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1 09:30:36

價值的重量

(以下摘錄自麥巨卡索-羅亦耀老師將在三月份推出的新書「價值的重量」的部份內容)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物品都有一個價值。

     你想買一個西瓜,而老闆要賣你一百元,

 

這個「一百元」就是老闆心中,這顆西瓜的價值。 



     你想買一棟房子,而建商出價五百萬,

這個「五百萬」就是建商心中,這棟房子的價值。

     

     定義:價值就是一件物品可以交換來的金錢數量。 



     每一個人也都有一個價值。



     我有一個重物,而我希望有位壯丁可以幫我從客廳搬到臥室,

而他搬完後,我願意付他一千元,這個「一千元」就是他幫我這個服務的價值。

 

     我有一家公司,而我希望請一位警衛能站在公司門口,

能確保公司內部同仁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好好工作,

我願意付給這個警衛每個月三萬元,這個「三萬元」就是他這個職務的價值。

     

     定義:個人價值,就是當你從事一項服務或職務時,得以交換來的金錢數量。

     

     這每個定義中,我們使用的字眼叫做「金錢數量」;

是因為「錢」本身就是一個世人所共同認同的價值單位,

當然,我們也可以換成各個可以衡量的物品單位(如股份、鑽石克拉)。 



     不過,用「金錢數量」畢竟是簡單一點。 

     

     當我們想去買一個西瓜,而老闆開價一百元時,

站在水果攤前面的媽媽,在心中立刻就會開始盤算:

我花一百元買這顆西瓜到底值不值得? 



     我們可以想像,在這位媽媽的心中,就浮現了一個價值天平。



     就像一般的天平一樣,它中央有一個支點,兩端各有一個托盤。



     一個托盤放的是西瓜,另一個托盤放的是一百元鈔票。



     如果整個天平是平衡的,那麼,表示在媽媽的心目中,

這筆交換是「公道合理」的,那麼,媽媽將下來採取的行動就會是「購買」。



     如果天平是朝向西瓜的方向傾斜,就表示在媽媽的心目中,

這顆西瓜的價值更高,也就是說這筆交換是「物超所值」的,

那麼,媽媽接下來採取的行動就是「搶購」或是「好康道相報」。

 

     而如果天平是朝向一百元的方向傾斜,就表示在媽媽的心目中,

一百元的價值更高,也就是說這筆交換是「漫天喊價」的,

那麼,媽媽接下來採取的行動就是「殺價」或是「拒買離開」。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問一個壯丁能否幫我把這個重物般到臥室,

而他開價是要一千元時。我們的心中,也會開始盤算:一千元合不合理?



     在我們的心中,價值天平一樣地運作了。



     如果天平是平衡的,就表示這個交換是「公平合理」的,

那麼我們所採取的行為就是和這位壯丁約定搬物的日期及時間。



     如果天平是朝向壯丁那裡,就表示我們在想的是:「

哇塞!這個這麼重,搬到臥室簡直就不是人幹的,

而他只要收一千元,真是太難賺了。」;

於是,我們可能採取的行動就是在他搬完後給他一杯紅茶,並且非常感謝他的幫忙。



     如果天平是傾向一千元,就表示我們在想的是:

「搞什麼東西啊?你把我們都當做笨蛋啊?

這又沒多重,距離又沒多遠,不想搬就說一聲嘛!

還好意思開口要一千元?算了,我自己來好了!」;

於是,我們可能採取的行為,

就是笑著和他說要再考慮一下,但是就從此沒有音訊了。



     

     定義:價值天平就是評量價值,以及決定整個交換過程結果,

以及後續行動的量測儀器。

...............................................................................................................................................................

 

天平的左端,放的是我們自己。 


     而天平的右端,放的是我們的薪水。

     而我們所能呈現出來的結果,應該是:

     

     理想情況(左傾):天平朝向我們真實價值方向傾斜

     正常情況:天平是平衡的

     差勁情況(右傾):天平朝向薪資方向傾斜

     

     而上述三種情況,在職場上,都會產生以下的後續行為:

     

     理想情況:

     •加薪

     •升職

     •容易成為其它公司挖角對象

     •容易換至更棒的工作環境或更高的職位

     

     正常情況:

     •保住工作

     •依公司計劃昇遷

     

     差勁情況:

     •減薪

     •資譴

     •離職(幹不下去了)

     •冗員

     

     不過人們最常犯的錯誤,是誤以為「天平」是從平衡的情況下初始的。

這是完全完全錯誤的。

     



     讓我們先看看一開始發生的事情吧!

     



     在天平的一邊,放的是「薪水」。

     這個金錢數量是怎麼來的呢?

     說來可悲,但是絕大部份公司,在一開始初設定的薪水數量,都是「猜」來的。

     憑著你畢業的學校、科系、成績去猜的。

     憑著你過去的經驗,在其它職場累積的頭銜去猜的。

     憑著你在短短累積不到七個小時的面試印象中去猜的。

     憑著過去同樣職位,其它人的表現去猜的。

     這中間,有多少不確定的因素,也有多少是不負責任的揣測。



     因此,在價值天平的右端,初始設定是非常冒險的,

而且有失公平;就像我們要測量一個重物的重量時,

先是在右端隨意放上一些砝碼,再根據天平的傾斜程度來增加或減少砝碼。



     這是不得不的起始設定。

     

     因此,大多數的公司為了讓「增加砝碼」或「減少砝碼」的次數不要太多,

也為了讓初始設定不要太離譜,

於是,就可能會制定了一套標準,叫做「起薪制度」,

明文規定了什麼樣的職位,應該符合什麼學歷或年資經驗,

應該給付的薪水範圍是多少。



     這是初始設定。

     

     但是容我們再強調一次:

天平的初始值都是猜出來的,天平並不是從平衡狀態下開始的。

     



     只是,我們在剛開始時,沒有人知道這個天平在初始時,

到值是向哪裡傾斜,是右邊的自己?是左邊的薪水?還是平衡。



     沒有人知道。

     

     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天平終將會呈現出來它的傾斜狀況,

於是,我們終於可以知道,到底一個人的價值天平所呈現出來的狀況究竟為何了。 

................................................................................................................................................................

 

在這裡,我想要告訴所有朋友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習慣惰性」。


讓我們再回來看一下那隻鍋裡的青蛙吧。


表面上看來,牠是被慢慢煮沸的水給燙死的;

但實際上,我認為牠是被「習慣」給害死的。


在這裡指的「習慣」,並不是英文的「habit」。

 
我習慣早上起床時,一定會先打開電視,

讓我的房間有著背景的說話聲音(通常都是音樂台);

這是一個「習慣」,這是一個「habit」。


我習慣在寫書時,一定會到一個熱鬧的咖啡廳工作,

除了一方面讓自己有放鬆的感覺外,

我也需要在沒有靈感時看看人群,讓自己可以透過對人的觀察來找些靈感;

這是一個「習慣」,這也是一個「habit」。


我習慣在每次上課前,或是在上台演講前,

盡量不吃太飽,也盡量不吃東西

(別以為這樣就會瘦,相反地,因為會在下課後吃大餐,反而胖的更快);

這是一個「習慣」,這更是一個「habit」。



以上這些例子,都是「habit」的習慣,這不是青蛙的死因。


真正造成青蛙死因的「習慣」,是英文上的「be used to」;這應該是一個動詞。


記得每次寒流來襲時,第一天總是感覺上最冷的。

雖然後來可能在溫度表的計量上會比第一天來的更冷,

但是漸漸地,因為我們「習慣」了,所以感覺上也就沒有這麼冷了。

 

 


記得我有一次去吃川菜,叫了一盤「蒼蠅頭」;

第一口吃下去,簡直當場就要噴火了,桌上的水杯光了又倒,滿了又光。

但是漸漸地,吃了一口又一口,我也「習慣」了,所以感覺上好像就不大辣了。

 

 


記得我之前遇到過一個主管,他遇到不順心的事時,

總是會直接地罵出來,讓同仁實在是受不了。

但是漸漸地,大概大家都被罵到「習慣」了,再也沒有人在乎他罵什麼話了。


以上這些例子,是「be used to」。


它代表的,是一個人漸漸地熟悉一件事務或工作,於是,就習以為常了。


青蛙一開始,對於冷水的溫度並不在意,在鍋中一樣安然自得;

當聰明的老闆娘小火慢煮時,由於溫度上昇的並不顯著,

於是,在一度一度上昇的過程中,青蛙並不是不覺得有熱,

而是對於熱的速度開始習慣了。


因此,牠就在這習慣的過程中,安祥地死去。



別以為只有青蛙才會這樣,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差不了多少。


然而,這樣的「習慣」卻是一件極度可怕的事。


因為它始於小處,最終卻以人們想像不到的巨大影響而呈現出來。

 

引用網址: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