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6-15 22:57:46拖鞋幫主

寫得有點奇怪的一九九九唱片工業小回顧之三

五大國際公司逐漸掌握了國內大部份的音樂脈動,除了活絡唱片市場的新陳代謝以外,是否也因業績導向而容易忽視了創作精神,其實這個觀點也同樣適用於藉由歌手形象反覆創作雷同歌曲,追求市場利益的本土唱片公司。而國際唱片公司驚人的資源運用,也將一些從本土唱片轉進的歌手(如李玟),成功並有效地改頭換面。另外,有一個頗值得玩味的是,文中提及的歌手複製原型,有些人固然形象鮮明,卻尚未在市場上打下穩固基礎。複製不見得有市場性的歌手,是否代表了唱片工業創意的徹底委縮,還是對這樣的音樂類型仍有繼續開發的堅持與期待。不論是基於那個角度,每推出一張唱片,對唱片業來說,無異都是一場豪堵。

一如文中所提到,每個人都想一戰而霸,不過有多少人是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考驗才能夠擁有當今的肯定與地位,伍佰如此、李玟如此、張震嶽亦如此,就看唱片公司在大量推出新人的同時,是否也有長期經營歌手的決心。一旦有朝一日成功,帶動的是十分驚人的利益效應。因此,在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唱片公司仍前仆後繼地推出新人的心態不難理解。即是希望賭一賭運氣,紅了一個徐懷鈺、張惠妹,不但一切的努力都回本了,還外加夏威夷出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