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橫書海 § 《花痴日記》
金者,查良鏞(金庸)也。自己是在國中時期接觸其武俠著作,自劍影刀光的狹隙間,驚見字句構建的壯闊江湖、俠情傲骨。於是,在心中開始醞釀著屬於自己的故事,撒開四蹄,奔馳在想像之原,快意馳騁。
土者,劉墉也。難以忘記初次捧讀其作《真實的寧靜》,從初次閱讀的平淡,到再三咀嚼後,自那不假雕飾的字裡行間,悟察人生真情況味。從此,那對生命的沉思、對人世的解構,致使了我靜默個性的一面。
前者為我開啟文學的門扉,但即便有心模仿,卻僅能肖其皮層,難以摩得其廣博。而劉墉卻給了我筆墨的骨血,因此後者影響我,可說又更深一層了!
劉墉,一九四九生於台灣台北,幼時失怙,與母親相依為命,即使家境貧寒,甚至遭遇大火,燒得一片焦土,廢墟中僅以草屋作為棲身之所,但母親堅毅的個性,仍然撐起整個家務,甚至安排少年劉墉學畫,奠定劉墉堅實的繪畫底子。中學畢業後,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其曾任教中學美術課、新聞記者、主持益智節目等。80年代,應邀赴美講學,其後舉家遷居於美,專事寫作至今,他的作品常被選為中學課本的教材。
《花痴日記》以冬季節氣分章節,以月日撘配標目,頁面間套以作者攝影及精緻畫作。自小寒始,歷大寒、立春、雨水、驚蜇、春分,以至清明,用的雖是中國節氣,狀寫的則多是美東萊克瑟絲湖濱的居家所見。
於書中後記中,劉墉如此剖白道:「我必須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無論這本書好不好銷,我仍然有話要說。而且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也可以說這本書是我與自己心靈的對話,表面談的是風花雪月,內裡探討的卻可能是愛恨情仇。」
如其所言,書中諸篇,表面看似為作者蒔花弄草的心得,然而仔細體察後,卻往往能夠從那如同自語一般的文段裡,發覺作者對於人生的觀察與評判──
〈剪梅〉寫當代君子的困厄,表明一己願大庇寒士之心;〈花籃〉中藉兒子隔海寄送,用以祝壽的錦簇花籃,慨歎當權得勢者,短促的堂皇生活……凡此種種,作者自許能透過「棉裡藏針」的筆觸,達到清代文學家梅聖俞所言:「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境界。
閱讀的寧靜使我感觸生命底蘊的細微。陽台上的盆栽,枝葉禿枯,久旱渴雨地將枝爪向天伸去,企求一滴滋潤。將手中冷掉的半杯咖啡,倒入盆栽中,看著咖啡與褐土相混,咖啡漸入土中,不過幾秒,表土又是乾裂。
愧疚地,撫著枯枝,喃喃道:「對不起!讓你與我一同嚐嚐這苦澀而美妙的滋味……與我分享,獨自一人的自在。」
原來,只要處處留心,事事物物皆可成就生命的曠達。
《花痴日記》 | |
240元 平裝 256頁 《花痴日記》是劉墉繼《殺手正傳》之後,又一本擲地有聲的純文學作品,也是劉墉預告七年才推出的著作。全書分七張四十五篇散文,透過自然的風花雪月,反諷人間的愛恨情仇。最妙的是劉墉集合他寫情的感性與寫處世的尖銳,發展出「綿裡藏針」的筆法,常在極溫柔處冷不防的「出刀」,對人性的醜惡與政治的無情多所批判。全書二百五十六頁,除了文字,也配合劉墉的攝影與繪圖呈現,而且整本彩色印刷,無論編排設計與內容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心頭一驚的作品。 |
◆前言 萊克瑟絲湖的沉思 | |
◆第一章 小寒 | |
一月六ㄖ 剪梅 | |
◆第二章 大寒 | |
◆第三章 立春 | |
◆第四章 雨水 | |
二月二十九日 神離 | |
◆第五章 驚蜇 | |
◆第六章 春分 | |
◆第七章 清明 | |
◆後記 花癡囈語 |
非常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