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しい人のための......
我發現,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後設」這個概念的人(不是後射唷,連前面都沒有了,還從後面來咧......)--所謂的後設,就是meta...什麼什麼的,就是討論一件事件更深一層的概念問題:
好比說,如果兩個人去餐廳,開始評論這餐廳東西好不好吃,與其關心:
「請問,這冰淇淋好不好吃?」「嗯,不錯,這味道相當深奧,水果和奶水的平衡非常好......」,我比較喜歡討論的問題是:「好吃的標準是什麼?誰當評審?」「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分享/是辯論/是教學/還是要把妹?」,然後從這個層次,再回頭討論原本的問題--
那麼,也許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好比說,兩人的關係是記者和美食家,那原本的答案是對的;但如果兩人是是準情侶,友達以上,情人未滿,那麼,女生問這個問題時,那男生的回答可能就是--「我不知道耶,因為只要和妳一起,什麼東西都好吃 ^^」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在創作上來說,我也比較喜歡帶有後設性質的作品:像上篇提到貞子,我覺得鈴木大師厲害的地方,是提出了貞子這個概念,而不是把貞子寫得有多可怕(事實上,貞子在小說裡,是沒從電視裡爬出來的);全面啟動好看,倒不是電影拍的動人,而是諾蘭提出了一種想法,而這種夢中夢的想法,是精彩的。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我自己的寫作,也喜歡從後設的角度想回來,但有時會太著重於後面的設定,而忽略前端的故事線,所以一開始講給別人聽,別人會不容易理解~我知道這是一個缺點,不過,我有進步了:我學著用用一句話/五句話/三百字/一千字的角度去寫故事,希望可以在前端吸引客人的眼珠,但背後,我也許用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去把後設的概念好好開發完成,希望可以給觀眾,一種很紮實的感覺~
舉個例子:
一個團隊打擊犯罪的故事,大家想到什麼?
不可能的任務/天龍特攻隊/七俠五義/日劇的Boss......還有更多。很多編劇會去在團隊組成上下功夫/強調隊員的特性與魅力,但我更在乎的是,組成團隊的動機與方法,還有,他們要解決什麼問題,從這個角度去看問題,再回頭重新給與團隊人物特性--我相信這是對的路,我如果可以持續發展,我的故事就會和別人的不同~
我現在在寫的神鬱與膠卷兒,都在後設階段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雖然一個是典型的buddy action comedy, 一個是典型的外遇愛情故事,但表現出來,應該會和一般故事不同,請大家九月後,向我索取劇本收看,這次的作品,感覺完成度很高,水準應該是比去年的球來就打好,至於成果如何,我會努力地寫完的~
====
離題了。
標題的意思是:為了忙的人所做的XX......它是一系列的動畫同人作品,主打的是一個後設的概念,就是把作品中沒意義的部份簡化,找出作品的精華,和youtube上有名的 XXXX in 5 seconds 系列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系列不是作品的本身有多好,而,這個概念真是不錯 ^^
舉例說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taCADh2_Tk
科學小飛俠大家都聽過吧?中翻的歌詞大約如下:
是誰呀?是誰呀?那天空裡一閃而過的身影?
是有白色的翅膀的科學忍者隊呀!
拚了命飛翔/用科學忍法火鳥功打擊敵人
科學忍者隊!
地球只有一個,衝吧,科學忍者隊!
然後呢,因為人們太忙,所以這首歌要弄短一點:
最有趣的部份是,他不去省略無聊的間奏,而是直接把:
是誰呀?=> 科學忍者隊
地球... => 沒有了
如果你有一點日文底子,一定會笑到不行~
這個系列還有很多,用 忙しい人のための 為tag, 去 youtube 一找一堆,真是太爆笑了 ^^
請大家好好欣賞唷~
=========
當然,這種事情並不能只當成一個笑話來看,比如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2jCvNToEwk&feature=related
福田康夫首相的辭職演說,如果要搞成這種版本,其實會讓人有一種寒意.......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的媒體,也是經常為了繁忙的人,把一件完整的事,剪成亂七八糟的版本,會是什麼狀況呢?
好比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SL1Svk-HIA
呵呵,雖然很好笑,但就好像吳院長老是把問題簡化成八年遺毒,其實背後有很深沉悲哀啦~
上一篇:新聞:宣明智跨足文創 9月拍電影
下一篇:超歡樂的選美活動~
其實所謂後設,就是哲學的意思.
形上學的原文是後設物理學.
可是
大部分的人
好像就是簡單的眼手運動就好
腦子就擺著
反爾讓腦子在動的人
落得一個"想太多"的罪
腦子
本來就是用來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