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8 12:17:11幸福快樂海闊天空

繪本教學分享~我們的自創故事萌芽期

在做了兩本小書後,我開始去尋找一個適合孩子創作的故事主題。在這兩個月的日子裡由於我們每天介紹天氣,孩子們開始認識了太陽-sunny day。由於在這兩個月裡幾乎每天都是大太陽的好天氣,於是孩子們很快的就熟悉了太陽- sunny day。在孩子們熟悉天氣說法後,我開始在每一天的太陽繪畫過程中介紹五官與不同的表情變化,孩子們開始有「捲捲頭髮的是媽媽」、「畫很大的太陽就是好熱喔!」等說法。這一天是陰天,我們在上完廁所後,鈺翔發現太陽不見了?我反問他那它去那裡了?這孩子回答我「太陽死掉了」,這也引起我開始與孩子們進行這一場『逐日計畫』。

我們總共討論了三回才慢慢的把故事大綱完成。

在這當中我會趁著到戶外散步、上廁所時帶著孩子看看太陽在哪裡,到哪兒去了?孩子們起初只有「在那裡。」「好熱喔!」這兩種答案。就在第一次討論時孩子們的答案偏向於這兩方面。我想,時候未到。還沒開始著手進行下一步。再多予以孩子時間觀察孩子也讓孩子多方的嘗試,開始自己動手畫太陽,每天都由不同的人來在白板上畫太陽。

第二次的討論是在廁所外的『太陽死了?!』事件開始。回到教室後我們開始進行討論,這時孩子們已經去過一次戶外教學,也在這一個多月中開始與好朋友們一同玩遊戲建立感情。我開始引導方向偏向於地點及人物;「太陽去那裡了?」。得到的答案有「回家了」(鈺翔)「去家樂福」(念慈)「去動物園」(聖恩)「去孔廟」(翊愷)「去找媽媽」(康炫)等。在人物方面開始出現「媽媽」(康炫)「松鼠」(鈺翔)「爸爸」(鈺翔)。我想孩子們的概念越來越清楚也可以連結成故事了,自己在心裡初步規劃為<<太陽旅行去>>以太陽到各地遊玩的情節為主這樣的故事情節。但我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再多上一些角色或情節的內容所以請孩子們再想一想故事還可以再加上什麼,可以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再進行分享。當時以為這樣可以加入一些新角色讓故事更具豐富性,沒料到接下來有個峰迴路轉的大轉變等著我

最後一次討論時,孩子們幾乎是開始一人一句接著講。由我開始起了個頭;

有一天太陽公公睡飽飽起床了->他起床後他吃飯飯(明峯)->結果呢?”媽媽不見了(康炫)->他跑去孔廟(翊愷)->看到了小松鼠(其賢)->他們一起溜滑梯(志龍)->還有呢?吃蘋果(念慈)->~還有呢?我想給他們吃葡萄(家岑)->還有呢?打棒球啊(聖恩)->再來咧?”它哭了?為什麼..”因為他想媽媽(鈺翔)->那怎麼辦?去拜拜給公公拜拜(康炫)->結果咧?”看到草莓家(志龍)->~他們去戶外教學喔?大家都點點頭。那怎麼找媽媽?->”坐娃娃車啊(明峯)->結果咧?”就找到爸爸媽媽抱抱啊!(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