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3 09:10:51沐龍燭楓

§ 縱橫書海 § 《和平的哲學‧寬容的智慧—伊斯蘭教與佛法的對話》



  農曆年前家中重新整修,好不容易完工,最令我興喜的,莫過於房間三件組合書櫃。每當手指輕輕撫觸架上擺滿的書脊。如校閱般細細檢視之,常感心滿意足。

  其中一層,依照出版的先後順序,排列著池田SGI會長是與世界各領域有識之士的對談集,這都是大學時起,即相當喜愛閱讀對談集的結果。透過閱讀每一本對談集,我的思緒凌翔於南美阿根廷蓁莽遍布的高原,在夜晚的書案前一睹南美巴西的銀漢星空,也曾彷如親臨地體驗蘇聯民主化的艱辛歷程與偉大領導者的剛毅,抑或隨著先哲腳步深為印度不合作運動背後的精神力量所感動……

  而最重要的,透過閱讀每本對談集,我經由文字的反射,如面對一鑑鏡子,一方面了解不同文化的核心精義,另一方面也更明晰地認識生成自己我的文明底醞。在遊歷每個文化背景的同時,卻也一點一滴地培養對人的寬容精神。

  如同《和平的哲學‧寬容的智慧》書中,池田SGI會長所言:「今日世界需要的對話,是即使在失去希望與理想之光的苦難夜晚,也會成為照亮彼此足下、攜手向前邁步的光明。」正是秉此對話的意旨,透過印尼前總統、同時也是印尼伊斯蘭宗教領袖瓦希德博士與池田SGI會長的對談詳加探討。一如書名副標,經由佛教與伊斯蘭教的相會、交流,最終得到相同的共識,俾使宗教寬容智慧的大地上,讓和平哲學的大河漫漫洋洋、永而無際。

  全書共分八章,以談及瓦西德博士青春時期的經歷、家族長輩對其人格之影響為始,繼而在對話中接櫫通過理解、消弭紛爭、共建和平乃是「宗教的使命」;藉由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的精彩交流、分享,體現「文化交流之重要性」;回溯釋尊、穆罕默德時期的宗教核心精神,強調「寬容的原點與歷史」。另外,也針對「建構人權世紀」、「教育」、「女性與青年」等議題廣泛交談,而當中敘及印尼文學、藝術、傳統工藝等,一如該國聞名世界的「蠟染布」般,花樣鮮豔繽紛!

  書中序言,印尼大學校長古米拉爾對兩人交流給予極高評價:「藉由不同宗教信仰的具體對談,得以體現走向永久和平的共通點,曾因憎恨、排他之心而乾涸的大地,也將因『對話之水』的灌注,『信賴』與『友誼』的沃野必將擴展下去。」

  一日下班後,前往活動據點的途中,突臨下雨,幸而雨勢不大,僅讓髮絲微濕,心境卻多了分瀟灑。對我而言,閱讀對談集、每一場學會活動、每一次的挑戰,都讓自己在過程中學習由自己掌握奮戰的節奏,讓心去感受一切,讓生命更加敏銳,然後磨鍊筆力,好寫出有價值、具寬容性的文字。

  池田SGI會長曾引入詩中、法國大文豪雨果所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若言終有一日,海將枯竭石頭爛盡,抑或天灰荒、地貧老,就算如此,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偉大哲人依然堅信——人類無限寬容的精神永遠長存。


(2012年8月號《福運雜誌》)



《和平的哲學‧寬容的智慧—伊斯蘭教與佛法的對話

300元 精裝 280頁 

本書是池田SGI會長與印尼前總統、同時也是印尼伊斯
蘭宗教領袖瓦希德博士的對談集。全書分為八章,極具
聲望與備受尊崇的兩人分別就「宗教的使命」、「文化
交流之重要性」、「寬容的原點與歷史」以及「人權」
、「教育」、「女性與青年」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字
字珠璣,擲地有聲。 誠如印尼大學校長古米拉爾所言,
藉由不同宗教信仰的具體對談,得以體現走向永久和平
的共通點,曾因憎恨、排他之心而乾涸的大地,也將因
「對話之水」的灌注,「信賴」與「友誼」的沃野必將
擴展下去。 本書誠是希冀世界恆久和平者的最佳指南書
,更是以「對話」致力於廣宣流布的學會員必讀的好書。


◆推薦序(印度尼西亞大學校長 古米拉爾)
◆第一章 和平乃宗教的使命
◆第二章 架構世界的友誼橋樑
◆第三章 青春的奮鬥與人生的探究
◆第四章 朝向人權世紀的挑戰
◆第五章 文化交流為創造的泉源
◆第六章 寬容的原點與歷史
◆第七章 教育為未來的黃金柱
◆第八章 開拓新時代的女性與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