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2 23:13:24不善言語的狼

推拿師用中醫理論

四診八綱 :氣血、臟腑、病邪、外感熱病等辯證方法,治則和治法,
以及方藥等方面構成中醫基礎。
四診:望、聞、問、切 其特點,對脈診,舌診,方面特別精細,
辯證施術的主要依據

八綱辯證:辨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表、熱、實屬陽 ,裏、寒、虛屬陰
人類生活於自然界,自然條件是人類生存的條件,而自然的反常變化,
人體必有所反應,背為陽,腹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
血為陰

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歸納為生、降、出、入四種,陽主升,主出;
陰主降、主入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奏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氣主要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津液,是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
元氣分佈於各處,故有各種名稱,如:
(一)臟腑之氣,(二)經絡之氣,簡稱經氣,(三)營氣,營氣是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主要功能是能化生血液,營養全身,故稱『營者,水谷之經氣也。』
(四)衛氣,是行於脈外的氣,行於脈外,抵禦外邪
氣虛- 為元氣不足,久病、老年、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勞倦過度均會引起氣虛,主要現象為虛弱無力。
氣滯- 氣滯常發生於疾病早期,故「有初病在氣」主要症候是局部的疼痛和漲悶,漲痛時重時輕,部位不固定。
氣逆及氣陷-為氣機的昇降失常;應降而不降,氣滯而上逆者,為氣逆,應昇而不昇,氣虛而下陷者,而為氣陷。

血,中焦受氣,取汁,變化為赤,是為血。
血,依靠心的推動流行於全身,故稱『心主血』

經絡:包括經絡及絡脈兩部分,經脈為經絡的主幹,絡脈是經脈的分支,
經脈又分為正經及奇經,蓋以人之氣血常行於十二經脈,其諸經滿溢則流入奇經焉。

風、寒、暑、濕、燥、火,稱之為六氣,只有在致病的情況下,才稱為『六淫』

風邪:有遊走性疼痛,極易侵犯人體的高位和肌表,如頭部、肺部及皮膚。

寒邪:易導致氣滯血瘀,出現較劇烈的疼痛,故『寒勝則痛』;若侵入經絡,
會常出現筋脈拘攣,收縮,故謂『寒主收引』。
火邪:舌乾少津,口渴飲冷,大便乾枯,

濕邪:內有濕邪,病程較長,難以速癒,若在體表,可見四肢沈重,
頭重如裹,如於經絡,關節,可出現關節疼痛在一起,活動不便等症狀。


氣能行血,又能攝血;脾主升,胃主降;肝主疏泄,腎主閉藏;肺主宣器,腎主納氣

皮膚觸診:皮膚的潤燥,反應出汗的多少,重要為將皮膚之潤燥及寒溫結合,
皮膚灼熱而乾燥,常見於疾病初期,為表實發熱;皮膚熱而濕潤大多為氣分熱
或為汗出發熱將退
腹部觸診:
辨部位:病變在皖腹(中上腹)屬胃,在兩脇下(左上腹及右上腹)
屬肝膽,在腰部屬腎,在臍周圍屬脾胃或大小腸,在小腹屬肝,
膀胱或腎,還需要配合經絡循行,一同考慮。
辨漲痛性質:按壓後漲痛減輕(喜按),多屬寒痛、虛痛或氣痛;按壓後漲
痛增加(拒按)多屬熱痛、實痛。
腹部有塊物,按之軟、甚或能散者,多屬氣滯;位固定,按之較堅不能消失者,多屬瘀血、痰水等實邪結聚而成。
按俞穴:臟腑病變可在相應的的體表穴位出現痛或反應過敏,或體表的某處
出現壓痛、結節、隆起、凹陷、充血等反應,此反應常可以幫助
診斷有關內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