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博物館》裡的畫作、創作者的初衷 以及謝哲青之導覽
《寂寞博物館》裡的畫作、創作者的初衷
以及謝哲青之導覽
畢卡索將追求破壞、解構、重組的立體派與深邃、充滿矛盾的超現實風格融合,勾勒出男子無情、女子無助的心理圖像。
身為創作者,畢卡索是稀世天才、偉大的先行者;但身為男人,他則是冷漠、偏執、傷透女人心的惡魔。和畢卡索有長期關係的六個女人,生命都充滿了不幸,除了一位拋棄他後能堅強地活下去外,兩位瘋狂、兩位自殺,另一位憤鬱而終。
或許,在愛情裡沒有誰對誰錯,只有誰不愛誰了。但正因為他的「不愛」,才能對妳為所欲為、予取予求。與其在一段不屬於妳的關係中委曲求全,不如學會放手。
即使掙扎求生,也不能放棄希望。
當英國舉國上下沉浸在威靈頓公爵於滑鐵盧之役擊敗拿破崙的勝利時,泰納的畫不見歡樂,也沒有喜悅。
他畫下一群新寡的婦女抱著嬰兒,在死傷遍野的士兵中找尋自己的丈夫。有人說過:「悲慘程度僅次於打敗仗的,就是打勝仗。」這對於自命不凡且自鳴得意的大英帝國來說,無異是潑冷水。
他(夏丹)總能在鍋碗瓢盆、油醋瓶、玻璃杯、白鐵罐與水壺間,發現簡約與美,在不起眼、不出聲、不發光的事物中,看見優雅與純粹。在流離不安的世界中,在只講功效利益的社會裡,凝視夏丹的靜物畫,彷彿被邀請放慢腳步,緩緩呼吸,然後走進一個沒有時間的異次元。
原來,每天生活中都會出現的尋常事物也能進入內心,深刻感動我們。正因為太理所當然,太習以為常,所以我們總是對它們視而不見。夏丹教會我們,覺知生活的質地與內裡,珍惜片刻的安詳,感受緩慢的美好。
夏丹筆下的寂寞並不多愁善感,相反的,有種深沉的溫暖。畫家想告訴世界,孤獨也是值得被關注的對象。當你覺得孤單寂寞時,不要害怕,坐下來,與它面對面,在凝視寂寞的過程裡,我們能看見理解,也在疏離中找到寬慰。
我(孟克)厭世、疲憊不堪……當我停下腳步,朝天空的另一側望去,接近午夜的太陽緩緩向西沉去,將雲彩染成血紅……我彷彿聽見一聲淒厲的哀嚎響遍峽灣,於是我畫了這幅畫,將雲彩化成淋漓的鮮血,讓色彩去吶喊。
孟克的〈吶喊〉是他發自內心無言的呼救、最沉痛的抗議。除了吶喊,生命沒有出口,也沒有被看見的可能,除了吶喊。
也許妳還找不到方法堅強,也許妳還不知道怎麼勇敢,那麼與其將所有的辛酸放在心中,不如找個機會用力吶喊。或許,在聲嘶力竭之後,妳該慶幸,原來,我們還有力氣去恨,還有力氣去愛,還有信心,誠實面對太陽依舊昇起的明天。
人生過處惟存悔,因為遺憾,我們才能從最銘心的痛,學會珍惜最深刻的愛,不是嗎?
這本書我也喜歡,覺得謝哲青的書都很有內涵和深度,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