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07:17:02不要ban我

股歌 蘋果橘子經濟學【擴充.修訂紀念版】62849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以因應未來在台資料中心的營運需求。如同全球各地的Google資料中心,按照嚴謹的選址流程、評估技術與各項因素,

選擇台南作為興建資料中心的地點。 ▲圖為今年3月間,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見證Google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 Mark Dolan在文章中提到,非常感謝經濟部工業局、台南市政府、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台灣電力公司以及許多合作夥伴,為這次的選址流程提供諸多協助。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長期以來支持創新發展,更位處亞洲中心地帶。「台

灣的這些優勢是我們在 2013 年在彰化啟用資料中心的主要原因」。 「在

台灣展開營運後,我們一直重視 Google 資料中心對當地環境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投入了數項環境保護行動,例如:廢棄物管理計畫、

近期開放的電動車充電站。今年年初,我們也在台灣落實了Google 採用再生能源的長期承諾,向座落於台南市的太陽能電廠購買10MW (千瓩) 的再生能源電力」。 Mark Dolan也表示,數年來,Google也不斷透過資料中心社區公益計畫 (Data Center Community Grant Program) 支持台灣資料中心的鄰近社區發展,自 2015 年至今年,已有超過 40 個包括公立學校和非營利組織等單位、以及超過 50 個幫助當地

社區發展的專案,獲得總額 43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350萬元) 的資助獎金。這項計畫旨在支持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

、協助弭平數位落差、以及發展維護區域生態的行動。 Mark Dolan強調,隨著Google在台資料中心投資的逐漸增加,為台灣本地的人才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2018年起,開始在台灣的資料中心招收實習生。這項計畫非常成功,有幾位實習生在畢業後已被Google資料中心聘用為正職員工,而我們也決定擴大實習計畫的規模。 「我們將持續在台灣成長,尋求擴展的機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還能分享更多關於 Google 台灣資料中心的計畫」。

 

其他資訊

  加贈收錄六萬字精彩內容

  原本以為不會有人想看的一本書
  全球熱銷400萬冊
  簡單有趣的方法,解決所有事件與謎團

  全球矚目的經濟學怪胎
  《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
  「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全美國最有趣的腦袋」
  克拉克獎得主,諾貝爾經濟學獎明日之星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李維特──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他發掘了許多看似幽默怪誕,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題」,比方說:墮胎合法化何以能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為何有個作弊的通性?從小孩每年在游泳池內淹死的數目遠超過玩槍致死的結果,怎麼推論出理想父母的條件?三K黨和房地產業務員有何相同特質?毒販既然賺錢,為何還是窮得只能跟他母親住在一起?本書旨在探尋每件事物背後隱藏的一面,剝去現代生活的一兩層表皮,以觀察內部的運作狀況。作者發明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蘋果橘子經濟學──用經濟學的剖刀切開擁有蘋果外表的橘子果實。這種剖刀憑藉的是經濟學裡俯拾皆是的工具,不同的只是改從最有趣而關鍵的點切入。

  每天喝八大杯水並無理論根據?兒童汽車座椅遠不如安全帶來得安全?游泳池其實比槍枝還要危險?父母參加家長會的重要性遠超過帶小孩上博物館?這些一點都不像典型的經濟學問題,不過問這些問題的李維特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經濟學家,他感興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與謎團。

  許多人根本不認為李維特研究的是經濟學,但他無疑是當代經濟學領域最具創造力的思想家,而他也只不過是讓這門所謂「憂鬱的科學」達成它原本最主要的目標:解釋人類如何得到他們想要的。他與大多數學者最大的不同──勇於運用個人的觀察力與好奇心,也不避諱談軼聞或說故事。許多問題微不足道,有些則攸關生死。答案看似突兀,但在了解事實後,又相當順理成章。

  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測量的科學,包含一組可以測量複雜資訊的完善工具。所謂「經濟」,不外乎工作、房地產、銀行、投資等資訊。但經濟學的工具也可以很輕易地應用到「更有趣」的主題上。只要找對了透視角度,所有複雜的現象都是可被理解的。這也是李維特所認為的:如果道德代表人們理想中的世界運作方式,那麼經濟學則代表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

  本書立基於一些基本理念: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找出各項誘因,算得上是解開幾乎所有謎團的關鍵,不論是暴力犯罪、運動舞弊或線上約會。傳統看法往往是錯誤的。傳統看法的形成往往相當粗糙,但很難被看穿──不過並不是不可能。重大的影響往往源自久遠甚或微不足道的原因。謎團的答案未必全都擺在你的面前。專家利用資訊優勢為自己謀取利益。從犯罪學者到房地產仲介人員皆然。知道該測量什麼、該如何測量,可以讓複雜的世界大為簡化。如果你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解讀資料,就能解開看似無解的謎團。因為數字的威力無窮,可以剝除層層的混亂與矛盾。

  書中所舉的例子通常不會出現在正規的經濟學教科書中,不過這種情況往後可能會改變。這些議題極有可能創立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並影響最近十年的經濟學動向。如果你想知道世界如何運作,這本書將能提供極為豐碩的資訊。(詳情請參閱本書網站:www.freakonomics.com)。

加贈收錄

  一、杜伯納在《紐約時報雜誌》上所寫有關李維特的原始文章〈不動產仲介欺騙你的機率(以及其他現代生活中的謎)〉;本書的誕生,源自此文。

  二、為《紐約時報雜誌》所寫的七篇《蘋果橘子經濟學》專欄;在二○○五年八月到二○○六年四月之間刊出。

  三、從作者部落格上所挑出的文章;這些文章於二○○五年三月到二○○六年五月之間貼在www.freakonomics.com上。

作者簡介

李維特 Steven D. Levitt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曾任哈佛學會( Harvard Society of Fellows)年輕學者,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Alvin H. Baum 講座教授,以及「芝加哥價格理論中心」(Initiative on Chicago Price Theory)執行長。獲獎無數,其中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總統青年學者獎」(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美國藝術及科學院院士」(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以及所有經濟學者第二夢寐以求、學術界譽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搖籃的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很少人像李維特一樣,四十歲不到的年紀就能成為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講座教授。芝大經濟系是經濟學的重鎮、諾貝爾獎的搖籃,能在此任教都是頂尖的學術菁英。讓人稱奇的不只是他的年紀與學術成就,而是他對於經濟學的詮釋方式。他對經濟學的研究絕非謹守正統方式。他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像是一個聰明而好奇的探險家。

杜伯納 Stephen J. Dubner

  居住於美國紐約市,定期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紐約客》﹝New York Yorker﹞等知名刊物撰寫文章,另著有暢銷作品Turbulent Souls和Confessions of a Hero-Worshiper。

  • 作者: 李維特、杜伯納    新功能介紹
  • 原文作者:Steven D. Levitt、Stephen J. Dubner
  • 譯者:李明
  • 出版社:大塊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0/01/04
  • 語言:繁體中文

其他新聞

▲現在許多投資人將目光望向中國的垃圾債券。(圖/路透) 記者趙正瑋/綜合報導 全球債券的收益率頻頻下滑,現在許多投資人將目光望向中國大陸的垃圾債券。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低利率的環境,以及美國國債的報酬率偏低,這些情況讓債市的投資回報率難以讓人滿意。亞洲企業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是少數平均報酬率超過7%的產品。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黑衣女偷包的惡行全被監視紀錄器拍下。(圖/翻攝自大陸梨視頻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浙江省杭州市一名女子日前在街上突然暈倒,立即有許多熱心民眾上前幫忙,然而其中一名假好心大媽居然趁亂偷走錢包,包含裡面人民幣2000元(約台幣9081元)現金以及多張銀行提款卡,幸好對方惡行全被監視紀錄器拍了下來,最後順利尋回財物。 這起事件發生在上月26日,監視器畫面可看到,一名女子昏倒後,許多路人和騎士都紛紛上前幫忙,一名穿著黑衣的婦人上前假裝查看,卻偷偷摸摸在翻女子袋中物品,還趁人不注意偷走錢包就走。 昏倒女送醫後,她的丈夫璩先生察覺錢包不見立刻報警。員警找上涉案的李姓婦人詢問知道為什麼找她時,一開始還理直氣壯回覆,自己只是幫忙把對方的包包放在車上,結果警方講出她的犯案手法,才老實坦承偷竊,目前已被行政拘留。

▲台南市警五分局尋獲迷途的李姓男子人車,平安送其返家。(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台南市警五分局公園派出所,4月28日傍晚5時50分,邱姓女子打110電話報案,表示她於下午4時許與李姓先生在安平億載金城散步時走失,回到停車處卻見先生人車都不見,警方調閱車牌辨識系統追查,終在北區金華、成功路口前發現李男人車,協助平安將人車送回家。 據邱女向警方表示,她與先生走散後,回到2人停車位置尋找,卻發現車子已不在該處,打電話也找不到人,她心想先生可能自行開車回去,於是搭車趕回家中,卻發現仍不見先生蹤影。邱婦向警方說,先生患有失智症,擔心發生意外,希望警方協助尋找。 警員黃柏堯了解情況後,即通報所內員警官文賢,協助調閱車牌辨識系統追查李男車輛行經之路線,巡佐林菊惠、警員黃柏堯、劉芳序等人,則分別駕駛巡邏車沿其可能行駛之路段來回搜尋,終於在北區金華、成功路口前發現該車,並予攔下,員警發現李男身體虛弱、臉色發白,疑似因迷路驚慌所致。 警方在安撫李男情緒後,協助將人車開返其住家。報案人邱女見到先生平安返家終於鬆了一口氣,對於警方積極協助尋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