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5 00:32:45der Filterkoenig

承上文

陳昭榮熬夜拍戲必須以化妝來掩蓋瑕疵的同時,我們也同樣的有理由能相信:其口氣定然是苦澀男人味!








再舉一個例子,我想起某次貺怡老師的"當代藝術導論"課中她問及在座各位研究生如何看待馬奈的"草地上的野餐"。
在場的研究生們反應並沒有很熱絡,而當貺怡老師直接點名問答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好像是那個眼神對不對,我記得好像是畫中裸女的那個眼神像是在勾引觀畫者還是什麼之類的!"
或許有兩組(或者更多?)的可能來解釋這個現象。
"他"或許對這幅畫甚至是馬奈其他的畫作已有一些認識,只是當下苦無用以立即對應讓大家"很快明白"的話語來闡述他的觀點,這並非不可能: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並非全然建立於文字即其語意邏輯之上,而這可能造成欲以文字表述時的詞窮。
另一種可能是,或許在這堂課之前曾經看過其他人對於這幅畫的評論,然而看過畢竟就只是看過,那個回答時的結巴,像是為"喚不回對那段評論"所苦,我們或許可以從其措辭與"書上的講法"雷同的程度與否來判斷。

上述兩種狀況的後者使我相當的感興趣。個人的經驗無法等同於他人的經驗,反之亦然,然而文字這機動性強大的工具,它取得容易,甚至滲透力強,它可能在不知不覺之中對於個人的經驗進行篡位:取得原先在位者的地位,僭越自己原有的位階,如果我們願意承認這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方式。
劉恩維 2008-02-27 02:55:46

世界飯店裡面的謝明明使那招
&quot對天發誓&quot

證明自己研究馬奈的功力給大家看的時候使
&quot邏輯辯證&quot

偉民老師這招我想叫做
&quot肉身成佛&quot

&quot假設某地由某人已事先經驗作品&quot
的原創招者1975年份約翰伯格
我想他跟我聽完黃建弘老師的課以後的經驗
都可以稱為&quot小叮噹的時光機&quot

filterking 2008-02-27 00:53:01

假設的時態十分弔詭
不要假設了
因為我們還有身體

沒有事實
只有詮釋
用這種方式談可能是迂腐並且老套的
那個"經驗並且了解"本身的正確就有待商榷
她或許是一具難以認回的屍體
但她自己本身難道無法使自己成立

"沒辦法,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那我們就試試還能做些什麼。"
大二時某日在桌球教室
偉民老師笑著對我說

說到惡意的嘲諷
偉民老師才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劉恩維大荔枝 2008-02-21 16:16:19

閱讀某作品相關文論的同時
必須先假設某地已由某人完全經驗並了解某作品
不過
還真是難以假設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