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9 01:48:26東海神尼
董建華去留的背後
對於外間傳言,指董特首將於本屆兩會辭職並代替退休的霍英東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並將由曾蔭權出任特首,惟曾的任期是兩年或五年則有待進一步商討。其事件背景、真確程度及可能結局可由政治形勢、香港作用及全國政局三大方面去看:
政治形勢上來說,按國家領導班子的權力移交看,江澤民至今日已「全退」,雖仍有不少門生子弟把持官場要職,包括兩個特區的領導人(董、何),但主要政局已漸由胡溫為主力的所謂第四代領導人接掌,胡在去年接過中央軍委及國家主席後已布署自己的班底,包括年底進行過多次省廳級高級官員調任,並在軍中安插提拔新銳,整體希望第四代領導人由「官員成份」過渡到「知識份子成份」,並進一步強化自己在黨政中的控制力及影響力。
董出身商賈子弟,因家族背景而與以江澤民為首的政壇上海幫有深厚交情,是此在江執政期間,他得以由進入官場,屬「官員成份」,並在無出色政績及民望的情況下連任,主要得以江在背後的全力支持。但在胡溫接權後,董未被視為改變立場,仍被視為江派,而又因香港地位特殊加上董無所善政且官聲狼藉,因此被認為將有機會「中途落車」。如董「中途落車」將會帶來若干風險、後遺症,包括違反基本法精神,有可能再度提請人大釋法而影響香港民心,部分「亂港份子」將藉機亂政,包括再提直選等社會議題及影響與香港商界的關係等。
對於董的去向,可有以下兩種看法,一,是次傳言屬測試民意,則董將任政協副主席及兼任特首至任期結束,目的在於收集民意對於下屆特首及產生辦法的意見,但機會性可能不大,因為董之能力及聲譽在内地官場不被認同,同時身兼兩要職將引起其他同僚不滿,因此最大可能是一換一。
二,要求董棄特首任副主席,一來可緩和香港民意的不滿與怨懟,有民意由不滿董特首發展至不滿中央政府是胡溫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無理將其撤職將會引起其他紅頂商人的不安、動蕩香港社會、引起江派不滿及破壞中央形象,因此趁霍英東全退之時,要求董接任政協副主席,可順利成章地解決特首問題。一來,董霍兩人都屬愛國商人,有一定社會名望及對國家的貢獻,兩人交替既合乎身份又表現對江派及海外華僑的尊重,雖在實際遷升中「明升暗貶」,但透過這樣的方法將是最好安置董的方法。
如將出現中途撤換特首的方法,對香港的正負面的影響均極大。其正面影響可分析為:給主流民意一個希望、緩和社會矛盾、尋找更有能力的地區領導者、降低非理性的政治攻訐及內耗,增加香港地區在内地精英居民的認同感。其負面影響主要有兩點,但頗為深遠,一是中央藉此強化對港的直接控制權,如再次釋法更會削弱香港的政治自主力、二是在新特首出現前後將引起不同黨派借機發動攻擊或表明立場,終增加社會內耗,且新特首能否勝任仍是個謎?
香港作用:香港最大的作用有二,一是經濟,但隨内地經濟高速上進,其作用由絕對優勢漸走向平等偏弱勢。更主要的作用在於中央將港澳作為誘降台灣的「示範單位」,強調在一國兩制的情況下,個別有特殊歷史背景的領土仍可在一國的原則下享有絕對的自主與,但與台灣地位相等的香港在董七年領導下出現未進則退,甚至要靠中央多次援手才能保元氣,其間雖有不少意料之外的外圍因素及英國撤離前的刻意安排,但董的能力已被公認為不合格,連中央政府也未能放心,在台島近期多次就台獨進程表發表意見,為保持「示範單位」的作用,中央政府撤換特首有兩個意思,一是中央會令每一個特區越來越好,二是中央對地方有絕對的權力,在這種背景下決定了無成績的董的去將多於留。
除此外,撤換特首及整頓香港經濟也可視為全國政局的一部分,一為安撫其他地方領導者的情緒,尤其是中西部及廣東,二是整固及充份發揮香港的國際及經濟優勢。回歸以來,中央全力挺港,對單一地方的優惠政策不少,這對想兼併港澳自強的廣東省、經濟不前仍未獲中央重視的中部、東北地區、有政策無力度的西部及積極自強有望取替珠三角的東部長三角等,眼看中央全力挺港而輕忽其他地方事務而有所不滿,撤董可視為對其他諸侯的交待及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再者,重振香港經濟可助内地企業走出國門,使整體經濟更具實力為WTO等大經濟環境作準備,最終可作為中企走向國際的一大跳板及中轉融資市場,協助一批有實力的中資財團走出國門,而香港將成為國企外伐時的「陣前指揮部」,加強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政治形勢上來說,按國家領導班子的權力移交看,江澤民至今日已「全退」,雖仍有不少門生子弟把持官場要職,包括兩個特區的領導人(董、何),但主要政局已漸由胡溫為主力的所謂第四代領導人接掌,胡在去年接過中央軍委及國家主席後已布署自己的班底,包括年底進行過多次省廳級高級官員調任,並在軍中安插提拔新銳,整體希望第四代領導人由「官員成份」過渡到「知識份子成份」,並進一步強化自己在黨政中的控制力及影響力。
董出身商賈子弟,因家族背景而與以江澤民為首的政壇上海幫有深厚交情,是此在江執政期間,他得以由進入官場,屬「官員成份」,並在無出色政績及民望的情況下連任,主要得以江在背後的全力支持。但在胡溫接權後,董未被視為改變立場,仍被視為江派,而又因香港地位特殊加上董無所善政且官聲狼藉,因此被認為將有機會「中途落車」。如董「中途落車」將會帶來若干風險、後遺症,包括違反基本法精神,有可能再度提請人大釋法而影響香港民心,部分「亂港份子」將藉機亂政,包括再提直選等社會議題及影響與香港商界的關係等。
對於董的去向,可有以下兩種看法,一,是次傳言屬測試民意,則董將任政協副主席及兼任特首至任期結束,目的在於收集民意對於下屆特首及產生辦法的意見,但機會性可能不大,因為董之能力及聲譽在内地官場不被認同,同時身兼兩要職將引起其他同僚不滿,因此最大可能是一換一。
二,要求董棄特首任副主席,一來可緩和香港民意的不滿與怨懟,有民意由不滿董特首發展至不滿中央政府是胡溫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無理將其撤職將會引起其他紅頂商人的不安、動蕩香港社會、引起江派不滿及破壞中央形象,因此趁霍英東全退之時,要求董接任政協副主席,可順利成章地解決特首問題。一來,董霍兩人都屬愛國商人,有一定社會名望及對國家的貢獻,兩人交替既合乎身份又表現對江派及海外華僑的尊重,雖在實際遷升中「明升暗貶」,但透過這樣的方法將是最好安置董的方法。
如將出現中途撤換特首的方法,對香港的正負面的影響均極大。其正面影響可分析為:給主流民意一個希望、緩和社會矛盾、尋找更有能力的地區領導者、降低非理性的政治攻訐及內耗,增加香港地區在内地精英居民的認同感。其負面影響主要有兩點,但頗為深遠,一是中央藉此強化對港的直接控制權,如再次釋法更會削弱香港的政治自主力、二是在新特首出現前後將引起不同黨派借機發動攻擊或表明立場,終增加社會內耗,且新特首能否勝任仍是個謎?
香港作用:香港最大的作用有二,一是經濟,但隨内地經濟高速上進,其作用由絕對優勢漸走向平等偏弱勢。更主要的作用在於中央將港澳作為誘降台灣的「示範單位」,強調在一國兩制的情況下,個別有特殊歷史背景的領土仍可在一國的原則下享有絕對的自主與,但與台灣地位相等的香港在董七年領導下出現未進則退,甚至要靠中央多次援手才能保元氣,其間雖有不少意料之外的外圍因素及英國撤離前的刻意安排,但董的能力已被公認為不合格,連中央政府也未能放心,在台島近期多次就台獨進程表發表意見,為保持「示範單位」的作用,中央政府撤換特首有兩個意思,一是中央會令每一個特區越來越好,二是中央對地方有絕對的權力,在這種背景下決定了無成績的董的去將多於留。
除此外,撤換特首及整頓香港經濟也可視為全國政局的一部分,一為安撫其他地方領導者的情緒,尤其是中西部及廣東,二是整固及充份發揮香港的國際及經濟優勢。回歸以來,中央全力挺港,對單一地方的優惠政策不少,這對想兼併港澳自強的廣東省、經濟不前仍未獲中央重視的中部、東北地區、有政策無力度的西部及積極自強有望取替珠三角的東部長三角等,眼看中央全力挺港而輕忽其他地方事務而有所不滿,撤董可視為對其他諸侯的交待及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再者,重振香港經濟可助内地企業走出國門,使整體經濟更具實力為WTO等大經濟環境作準備,最終可作為中企走向國際的一大跳板及中轉融資市場,協助一批有實力的中資財團走出國門,而香港將成為國企外伐時的「陣前指揮部」,加強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