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2-18 22:21:19尚未設定

余秋雨「千年一嘆」的閱讀角度建議

在尚未完全整理好自己對余秋雨的思緒前,先在此提出一些「千年一嘆」可以討論的面向,作為各位的參考:

1. 同樣以一個旅行家(或是行者)的角度來觀察余秋雨,他在這場千禧之旅中選擇了什麼去觀察?產生了什麼感想?這些景點,會是同樣身為旅行家的你履足相同地點時,所選擇的相同首選、所願意關注的相同議題嗎?而在一個地方停駐的時間拉長的時候,余秋雨的注意力,又起了些什麼變化??

2. 除了(上述)以地點的角度來分析余秋雨的選材之外,當以時間(整本書從頭到尾的選材比重變化)角度來看「千年一嘆」時,他的視野有了什麼變化?

3. 當旅行經驗超過了個人生命經驗的界線時,對旅行者有了什麼樣的影響??比如余秋雨在印度的所見所聞,和他一直信仰和依循的美學準則起了衝突,對余秋雨有了什麼衝擊?

4. 以「旅行文學」的角度來看,余秋雨的特色是什麼??以「歷史寫作」的角度來看,又是什麼??再以「戲劇」的角度來分析文章,余秋雨很習慣地使用了哪些戲劇元素??

5. 以「台灣人」的角度來觀察「千年一嘆」,對余秋雨造訪的國家有何感想??對余秋雨引述或發為議論或情感所本的「中國」內容,又有什麼呼應或杆格之處?

6. 以「宗教」(這個在上次「僧侶與哲學家」引起軒然大波的議題)而言,余秋雨觀察到了什麼?本於「什麼」而有了「哪些」結論?

7. 以「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這兩軸來分析,余秋雨走訪的國家恰恰展示了哪些不同的類型??

8. 余秋雨在書末,對幾大文明盛衰死生所提出的命題為何??對中國的建議又為何??

以上問題,希望透過這些角度,可以幫助大家來閱讀、思考和感受這本書。至於台長我自己的讀書心得....耶誕節後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