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看不可(四):費城│Philadelphia
天堂深藏你眼中。
可能很多人將「尊嚴」這二字看得比許多事物還重要,他可以貧窮,可是不能沒有尊嚴,寧願失去生命,但一定要捍衛自己的尊嚴,因為這代表著一個人的骨氣、名譽、人生在世的價值和定位,在正常情況下,是絕對不容許別人侵犯與踐踏,只是我們的社會從來就不公平,雖然揚揚得意似標榜著絕對真理、正義、公正,你我卻都心知肚明,人們的歧視、偏見、輿論往往能夠推翻一切,受到委屈,被冤枉誣衊,並不是都能夠平反,失去尊嚴含恨而終者,太多太多了。
劇情敘述:
安迪(湯姆漢克 飾)是費城一家大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由於他工作出色受到了老闆的提拔,但老闆知道他是一個同性戀並患了愛滋病後解僱了他,安迪為了個人的尊嚴和權利,請他一次工作中偶然認識的喬伊(丹佐·華盛頓 飾)做律師,控告老闆和事務所,面對著這場關於人權、傳統道德、社會觀念與尊嚴的鬥爭,安迪努力克服自身健康的急劇惡化,在喬伊的幫助下憑著堅強的毅力,在臨死之前終於打贏了這場官司...。
關於電影:
本片是好萊塢巨星湯姆漢克和丹佐華盛頓所合作的巔峰之作,湯姆漢克更是憑藉其精湛的演技和讓人起敬的專業精神獲得其個人的首個奧斯卡金像獎的影帝稱號,電影拍攝地選擇於美國獨立宣言誕生之地的費城;費城亦是美國歷史中對於「自由」有很多釋義的城市,法制、自由、人權、歧視成為本片的主題,而圍繞著愛滋病和同性戀、傳統道德的底線亦成為現代費城需要突破的底線,本片製作者最終亦通過電影表達出基於獨立宣言的核心價值:「平等」。
湯姆漢克斯真得很會演戲,他主演過很多部被影迷津津樂道、直呼好看的電影,就算電影本身劇情不怎麼樣,個人的精彩演出卻能夠將整部片拱上更高境界,可以說看湯姆漢克斯的電影就是在看他燃燒靈魂演出不同人物的故事,哪怕是再小、再日常的舉動都很有戲,只是說也奇怪我對於他就是很無感,他所主演的電影也都提不太起興趣,唯獨本片是心頭所愛,當年第一次看完後情緒蠻激動的,對於片中情節太有感觸,費城陳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愛滋病發的同性戀者垂死前努力掙回尊嚴的故事,更多的是社會大眾刻板印象,對恐懼事物採取歧視心態,公司制式體制下員工的弱勢,也讓觀眾更瞭解愛滋病以及同性戀族群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
90年代愛滋病盛行,應該說在那之前其實就有這種疾病,只是在當時是到這時期才開始倡導防治愛滋的重要性,大眾有所耳聞AIDS會死亡、會傳染、很可怕,卻沒有更進一步瞭解與認識,特別90年代正是同志運動和革命最慘烈的時候,被報導出來得到愛滋的又多半是同性戀,人們很容易將愛滋和同性戀劃上等號,而這兩個詞彙又會跟性生活放蕩凌亂、一群噁心的娘娘腔、吸毒、變態...等形容詞牽扯在一起,盲目反對的人們、刻意渲染放大的檢視、傳統社會保守無知的風氣,大眾辱罵嘲笑不屑的說著:「你們這類人」,明明同樣是人,同樣安份守己過生活,卻自動被歸類成不正常的那類人,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
厭惡究竟是來自於相關知識不足還是個人對於同性戀的恐懼是有差別的,電影裡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卻讓觀眾清楚感受到同樣是愛滋病患者人們還是有差別待遇,生產時大量失血透過輸血感染愛滋的婦女,我們看待她目光可能就只是憐憫,因為她很無辜;反之換到因性行為感染愛滋的安迪/同性戀身上,那就是他們咎由自取,是他們活該,人們害怕同性戀的程度竟遠高於愛滋病,可對於患者來說並沒有任何差異,他們的身體飽受病痛折磨,心中滿是對死亡的恐懼,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想做的、能做的事也只是努力盡所有可能活下去。
有個場景讓我印象很深刻,喬伊在法庭上對著法官、陪審團、所有人說著:「這法庭內的每個人其實都在想性取向,想你想我想他是什麼性向,這案子不單是關於愛滋病對吧?是大家對於同性戀的憎恨、對同性戀恐懼,而那種憎恨恐懼演化成解僱某個同性戀者」,法官嚴肅回答:「法庭內無關膚色、種族、性傾向,有的只有公正、公平」,喬伊又說:「可我們並不是只活在法庭內」,是啊,無論判決如何,我們終究無法扭轉社會大眾目光,無法改變他們因觀念而做出的歧視舉動,就像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性向,只能選擇隱瞞和隱忍,因為我們害怕一但曝光就會失去原本的生活,親朋好友會不解離開,社會大眾異樣目光沉重到讓人無法負荷。
就算是喬伊對於安迪的態度一開始也不算友好的,他知道安迪得到愛滋後馬上遠離好幾步,剛握過的手忍不住想要擦拭,安迪衣物擺過之處想要消毒清潔,他跟一般人一樣對AIDS不了解,下意識的反應很自然,喬伊也極度討厭同性戀,傳統觀念讓他覺得這些人很噁心,身為男人他也沒辦法接受,認為這些人都是娘娘腔,以偏概全、刻板觀念,我們大家何嘗又不是如此呢?他會幫安迪打官司除了認識外,不外乎是因為法律,因為對方公司那些不合理犯法的行為,直到後面他漸漸去瞭解到愛滋病這種症狀、體會到同性戀者其實和一般人沒有差異,才打從心底真正想要替安迪掙回原本該屬於自己的尊嚴與人權,不單單只是想要贏得官司了。
安迪因為同性戀與愛滋病遭到歧視,被公司以重要檔案遺失這種手法解雇,失去的不僅是工作,還有名聲、尊嚴以及最基本的人權,在私人公司制度下,員工真得卑微的可以也沒什麼太大權力,哪怕你能力再好,工作得多認真,頂頭上司不喜歡,同事看不順眼,照樣挖洞讓你跳,老闆或是老闆娘不高興直接一句"能力不及格"就可以將你解僱,生病就怕請病假會落人口舌,女性朋友懷孕拼到最後才請產假,月子剛做完還得看公司讓不讓妳回來,這種情況現今依舊普及在各種公司,不僅是私人企業,就連公家機關也是,雖然政府有一定保障的法規,私底下老闆要如何做還是無法可管。
「我把痛苦帶給我所愛的人,而在痛苦中愛卻來到我處」,電影後段每一次安迪出庭模樣越憔悴,遭受愛滋病毒侵蝕的身體令人不忍直視,費城單就拍攝手法很容易給人它是部提倡防患愛滋病宣導電影的錯覺,片中那處理細膩、真摯呈現的情感將本片拉出了這個框架,對愛滋病、同性戀的歧視與嘲笑很直接強烈呈現在觀眾眼前沒有錯,我們看得到那股明顯惡意,但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完全只有不好的一方,不是所有人都一昧反對和反感,一件事物也有正反兩面。
觀眾逐漸可以感受到那些默默給與安迪支持、愛他、擁護他的人所散發出的感情,他們無畏愛滋,包融安迪的性向,有些人打從一開始就理解接受,有些人則願意深入瞭解,這些愛淡如細水卻長流,讓安迪可以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身心都很痛苦,連帶會影響到身邊的人,然而我們不是患者本身,無法真正感受到生命漸漸流逝的恐懼,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是給予力量和勇氣,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孤軍奮鬥,電影最後安迪還是沒辦法撐到最高法院上訴判決,可是司法已還給他一個公道,寧靜詳和氣氛中他走向生命盡頭,最後留給親友的記憶是美好的、歡樂的。
湯姆漢克斯和丹佐華盛頓無疑是片中兩位核心人物,是他們給予了這兩個角色靈魂,讓它變得有血有肉,情感表達強烈,讓觀眾不自覺入戲跟著一起憤怒一起揪心,年輕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演的角色在片中對安迪不離不棄十分得觀眾喜愛,但整體而言還是雙人組搶戲搶得兇,所激出的火花讓電影加分,湯姆漢克斯也因此角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帝,更讓影迷們回味無窮的還有片中的配樂,片頭Bruce Springsteen「Streets of Philadelphia(費城大街)」是當年經典也是本片靈魂,同名片尾曲Neil Young「Philadelphia」在電影結束時聽起來讓人有種安迪已平靜走到天堂的氛圍,當然少不了全片張力最大之處兩位主角所聽的歌劇曲Maria Callas版本「La mamma morta(他們殺了我媽媽)」,歌詞配上台詞優美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費城一向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重要中心,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更是在此簽定,它代表著就是自由和人權的象徵,然而就連這個地方也還是存在著不平等和差別待遇,更別提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受到類似的歧視,種族、膚色、性向,只要有人之處就會用所謂的群體"正常"標準來檢視每一個人,天堂深藏你眼中,地獄也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態度可以完全不在乎他人目光,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接受那些被常人視為特殊的存在,只是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有更多的包容,大家能夠多點善意,並不是多數人所謂的正常才是正常,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傳統老舊觀念所束縛、限制了。
年份: 1993
非看不可的理由: 同性相愛無罪,你我無權歧視。
總有一天會過去的。
下一篇:露西│Lucy
好好看,我也喜歡黑暗,看,一樣,好看。elena regards