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0 23:10:58沐龍燭楓
對話的巨人 《探索地球的和平》
■【人物介紹】
一個人究竟要抱持多大的勇氣,方能與戰爭此絕對惡的本質奮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約瑟夫.羅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博士正是奉獻其一生,投身和平運動的勇士!
博士的少年時代,正是列強瓜分其祖國波蘭最熾的時候,因為戰爭,父親事業倒閉,原本富裕、幸福的家庭頃刻崩潰。博士是在糧食匱乏與疾病肆虐下,燃起其胸中憎恨戰爭、對軍國主義憤怒的火燄。
二戰時期,唯恐德國納粹以核子武器侵略世界,美國率先集全球一流的科學家,投入「曼哈頓計劃」,欲搶先在前成功發展核武。以「科學應為人類帶來幸福」為其一貫理念的博士,卻為該計劃的成員之一。然而,當博士得知納粹根本無力研發核武,即毅然決然脫離該計劃。如此的正義之舉,卻為美國政府視為「背叛者」,承受龐大壓力。
不久,美軍於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當地瞬間化為焦熱地獄,傷亡慘重。博士得知消息後,痛心疾首。科學不該為人類帶來悲慘!此刻成為博士和平運動的原點。
其一再強調科學家必須肩負地球和平的責任,並率先於冷戰時期,透過對話連結蘇聯及美國的科學家,透過「帕格沃什會議」一同研討促使人類安定的方針。而身為第一屆「帕格沃什會議」最後一名在世的與會者,博士自覺使命的重大,未曾稍歇,更以高齡之姿,奔走世界各地,培育青年胸懷建構和平的使命感,傳接其偉大的人格精神。
二○○五年八月,博士逝於倫敦。身為一名科學家,其生命中脈動的「和平」光輝,將持續為人類指引前進的方向!
其一再強調科學家必須肩負地球和平的責任,並率先於冷戰時期,透過對話連結蘇聯及美國的科學家,透過「帕格沃什會議」一同研討促使人類安定的方針。而身為第一屆「帕格沃什會議」最後一名在世的與會者,博士自覺使命的重大,未曾稍歇,更以高齡之姿,奔走世界各地,培育青年胸懷建構和平的使命感,傳接其偉大的人格精神。
二○○五年八月,博士逝於倫敦。身為一名科學家,其生命中脈動的「和平」光輝,將持續為人類指引前進的方向!
■【讀後感】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原子彈,在日本廣島上空,急速墜落。
一陣轟隆巨響,隨即而起的是爆炸過後急速衝上天的高熱漩渦。爆炸中心四周事物瞬間蒸發,一切都不存在了。外圍區域的人們則受到嚴重的輻射傷害,儘管多年過去,因輻射影響而生下畸形兒的情況,仍持續不斷……
手心顫抖,面對這些不忍卒睹的畫面,撫心自問,難道核武的威脅與自己距離很遠嗎?而身為大學生,又能做些什麼來阻止悲慘再次發生?幸而,藉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羅特布拉特博士與池田SGI會長的對談,在我們心中升起燦然的和平旭光。。
兩人首先談及「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及根據此宣言而成立的「帕格沃什會議」。除回憶歷史外,更注意到其以「人性」為出發的理念,正與戶田第二代會長所發表之「禁止核武宣言」不謀而合。也就是說,消弭戰爭的唯一方法,便是徹底根除隱藏人生命中「殺」的衝動。因此,和平的起始點,正是自我的人性革命。
繼而,池田SGI會長認為,沒有所謂「正義的戰爭」,凡是戰爭其本質皆是惡。以此為基礎,兩人進一步探討「核武嚇阻論」的危險性。為達恐怖平衡,世界各國若持續核武競爭,即使如何理性的控管這些武器,也難保任何「一觸即發」的可能,所以廢絕核武才是切合實際的選擇。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廢絕核武即能達成和平嗎?不能忽視人類有研發威力比核武更強大武器的可能,唯有「世界不戰」方是真正的和平。面對上個世紀的戰火硝煙,我們企盼的是散發人性芬芳的人道主義世紀。今年5月份創價學會將與全國各區舉辦的「創價青年和平文化季」,即是秉持此對談之主要精神──從一個人的人性變革,進而影響週遭邁向幸福與和平。
闔上滿是記載核武犧牲下哭嚎身影的資料,我們將不再疑惑徬徨,因為此時此刻,我們自覺肩負建構和平世紀的重大使命。現在,正是奮起的時候了!讓我們匯聚每個人心中對和平的冀望,以萬馬奔騰的行動及對話勢力,成就21世紀的光輝大道!
(2008年5月號《羅盤針》)
下一篇:《給青少年的哲學》心得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