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2 16:33:23小知之
講座「寫作的起點」:失語及其所創造的
日前報名由台灣文學學會主辦、財團法人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贊助的林榮三台灣文學講座。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邀請了作家胡淑雯,進行三場「白色恐怖與文學敘事」系列演講。我報名第一場講座:
第一講 「寫作的起點」:失語及其所創造的
主講:胡淑雯
與談人:蘇瑞鏘、翁智琦
除了中場休息十分鐘左右,熱心的作家與教授們一直為聽眾(包含研究生、熱愛文學的人)講到十二點半,仍意猶未盡。
胡淑雯以她於一個燥熱的天候下在新加坡動物園的見聞先就失語的部分說起,草食性動物的表演過程中音響設備故障使她有這段經驗讓她有宿命之感。
因為生活中歷史上有諸多裂縫,所以有了想像力、思考的文學空間,進而產生許多文學作品。戒嚴體制故障,進而產生了白色恐怖文學。
老師介紹好多文學作品來說明她的文學觀點、態度,讓我想一一拜讀。谷川俊太郎的「因為我是好孩子,所以我是壞孩子」、「因為我是壞孩子,所以我是好孩子」,郭松棻的《月印》、陳列的無悔,講者主編的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散文選,老師的作品《太陽的血是黑的》,珍特溫特森的《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正常就好,何必快樂?》,荷塔慕勒的《呼吸鞦韆》,另外提到劉耀廷、郭慶的事蹟,一一道出白色恐怖、極權統治下的犧牲者,赤貧、性向特別者逃著走,奔向文學創作之路。
蘇瑞鏘教授介紹失語的類別,說明歷史與文學的骨架血肉關係,並向在這方面更專業的胡淑雯請教,同時也介紹了一些作家、作品:葉石濤的《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零年代》。
胡淑雯回答時又提及藍博洲、高麗娟、馮馮的《霧航》、朱嘉漢的《裡面的裡面》、黃國峻的《麥克風試音集》、艾麗絲孟若的火車,強調繞道書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