術”
、缺乏深度等。這些評論令他更加火紅起來,他的新作《品三國》創下內地
最高版稅紀錄,在今年上海書展推出首日,便吸引了數以千計讀者索取簽名,
成為書展最大的焦點。此書甫出版,即穩踞內地各大暢銷書榜之首,
首月銷售達65萬本。《品三國》是易中天教授將他在中央電視台的熱播節目
《百家講壇》中演講的內容修改、完善而成的。作者運用輕鬆詼諧的語言、
獨樹一幟的思維方式及平易近人的大眾視角品讀三國歷史,還原真實曹操、
為周瑜辯解、正說諸葛亮、重評魯肅。「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
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為讀者撥開迷雲,重構三國歷史的多重
形象,縱論天下,閒話三分,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我說:
其實我看書算是很快的,不過這本書卻花了我好幾天的時間閱讀,
不是因為作者書寫得很艱澀,而是他的很多切入點有別於以往,
因此,我必須花心思去比對,去思索,我向來對沉重的歷史巨擘有些排斥,
尤其是如果花太多文字著墨在史料分析,或是全篇充滿批判文字,
這類的書籍我會覺得十分吃力,因為,一來我不具備審核的能力,
二來我無法從中吸收到對自己有幫助的養分,但是,這本書卻有些不同,
我覺得它蠻適合一般人閱讀,尤其是對古文覺得閱讀困難的現代學生,
因為作者花了很多心思"翻譯",而且他書寫成白話文的方式一來直接對照,
再者口調輕鬆,很有現代化的風格,此外,雖然,立論觀點也正史或其他學者
有差異,但是,自成一派,也不無道理,即便我並不全然認同,但是,我十分
肯定他的用心以及努力,就像,我覺得張曼娟用她獨特的方式改寫古典文學,
是可以吸引更多人貼近中國文學的,這是一種貢獻,至於,那些接觸的人,
是不是被誤導或是誤解了原來的真義,我想,這恐怕還是個人消化能力的
問題,對這些創新的作者來說,都應該是給予鼓勵的!
下一篇:賴聲川的創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