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6 14:26:00墨綠

死諫

諫,字典解釋是: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我們常看到歷史故事中有所謂忠臣冒死上諫,但這個沒有通融餘地的行為若用在親子關係中,其中諫的成份淡了,突顯的是扭曲的感情勒索。

最近不小心看到一則電視新聞。一位就讀臺中一中的高三男生曠課流連網咖,父母屢勸不聽,做母親的焦慮不已,勸不回兒子,竟當他的而割腕自殺,血濺當場因而送醫急救。

這是死諫嗎?

我為絕望的母親和嚇瘋的兒子同感悲哀,這是兩敗俱傷的局面呀。

這則新聞讓我想了很久。說實話,兩代之間想法不同是很正常的,當孩子行為偏差不依己意而行時,我自己都不知有過幾次「好,你不聽是不是?那我死給你看!」的怒昏頭想法。可是我兒子沒有念省一中,沒染髮、翹課、泡網咖,我很容易調整我的怒氣,最重要的,我並沒把兒子的課業當成他們成長期的唯一。

電視畫面不斷重復播著母親送醫後,黄髮男孩如受傷困獸般吼叫著轉來繞去。恐懼、怒恨和委屈輕易穿過螢幕呈現在大家面前。

血諫或死諫,是把切割親情的利刃,很絕決的。這傷痕劃下去,日後有沒有復原的可能,端看父母的智慧和子女的成熟度。最無奈的可能便是一輩子因失望而絕望的悲哀雙親和因愧咎而滿懷恨意的兒子,就此視同陌路。

這件悲劇認真追究,肇因應是雙親對兒子強加的過度期待。

臺中一中是中部的明星學校,男生國中畢業生多以此為第一志願。記得兒子考高中時老公正好在家休假,他幫「要直升還是考省一中」在苦惱的兒子依他個性做了決定:「省一中的特色是校風自由,任你玩三年沒人會管你。我是省一中畢業的,它適合我卻不見得適合你。」

另一個兒子夠聰明卻靜不下來讀書,我們至少勸他去念了職校。

讀書很重要,在職場上跟人競爭,誰敢否定學識基礎?但有人就是無法承爰課業壓力,這時,父母真的不能以「要用功讀書」來給孩子壓力了。

我們看了太多承受不了課業壓力的優秀孩子自殺,今天反過來,母親以自殺為手段要孩子符合她期望;傻氣的媽媽!

做母親的忍受種種不舒服和痛苦,生下個孩子在剪斷臍帶那一刻,孩子的每一步豈不都是在脫離自己愈走愈遠?我們呵護疼愛養育孩子,為了保護他們可以由羞怯小猫瞬間成母獅。為人母者,能做的其實也有其極限——告訴孩子要好好念書他偏不聽,就是我們能力所不能及的事。

探討這高三生讓父母失望的因素很多也很無奈,跟孩子之聞的溝通若只剩「你成績如何如何」,是不是否定了孩子其他發展的可能性?

同時間另一不斷重覆的電視畫面,是一雙兒女失踪三天的焦急爸爸鏡片後那憂懼的雙眼緩緩滑落的兩行清淚。這個爸爸幸運,小姐弟只是嫌爸爸管教太嚴而雙雙逃家。聰明的爸爸得回兩個寶貝,明智道:「我得到教訓了,以後我會多跟孩子溝通。」

到底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才明白自己的定位?

願與天下父母共勉之。

20051116

【非關評論,只是牢騷滿腹;謬論盡出,全屬婦人之見。】



darkgreenn 2005-11-28 01:38:20

badgirl



我常覺得把基本家教放在腦中的孩子

脫序行為都不致太離譜

也比較會受罪惡感牽制呢^^

badgirl 2005-11-23 12:29:13

姨﹠留一截



那對不起的罪惡感可能是真的

我表弟們絕對不是跟我一國的

可是每天還是高高興興的來跟我報告一天大事



我如果發現他們背著我做了我不喜歡的事

通常都會打哈哈過去

倒是我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FBI技能

讓他們不敢太囂張



我從不翻他們的東西

可是腦袋很會記小事

串起來就可以抓他們包



薑大概還是老的辣一點

darkgreenn 2005-11-21 02:31:28

牧也

家教好的孩子

再怎麼壞都比沒家教的回頭要容易

不要絕望太早啦

順其自然吧

抱~~





留一截

那是因為你暗中做了太多壞事

覺得對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