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 01:37:46司馬仲達

真的覺醒了嗎?對我來說是一樣的

現在因為服貿問題吵得沸沸揚揚,然後又衍伸出許多問題,對於這個問題,身為一個學生,在下想試著好好討論討論。當然,我先聲明,這篇文章只是發表我的思考方向,並沒有特定立場,就算有也是社會主義思想。至於夢話就聽聽就好,不要太相信。
====================
首先我應該來談談學運,我必須講很現實的一點,如果我今天在政府機關裡面,我所看見的不是人民的心聲,或是社會的憤怒或是不公不義......我只看見一個統計數字。這就是為什麼從洪仲丘案、大埔案、遠通出包......種種社會議題出現後,政府能夠依然故我的「謝謝指教」,因為人在多,只要在體制內沒人能阻止當權者,他就無須把這人數看得太重要。
那麼,就代表這次學運沒有意義嗎?錯了,就算我一直都冷眼旁觀,就算我不認同林、陳二人,我還是會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太陽花代表什麼,代表愈來愈多人發現問題,愈來愈多人拒絕沉默,社會從一片死寂再度復生,演變成現在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個社會需要更多聲音,也因此太陽花才會被在下視為一個里程碑。從在下觀點而言,真理是愈辯愈明;沉默只會讓真理石沉大海。
對於這個社會,我們還有更多需要努力的部分,離真正的覺醒,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吧。學運過去,已經很多的問題再度被遺忘:當兵有沒有保障?說好的志願役怎麼還沒實行?經濟成長,為什麼薪水沒有成長?核電廠怎麼能蓋在那種地方?薪水是照法律還是照行情?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那道德在哪裡?......這些問題,現在解決了沒有呢?下面我告訴各位一個故事。
我們系上某位老師,由於頻繁地跑外務,會在上課中自己睡著還說些夢話。當學運開始時,他卻一直說核四和斷層的關係,難道是夢話更新太慢嗎?不是,因為核四的問題根本還沒解決。沒錯,就算現在成功把服貿打回去,大部分人也都壓根兒忘了之前還有一堆沒有解決的事情,之後再經過一個停電30秒,再一次30天抗爭......這個政府和人民對立的輪迴,希望從太陽花開始,就要跳脫了,不然此次抗爭的意義,將會隨時間而消逝。
一窩蜂的另外一種特徵,就是部份抗爭者不了解議題。課堂上某個化學老師常常這樣說:「你們只了解結果,但是沒有經過嚴謹的數學過程,你們可能無法深刻體會。」對於服貿或對於政治運作,不論官員或學生,甚至是馬英九,都只能以自身有限的情報,去理解並作出解釋。那麼,服貿是經過一個嚴謹的過程簽定的嗎?我們是經過嚴謹的思考,去理解這個議題嗎?思考過這兩個提問,也就該冷靜下來了。今天會引起抗爭,引爆點完全就是在於「不嚴謹的過程」和「不嚴謹的思考」,前者是指黑箱與不對等,後者是指不經理解或只看懶人包就衝去抗爭的人。針對懶人包,下面會再說明我的觀點。
學運的部份,應該就是先到此為止。
====================
再來應該要說說服貿這個東西,雖然不是引爆點,但卻是問題的核心。因為在下功課作的十分不足,只能提幾個相關的東西和看法。
開放項目和我就讀科系相關的,是「地質調查」的部份。對岸在這方面作的訓練,比我們精實太多了,真要開放這些專業人員過來,雖然不致於全軍覆沒,但少說也體無完膚。當然,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又是一項討論,所以不再贅述。
但是,我要說一下野外調查要做的一件事情:定點,在工作底圖上定出位置,好將圖資彙整,並作出地質圖。現在問題來了,衛星影像解析度愈來愈高,再加上這幾個定點作為座標參考點,等於是對岸能作出一張漂亮且精準的台灣地圖,那麼就是所謂的國安問題。會說是國安問題,重點是在於:對岸是個天天對台灣文攻武嚇的國家,那麼開放項目就應該審慎考慮,不是說他開放很多項目我們就應該跟著開放很多。
服貿主要影響的對象又是誰?專業人員與資方,講白一點就是一票技師、碩士、博士和資本家,照理而言,服貿是一個金字塔頂端的競爭,那們勞方要憂心什麼呢?這牽扯到另外一個長期問題,「博士碩士,滿街都是」的亂象,在專業人士下降到金字塔底部的情形下,原本應該屬於專業人士的大餅已經有人吃不到了,現在還要開放其他人來分享。對於勞方的影響,在容量相同的金字塔內,一定放不下這麼多人,或多或少會有人被擠出去,而這被擠出去的第一人選,就是不應該是普通勞工卻變成普通勞工的人。
這種狀況屬於台灣的特例,重申一次,這不屬於服貿的問題,而是服貿對一個不正常金字塔的衝擊,問題在於是什麼東西讓金字塔變成如此特異?這個問題,就不是我能討論的了。
那麼,利大於弊是怎麼樣的解釋?這邊我用點數學概念說明,不想看的可以跳過這段。在計算平均數時,多是採用兩種方式:一般平均或加權平均,當然在計算和統計需求下,會有其他算法,但基礎概念和前述兩者相差不多。以服貿而言,以一般平均的概念計算,就是預期收益減去預期損失,當所得值大於某特定值時,就是利大於弊。
但是一般平均並沒有考量到真實情形,只是單純的數字計算,無法呈現收益和損失中其他可能情形,所以應採用加權平均。加權平均我必須刻意簡化,因為加權的標準較為主觀,真實經濟狀況我也無法預料。簡化後的計算如下:預期收益x收益項目所佔比例+預期損失x損失項目比例,當此值大於特定值時,即所謂利大於弊。
我相信政府是用加權平均計算,而且計算過程一定比在下嚴謹。可是我在前面有提到,加權的標準較為主觀,如果抱持過分樂觀的態度計算,那損失項目比例會大幅下降,造成所得到的結果遠高於特定值,那這個評估的正確性值得懷疑。
在此提一下核四議題,核四的簡化計算,把項目改成機率即可,而它的問題是不是因為損失機率高,而是當損失發生時,損失遠大於利益。以目前科技而言,工程設計可以降低地震和海嘯損失,前提是我們要確定核四附近沒有斷層在動,因為斷層錯動的破壞力量極大,超越一般工程所能及。
那麼,服貿本身的問題就停在這裡,在下不是經濟學專業或社會學專業,只能點到為止。
====================
第三,我想說說懶人包的概念。到底懶人包是怎麼樣的東西,簡言之:懶人包就是有助於更快吸收並理解資訊的資料統整。以另一種角度來說,可以把懶人包視為一種二手資料。無論是正反兩方,都有人呼籲不要只讀懶人包,說這種話的人,大概是智慧和智障的綜合體。
首先,正如我在前面所提的:「沒有經過嚴謹過程,我們可能無法體會」在沒有親自去了解服貿的情形下,往往造成反對者不知道支持者在支持什麼,支持者更不理解反對者在反對什麼。這其實不單只是一無所知這麼簡單,懶人包固然方便我們吸收特定資訊,但是懶人包畢竟是他人的解釋,我們很難在閱讀懶人包時不受影響、不受蒙蔽。以為自己在獨立思考了?當看著幾個立場相同的懶人包,還點頭稱是的同時,這不是思考,這是被說服,因為你看到的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這根本不是深刻體會,而是被灌輸。
但是不讀懶人包的智障層面在於,看的角度是怎麼樣的。就算是經過獨立思考,還是有所誤差,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專業不盡相同,能理解到的東西固然有所差異,這時才需要二手資料讓自己看得更全面、更深入。
所以針對懶人包,到底該有怎樣的立場?我會說:把想理解的資訊,當作準備報告一樣在唸。想知道什麼,就去找資料,就去閱讀;想表達什麼,就去統整,就去討論。如果真覺得這次的公民參與是義務,請作好這件事。
那麼,本文在此告一段落,我有很多話想說,但必須先斟酌一下。有機會,再加上其他議題一起討論。
2015-03-09 22:53:55

鳥夏彥果然是社會觀察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